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对市场发育相对成熟的歌舞、杂技、曲艺、话剧、地方戏曲等方面的国有院团”实行转企改制,以积极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势在必行。
然而,博主以为,此并非一蹴而就之事,甚或不以为然。
一是这类文艺院团的演出市场是否相对发育成熟。首先来看地方戏曲院团,正是因为这类院团是地方戏曲院团,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甚至是以地方方言作为戏曲舞台道白而更具地方性,因而观众适应面十分有限,不言跨省演出,即或省内跨地区演出也未免见得行,有的甚至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活化石”。
最典型的如汉剧,汉剧是京剧的重要源流,两百年前徽班进京,而成就了国粹——京剧艺术的辉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值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艺术巅峰期,其主演的汉剧舞台剧《二度梅》、《柜中缘》脍炙人口,并拍摄成电影,可是,现早已日渐式微,年复一年不见其剧团排练、演出,后继乏人,不仅未见其演出市场相对发育成熟,却面临着岌岌可危,亟待抢救保护。
曲艺、话剧类文艺院团亦与此大相径庭。话剧是泊来品,源于欧洲,其具有高雅和超强文学性特性,在当今纯文学与严肃艺术大大逊于广电及平面媒体快餐文化及其巨大冲击下,亦未见其演出市场相对发育成熟。
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大趋势下,博主以为,坚持经济自主性、政治独立性、社会独特性、文化独有性更显重要与难能可贵。如此,方能有效和大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从而有利于消除民族虚无主义,而坚持和保有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进而,从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而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更需要大力保护地方本土文化,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目前文化体制改革及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反而要将此推向市场,并美其名曰:“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二是文艺院团属于具有“高艺术技艺含量”的劳动密集性行业,一个演员,不仅要有天赋,更需要长期训练和艺术积累,且大多艺术青春短暂;而一台剧节目立于舞台,尚要靠一个艺术集体共同创作生产完成。因此,从这一特性来看,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是恰切的吗?有利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吗?或者说,仅靠市场便能养得起高水准艺术院团?能对得起这些传承民族文化的艺术工作者吗?
基于此(不仅此),故而来论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之所虞,是确有所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