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美国文物保护科技考察片谈

星光 发表于2019-12-31 16:24:17

应加拿大文物保护研究所(CCI)和美国盖蒂基金会文物保护研究所邀请,2006年2月18日至3月4日,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考察团一行13人出访考察加拿大、美国文物保护科技。考察团成员有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文物局、中国文物保护研究所有关负责人,国家文物局首批三个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主任、以及所在省文物局部门负责人。考察团考察了加拿大文物保护研究所,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及文物保护实验室、专业修复室,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及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美国盖蒂基金会文物保护研究所,参观了十余座博物馆。行程紧凑,富有实效。

image002.jpg

加拿大温哥华海滨,电视剧《别了温哥华》拍摄于此

在中国大使馆座谈

2月20日,考察团一行由温哥华飞抵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时值大雪初霁,大地冰封。由于加拿大文物保护研究所正在扩建装修,考察活动只能在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以座谈方式进行。文化参赞杨雪伦、一等秘书李彩云、加拿大文物保护研究所保护实施发展部经理麦克博士、科研和保护部主任查理斯博士和纺织品纸质文物保护专家谢思纯博士参加座谈。麦克介绍了CCI的组织、人员结构,宗旨、主要任务、经费来源及运作情况:该所成立于1972年,隶属于加拿大文化遗产部,主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帮助全加拿大包括博物馆、艺术画廊、图书馆、档案馆进行文物保护;为大学、宗教机构、考古部门、文化遗产相关机构提供教育和培训;推广应用保护技术研究成果;对博物馆建筑设计、陈列设计提出环境质量要求;进行具体保护对象的研究和开展保护项目。设有科学研究部(文物质材分析、工艺研究),保护技术研究部(保护方法研究),教育、培训部(推广应用),博物馆建筑部,环境研究部和出版部等部门。配备科学家20人,保护人员10余人,共计75人,经费来源于文化遗产部拨款和培训保护部的收入。

image004.jpg

与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文化参赞杨雪伦(中)合影

考察团成员主要就文物保护理念、保护机构设置、运作模式和有关保护技术方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双方表示了进一步深入交流,互相学习,共享资源、技术,开展合作研究的意愿。这天正好是加拿大文化遗产日,中、加同行在一起座谈、交流文化遗产保护很有意义。

渥太华位于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英语区)、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法语区)之间,市区并不大,因为行程紧,我们只是乘车浏览了一下市容。我们在位于圣罗伦斯河畔的加拿大人类文明博物馆前留影。博物馆建筑风格绮丽,身后是现作为加拿大国会的历史建筑群。

image006.jpg

在渥太华人类文明博物馆留影依稀可见的历史建筑为现国会大楼

仿建的中国明清皇家建筑

2月21日,我们驱车来到多伦多市的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参观考察东亚文物展馆、部分文物库房,文物保护实验室修复工作室。研究员鲁克斯接待了我们。

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始建于1914年,是北美最大博物馆之一,总面积23000多平方米,收藏品近600万件,鲁克斯声称该馆拥有中国本土之外最集中的中国文物藏品。东亚文物展馆主要陈列有日本文物、中国文物等。中国青铜器、玉器、瓷器、唐三彩、织物、壁画、造像等甚为丰富。在展厅一角,仿建了带有斗拱的中国明清皇家建筑(局部),这是鲁克斯主持仿建的。巧的是,鲁克斯2004年来湖北时我曾陪他前往阳新县考察明清文物建筑。此前,省文化厅领导考察加拿大时,曾向他介绍过湖北明清文物建筑情况,鲁克斯来湖北是考察将明清文物建筑素材用于在该馆复原陈列。由于我省明清建筑多为民居类,皇家博物馆最终选择并仿建了中国明清皇家建筑。我与鲁克斯高兴地相认、寒暄、合影,对鲁克斯及皇家博物馆致力于中、加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明表示钦佩。

image008.jpg

仿建的带有斗拱的中国明清皇家建筑(局部),

该馆文物保护科技力量雄厚,其文物保护部下设环境研究、文物材质和工艺研究等3个专业实验室及金属、陶器和石器、装饰艺术品、纸品、纺织品、壁画等8个专业修复室,保护部办公面积逾2000平方米。纺织品、纸品、装饰艺术品保护,档案字迹稳定保护,砖石质文物、金属文物保护等均为其文物科技强项,并与CCI保持密切联系。保护部开展本馆藏品的科学分析检测、科学保护与修复,防止本馆藏品的损毁,减缓其自然退化程度。实验室主任凯丝介绍情况后,我们与保护技术人员交流、座谈,了解该馆室内环境控制和分展柜特殊环境控制技术。宽敞明亮的文物修复室里,仪器齐备,技术人员一丝不苟地修复着文物。

image010.jpg

参观了多伦多一侧的尼加拉大瀑布

image012.jpg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位于纽约中央公园第五大道82街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大、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1866年,J•杰伊建议成立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1870年1月31日在纽约第五大道原多德沃思舞蹈学校旧址正式建立,1880年迁至现址。随着藏品不断增加,该馆经历多次扩建,建筑体现了多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占地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馆藏有埃及、巴比伦、亚洲、远东和近东、希腊和罗马、欧洲、非洲、美洲前哥伦布时期等各国艺术珍品330余万件,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雕塑、绘画、玻璃器皿、陶瓷器、纺织品、金属制品、家具、古建筑、兵器、盔甲、乐器等。有19个专业部门负责各类藏品的征集、保管和陈列。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该馆亚洲艺术部主任何慕文(美国人)接待我们,导引参观亚洲文物展区。所见中国文物展品十分丰富,陶器,青铜器、木漆器、玉器、瓷器、唐三彩、明三彩、织物、壁画、字画、造像、景泰蓝等文物器物分门别类,陈列有序。不仅如此,在馆舍有限的建筑空间里,仿建了中国园林庭院建筑(也有古埃及建筑等),可见陈列展览理念之丰富。身临大都会博物馆,哪怕只是匆匆浏览,都会感觉到展厅陈列、装饰及精心设计所渲染出的世界多元文化氛围,富含艺术气息的古罗马雕塑,古朴恢宏的古希腊、古埃及建筑,温馨雅致的中国庭院,欧洲中世纪宗教壁画,充满宗教色彩的玛雅雕像,写实、写意的各种绘画,富有视觉冲击力。

该馆文物保护修复部主任介绍了该部的规模、任务、仪器设备和人员等情况。保护修复部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地下层),保护和修复技术人员70余人,拥有CT、X射线、超声波探伤、各种保护修复设备和工具,承担全馆数百万件文物的保护和残损文物的修复任务。那些非常实用而又不乏科技含量的工具设备(不许拍照)给人以启发。

在纽约停留一天,我们参观了在“911”事件中轰然倒塌的世界贸易大厦双子楼废墟现场,现已用铁网圈起来,复建工程已经启动,遇难者名单及多块展示牌悬挂在铁网上供人凭吊。直面此情此景,岂止感慨唏嘘?

在联合国大厦前,我看到行色匆匆来此上班的年轻男女。华尔街街头那座象征“牛市”的铜牛雕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座罗马文艺复兴时古希腊风格的建筑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我拉乘车穿行在42街、第五大道,耸立在繁华第五大道中心区域的圣巴特里克大教堂,哥特式建筑的背后是摩天大楼,古典与现代融合;与之相距几十米、与48街交汇处的是世界最大的商业与娱乐综合体的洛克菲勒中心,小广场前的普罗米修斯神像闪着金光;“时报广场”只是百老汇大街、第七大道和43街交汇的细长广场。《纽约时报》硕大电子屏不时显示新消息字幕,巨幅霓虹广告变换各式图案,入夜后,更是灯火璀璨、五彩缤纷。下午时,我们乘渡轮前往参观自由女神像,船行中,我们回首拍摄曼哈顿岛,当时风很大,所幸抢拍的照片均算成功。渡轮在自由岛靠岸后我们没有上岸,只是在船上拍摄自由女神像。仅一天的游览,留给我鲜明印象的是纽约这个纷繁喧嚣的国际大都市高楼林立、灯火通明,但也略显陈旧与拥挤。

华盛顿博物馆群一瞥

美国博物馆文化发达,其在传播本国历史、文化以至世界多元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到美国,到华盛顿,没有不参观博物馆的。

image014.jpg

史蒂文森博物馆主楼

美国博物馆既有综合性的,如大都会博物馆,更多的是主题性的,如华盛顿博物馆群中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印第安人博物馆、航空航天博物馆等;还有许多纪念馆,如纪念政治人物的林肯纪念堂、杰弗逊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罗斯福墓地;纪念重大事件的独立宫纪念馆、越战纪念墙、夏威夷美国军舰亚利桑那号纪念馆等。

在华盛顿国会山和华盛顿纪念碑之间有一块巨大的绿地(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400米),即所谓的国家林荫大道,两旁聚集了十余座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大多隶属于史密森学会,这是一个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半官方性质的博物馆机构,初始由英国人J•史密森遗赠捐款,根据美国国会法令于1846年创建。据资料载,史密森生于1765年,生前未到过美国,也无迹象表明他与美国什么人有交往,他继承了母亲留下的巨额财产,却无事业和成就可言,得不到社会认可,这刺激了他留名千古的决心。晚年,他立下遗嘱,将全部财产转赠美国,在华盛顿建立一个“积累和传播人类知识”的机构(其时英国舆论界一片哗然)。经过多年发展,史密森学会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机构。学会下属16座博物馆、美术馆和一座国家动物园,共收藏1.4亿件艺术品和标本,博物馆全部对公众免费开放,每年接待约4千余万人次观众。在国家林荫大道两侧12座博物馆中,就有其所属的9座博物馆,形成蔚为壮观的博物馆群。

华盛顿给人的印象广阔、静谧,但博物馆区却热闹非凡。学生、外地人、外国人组合的人群在博物馆区流动,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们缅怀历史、渴求知识之情溢于言表。参观人数最多的,可能要算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航空与宇航博物馆。由于逗留时间短暂,我只匆匆浏览了几座:展示美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反映美国历史发展面貌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主要陈列13世纪至当代欧美绘画、雕塑和刻印艺术的国家艺术画廊(世界一流的艺术博物馆);反映人类及自然环境面貌及演化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这个馆的高科技含量最高,恐龙、犀牛、大象、飞禽、水生物等动物标本栩栩如生,矿物标本更是琳琅满目,一颗世界最大的蓝宝石在射灯下发出耀眼光芒,吸引每一位参观者驻足;全球最大、展示世界航空和航天技术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参观人流络绎不绝,飞机、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以及著名飞行员、宇航员用过的器物,直观地向参观者展示了人类征服天空、探索宇宙的历程。参观这些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给人莫大启示,激发人们对寻求和平、增长知识、探索人类进步科学精神的向往与追求。这些博物馆场馆建设与环境“和谐共存”、“亲民”理念,以及不拘一格的展示手法、光饰运用,实用与专用相结合的展柜设计手法,“触摸历史”的博物馆藏品陈列等等,给我们文博工作者诸多启示。

阿格纽博士与盖蒂文物保护研究所

今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宣读《国务院关于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由国家文物局推荐的美国盖蒂文物保护所内委尔•阿格纽博士(该所野外项目保护部主任)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阿格纽博士从1988年开始和他领导的项目小组先后在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以及承德避暑山庄开展了从大环境监测治理到微观环境监测、以及病害分析监测和人员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合作,长达10多年努力,解决了长期威胁莫高窟壁画和环境的风沙防治问题,帮助莫高窟建立了全自动气象站,开创了中国文化遗产全面科学监测的先河。针对被称为壁画“癌症”的酥碱、空鼓病害的治理问题,在他的主持下,中美双方科研人员从保护现状评估、病害调查分析、修复材料筛选和创立新的修复工艺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果,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保护程序,为今后敦煌壁画的科学保护和修复奠定了坚实的理念基础,建立了系统成熟的修复工艺。敦煌研究院将这些用于丝绸之路其他古遗址的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盖蒂保护所多年与我国文物界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考察团成员之一的敦煌研究院苏伯民博士作为访问学者,正在盖蒂保护所作访问研究。

2月28日,我们来到位于洛杉矶的盖蒂文物保护研究所。该所资深研究员美籍华人林泊明博士代表阿格纽博士接待我们。他介绍了盖蒂保护所组织结构、对外合作项目宗旨、项目选择、项目运作和目标等情况;在实验实,麦特先生展示了他在文物保护环境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钱川先生介绍了有关织物染料分析方法及所拥有的主要仪器设备。

盖蒂文物保护研究所是美国盖蒂基金会下设的专门从事文物保护的科学机构。它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实施保护项目、教育培训和提供技术咨询促进国际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保护研究所设有科学研究部、野外项目保护部、教育部、财务部等部门。科学研究部主任介绍了研究部概况及研究部与项目部联合进行项目研究的方式方法。科学研究部不只是对样品感兴趣,而是多与项目保护部人员一起前往保护现场,一起工作、研究。科学研究部内设样品收集、质材分析与工艺研究、环境研究、建筑材料保护等诸研究小组。该部现有25位科学家,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研究涉及预防性保护方法研究,博物馆环境监测与控制,文物质材最佳保存环境研究和实施工艺,文物质材成分分析及其材料劣化分析方法研究,保护项目现场管理,考古现场保护,陶质、石质等建筑材料保护,壁画及古代建筑保护等诸多领域。令人赞叹的是该研究机构常年实行客座研究的运行机制,不断邀请世界各国诸文物保护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参与研究。既确立了该机构的学术地位,也帮助了各文物保护项目国实施文物科技保护,抑或也输出了文化。中国是文物资源大国,一些领域的文物保护科技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如湖北出土木漆器脱水保护技术、出土丝织品生物保护技术等。因此,考察团一行在美、加所到之处,均受到各文物机构的真诚接待,一行中文物保护科技专家不时流露出的优越感溢于言表。

image016.jpg

盖蒂博物馆

整个盖蒂中心——盖蒂基金会、盖蒂文物保护研究所、盖蒂博物馆、座落在一座美丽的小山峰上,远眺可看到洛杉矶市区一角。林泊明博士介绍,盖蒂中心建筑群的外墙干挂石材是从意大利进口的,石材材质较软、生成年代久远,他谐谑地说,盖蒂中心本身就需要像保护石质文物一样的加以保护了。盖蒂博物馆分为东、西、北馆,陈列了十七至十九世纪绘画、雕刻与古典家俱。作为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参观者每天川流不息。中午时分,在对外营业的餐厅,人们可以随意进餐消费,靓丽的环境、丰盛的佳肴,让人充满享受,精神愉悦。笔者不禁联想,一个功能完善的文物保护设施、或者说博物馆设施,她所承载的博物馆文化以及所体现的社会文化消费的时尚元素,在盖蒂中心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而这是我们可以借鉴效仿的。

(载于《湖北文化》2006年第3期)

image018.jpg

在夏威夷前往参观美国军舰亚利桑那号纪念馆

浏览:1682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