打击影片走私往事勾陈(文/邢 光)

星光 发表于2019-12-24 22:39:28

1993年,电影全行业实行市场机制(体制)改革,电影部门一改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摸着石头过河”,因思想与各项准备不足,电影行业经受了改革阵痛。我1988年由湖北高等金融专科学校讲师调至湖北省文化厅电影处,1995年4月任电影处副处长,主持工作,1999年8月任处长。在电影工作中,积极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推动城市电影放映院线建设,发展多厅电影,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及与国际影业接轨的步伐,加强电影市场管理,保护电影著作权,推动电影经营机制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上世纪整个九十年代,我与全省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干部职工一同渡过了难忘的岁月。

在现代传媒尚不发达的年代,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看电影” 是人们的一种主要文化娱乐形式。

因而,电影发行放映工作既是文化事业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产业,既有社会意识形态属性、亦是一项经济工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前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如何在实行改革前提下,建立规范有序、具有规模效益的全省统一的电影市场,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全省电影经营机制,既是电影发行放映企业也是政府主管部门共同摸索和探讨的问题,同时也是做好我省电影发行放映经营工作的指导原则,我们从电影经营规律及行业特性来研究和把握这些问题,来解决新形势下全省电影经营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包括打击影片走私等。

   当时,对电影经营基本特点的认识是:电影是精神产品,也是特殊商品;电影节目拷贝作为每单个“产品”,其价值、使用价值的实现要依赖于观众的集体观赏,要靠拷贝多次重复使用,要依靠影片拷贝发行调度的计划性(影院之间、地区之间上映先后及统一调度)、时间性(发行期、上映档期)、空间性(放映网合理布局)等等。那时,我省每年约需供应影片节目200个左右、35mm影片拷贝700至1000个,方能保持全省电影市场供求的总量平衡。而这一电影经营的规模必须依靠规模经营来实现,必须依靠拷贝流通的规模、结构和效率来实现。因电影拷贝流通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电影产品实现的程度,而市场又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流通整体,要通过中介衔接和沟通才能促进产销有机结合。因此,当时来说.在电影规模经营和影片拷贝流通中,电影发行机构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可以说任一电影制片单位无法也不可能直接面向成千上万的电影院发行影片,或则由这个制片单位大量投入商业资本(金)来组建它的发行网和投人流通费用,而实际上.这种投人与它向发行机构出让商业利润具有同等意义(社会平均利润分割,从而保障了社会的合理分工)。从另一个角度说,在我国,电影同时具有宣传、教育、文化功能,要使城乡广大群众看到、看好电影,也不是一个电影制片厂或某条电影放映院线所能覆盖的。这些均成为我们当时把握全省电影工作,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认识。

  电影全行业经营机制改革以来,全国范围多次发生超越常规影片发行层次、某一省“突破”数省发行影片的事件,影响很大,它在运作过程中引发的各种矛盾之多、冲突之尖锐、涉及面之广,对全行业的震动之大超过了事件本身,社会传媒也介入推波助澜。而应该说,电影业遇到的挑战应是全行业的,当时只将眼睛盯死在影片发行环节上,在导向上是有偏颇的。其实,中国电影业反而需要进一步搞活流通,而不是简单取消流通环节。因此,当时来说应继续确立电影发行机构在电影规模经营中应有的位置,特别是省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而其作为省委宣传部、省支化厅的重要工作部门,地位举足轻重,应该强化其功能:如重大题材影片、主旋律影片的发行放映,重大的电影宣传活动,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影市场等,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均要依托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工作。即或从商业总代理角度看,省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一订购及代理发行全省境域影片节目拷贝也是合理的。

当然,由于社会大文化多元性发展改变了以往群众单一看电影的文化消费结构,已导致电影放映网有较大委缩,城市电影放映网已逐渐向影城、影都、多厅影院发展(这种收缩和走向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由于电影发行渠道(网)的宽与窄、长与短要与电影放映网规模、电影经营效益相适应,因此,全省电影行业仍然要进行改革,要引进竞争机制,探索新的交换方式;要狠抓内部机制改革,分流人员;要实行多种经营,激发电影企业活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降低发行成本和流通费用。不如此,也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1994年3月,根据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关于一部影片在一个省只出售(购买)一个地区性版权(发行权)或总代理发行的规定,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在联合下发的《关于目前加强全省电影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要求:“深化电影行业经营机制改革,发挥规模经营优势,不断提高整体效益。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受益、共担风险的原则,以省电影总公司为龙头,成立湖北省电影发行放映联合经营集团。省联营集团的经营办法由其董事会商定。联营集团应尽可能地扩大联营范围,并逐步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过渡。暂未参加省联营集团的地、市、州电影公司,其经营计划可依照省联营集团成员的办法商议确定,经营方式可采取向省联营集团(或省电影总公司——下同)承包或购买节目排期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凡省联营集团买断全省发行权的影片,非联营集团成员的电影公司只能向省联营集团租用,不得从外省或其它非正常渠道租用。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发行渠道不畅、并经协调无效的,省联营集团可以向县(市)电影公司或放映单位发行影片,以保障城乡群众看到电影。在电影行业经营机制转轨过程中,暂不批准成立新的电影发行机构。”同时, 鉴于电影经营机制的多元性和各地电影经营不尽相同的现实状况,当时全省实行多种经营(结算)方式并存、灵活运用的办法,除分帐大片,凡卖、(买)断全省境域发行权的影片,既可实行分帐,也可卖(买)排期或单片承包,巩固和完善“院线制”经营机制,根据投入产出挂钩的原则,在全省实行“影院分线,影片分类,各行其道,确保效益”的运行机制,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和各类影片节目的作用以适应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提高电影经营整体经济效益。实际上,这就确立了在全省电影行业实行规模经营和坚持实行由省电影联营集团(省电影总公司)统一订购和总代理发行全省境域各类影片节目拷贝。

正是在这一政策前提下,作为全省电影主管部门的省文化厅电影处义不容辞地担负了为维护和巩固全省电影行业联营的全省电影经营总格局保驾护航的责任与道义,而这并非是在维护某一电影企业或某一利益集团。这样,其实最早从1993年始,我就参与了在全省打击走私影片活动及与违反全省电影经营规则的行为作斗争的工作。

当改革大潮涌来,一时泥沙俱下,旧的东西慢慢在冲破,新的东西建立尚不完善,也有打着改革旗号以售其奸的,湖北电影市场走私影片活动一时泛起,一些基层电影部门从沿海省份县、市以50元一公斤电影胶片的价格购进走私港台影片,其中不乏三级片,而不再向省电影联营集团租用影片,这样,不仅基层电影部门会因此走入死胡同,也直接影响整个湖北电影发行放映业的经营链,既影响集中订购、买断优秀国产影片湖北地区“版权”(发行权),也影响进口大片进入湖北电影市场,这就严重侵蚀了正处于改革中的湖北电影发行放映业的脆弱肌体。

1993年元月,正是隆冬季节,接到举报,我率省电影公司秦毅前往沙市查处走私影片。当时,由于文化市场执法体系尚未形成,而以现在行政执法规范程序来看,我们的行政行为尚不规范,所以我们倒像是“偷偷摸摸”的。我与秦毅穿着军棉大衣,为了取证,秦毅怀揣小型摄像机,我们在影院售票窗口买了电影票,假装普通观众进入放映厅,边看电影,边偷偷拍摄。事实确凿,但我们却并未立即让他们停映,以免引起群众(观众)的骚动,而发生治安问题。快散场时,我们才悄悄上到放映室,截住影片拷贝,此时,放映员正将拷贝放倒升降机往下运送。我出示了省文化厅工作证,说明了来意,收缴了这部走私影片拷贝其中的一本。放映员虽面带尴尬,也很配合,本来大家都是一个电影系统的,发生这样的情况也不是大家所希望的。当时,确实也存在正常渠道影片供应不足问题,尚是庞大电影放映系统的电影院存在闹片荒、“吃不饱”问题。此时此景,其实我亦免不了生出恻隐之心,心里也并不好受。这一次查处放映走私影片事件发生在沙市剧院,这是有史以来湖北查处放映走私影片行政行为的第一桩,我以政府行政人员(行政执法主体)身份查处放映走私影片可谓是湖北第一人。

这年下半年,我亦陆续查处了襄樊等地放映走私影片活动,一时,原很熟悉的襄樊市电影公司一位女副经理甚至骂我是电影系统的“叛徒”,后来,电影系统混乱状况稍稍扭转后,我与这位副经理依然是正常的上、下级关系。

鉴于全省电影系统发生的问题,1993年底,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公安厅、省工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严禁引进和放映走私影片、严厉打击走私影片活动的通知》(鄂文电字[1993]295号),省文化厅亦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影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鄂文电字[1994]85号)。自始,省文化厅不定期向全省下发省电影联营集团买断全省影片版权影片目录,规范全省电影市场。实际上,打击走私影片活动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后半期。1997-1998年,我还亲率人员(含省公安厅治安处警员)赴黄冈浠水县电影院查处放映走私影片活动,但这一次却遭到“顽强抵抗”,我们被电影院职工围攻,他们抢夺下我们已收缴的走私影片拷贝,几乎要将我们乘坐的小车掀翻,而这就是发生了的历史的一幕。

现在回头看,在电影全行业渐进改革中,我省在相对时间段把握住了全省电影工作局面,那些年,不少省份的省级电影发行放映企业解体了,而湖北省电影总公司在改革中寻求新机遇,与外资合作建立湖北鑫乐银兴电影城,形成拥有六块放映银幕的现代化多厅影城,而一改影片发行中间机构靠出租影片片租收入吃饭的被动局面,实现了获得影院放映收入的历史性突破。

在中国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中,湖北省电影业改革又向前迈出了一步,2000年2月,以省电影总公司资产(产权)为纽带连结的电影发行、放映一体化的湖北银兴院线正式挂牌成立。该电影院线主要成员单位中,既有由省电影总公司与外资合作建立的湖北鑫乐银兴电影城、武汉世贸广场环艺银兴电影城,也有由省电影总公司独资新建的湖北银兴电影城,由省电影总公司与荆州市、仙桃市电影部门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江汉影都、仙桃银兴电影城,还有由省电影总公司以注入资金或租赁方式经营的湖北电影制片厂影星电影院、黄冈八一银兴电影院等。湖北银兴院线应运而生,标志着湖北电影业向与国际电影业通行的院线制经营与管理模式接轨更进了一步,是引领中国电影行业机制改革潮流之举。同时,湖北电影市场格局得到调整,有利于挖掘市场潜力,并使省电影总公司这一全省电影业的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对于稳定湖北全省电影业,并使之在新的高起点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0年4月,省政府机构改革,电影处成建制撤销,我因而成为湖北末任电影处长,巧合的是父亲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任湖北首任电影处长,2007年春节前夕,我与父亲同台受领了“湖北省电影家协会特别贡献奖”,实至名归。

 写于二○○八年七月十七日

浏览:1558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