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放光芒——参观会议旧址与娄山关

星光 发表于2020-01-08 22:23:01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红军遭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于贵州遵义召开了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

怀着朝圣的心情,2014年4月19日,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参观。

 

image002.jpg

遵义市的老城区——红花岗区是遵义会议会址的所在地。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

 

image004.jpg

私邸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当年为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铺面居中为一小牌楼,故整个会址大门临街。

 

image006.jpg

“遵义会议会址”大幅匾额悬挂在整个旧址院落大门牌楼的正中央,这是毛泽东于1964年11月题写的黑漆金匾,“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

现在的遵义城已是贵州省除省会贵阳以外的第二大城市,已开辟出新城区,与老城区建设互为依托。老城区历史风貌保持尚好,虽然拥挤,但整治得还算规整。遵义市围绕“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所旧址”、“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以及“娄山关”的保护、利用、建设、开放,形成了著名红色旅游景区,凡来遵义市参观,无不深为党和红军的光荣历史所震撼与感奋。

image008.jpg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这幢砖木结构为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即原国民党25军第2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高墙垂门,巍巍峨峨。但后来的维修外墙立面好像稍稍有些改变,用砌块砖贴面有失历史风貌。

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栋楼是红军总司令部和总部一局的驻地。楼上即遵义会议会议室 。目前此楼复原陈列的有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司令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参谋长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参谋长叶剑英的办公室兼住室外。楼下有作战室、机要室、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住室,一局局长彭雪枫、张云逸的办公室兼住室, 还有工作人员、警卫人员的住室。

 

image010.jpg

主楼二楼小客厅——遵义会议会议室。一般情况下,主楼二楼已不再对外开放,因为砖木结构房屋承受不了众多参观者踩踏,我们向管理人员说明了文物工作者身份,方允许作短暂参观。

就在这间会议室,经过激烈争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决定了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的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这个决议起草后于“一九三五年二月八日政治局会议通过”,2月16日中央油印印发了这个决议。

 

image012.jpg

 主楼一楼彭德怀、杨尚昆卧室

据史料载: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在长征湘江战役惨败后,中央政治局已经有过几次会议实际上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一定的铺垫与准备。湘江战役后,红军仍按原定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行动企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在此危急关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毛泽东的主张,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坚持到湘西去。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在川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两路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7座县城,于12月底进抵乌江南岸的猴场。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鉴于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三人团”的错误指挥,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1月7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

 

image014.jpg

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住所

在距遵义会议会址几分钟路程的这座当年黔军旅长(同属川商边防军建制)易怀芝(易少荃)的私人官邸。  是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住所,他们在此住了10天左右。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三位对于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是起到关键作用的。这栋也带有西式风格的建筑与遵义会议会址建筑风格如出一辙,但是,与遵义会议会址一样,现在,这几栋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革命旧址已被非常稠密的居民区、市区庞杂的现代建筑所包裹,令人有所遗憾。

 

image016.jpg

毛泽东的房间。通过堂屋,沿着窄窄的楼梯上楼,顺着走廊往右走,便到了毛泽东的住室兼办公室。住室位置和陈设,是根据长征途中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多次回忆复原陈列的。室内置放着铜架床、木靠背椅、茶几、军用电话机、铁皮公文箱、南壁窗下是一张红漆九抽桌,桌上放着马灯,军用地图、方形铜墨盒、楠竹笔筒里插着毛笔和红蓝铅笔,及一叠信纸,还有散磅热水瓶以及白搪瓷茶缸等物。

image018.jpg

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所旧址楼下,现铸塑造了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铜像。

毛泽东在长征行军途中对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得到他们的支持。周恩来、朱德与博古、李德的分歧越来越大,也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

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为什么和张闻天、王稼祥没有住在会址?有这样两种说法:一说毛泽东当时党内职务只是政治局委员,不是常委;二说是毛泽东当时在军内没有职务,会址是红军总部驻地,军内有重要职务的才住在里面。 而历史真相据当年李德的翻译、军委警备科长、中央纵队设营和防空司令王智涛在他的遗著中披露,这一长期以来使人迷惑不解的问题是这样的:“进驻遵义前,周恩来交代,分配房子时要将毛泽东、洛甫(张闻天)、王稼祥安排在一起,将李德、秦邦宪安排得离他们远一点。于是,我将毛、张、王安排在遵义老城两个地方的住宅。”

image020.jpg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娄山关关隘。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原名娄关,后称太平关。1935年(乙亥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image022.jpg

镌刻在山岩上的娄山关三个红色大字撼人心弦。

1985年,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遵义县政府在娄山关东北侧石岩上制作了大型摩岩石刻“娄山关”。“娄山关”三个字是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摩岩全长11米,字径2.3米,笔力雄浑遒劲,阴刻描红,辉映于雄关青松间格外醒目。

 

image024.jpg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一首,描写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现以行草手书体放大镌于高14米,宽25米的大理石碑上,益增雄关声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风。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途中,毛泽东以诗人的情怀,以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抒写了六、七首长征诗词,《忆秦娥•娄山关》词一首,描写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史诗般电视连续剧《长征》曾表现夺取娄山关的战斗十分激烈。当毛泽东、朱德登上娄山关看到牺牲的红军指战员,心情沉重,毛泽东深为感慨地发问:“多少年后,人们还会记得他们吗?还会到这里祭奠英灵吗?”朱德对天鸣枪向烈士致敬,警卫胡班长用唢呐吹响了《十送红军》的乐曲。这里,不仅是剧中人物的情感,更是《长征》剧作者向今天的人们发出的呼唤:不要忘却了那些用鲜血和生命换取今天幸福生活的英烈,要永远祭奠他们的英灵。

今天,我来了,缅怀英烈,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增添正能量!

 

image026.jpg

张爱萍将军1982年2月题写的:“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儿女永垂不朽“纪念碑

 

image028.jpg

位于遵义市区的遵义红军烈士纪念园

 

image030.jpg

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

image032.jpg

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最高指挥员邓萍烈士之墓,邓萍曾任红3军团参谋长,1935年2月27日,在遵义战役前线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岁。

image034.jpg

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

 

image036.jpg

雄浑、悲壮的红军将士石雕

遵义会议是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在其所著《苦难辉煌》中有这样一个论段:“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里程碑。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唯有毛泽东是真正成熟的领袖。而唯有长征那种艰难困苦的环境,才能使从1921年建党之日就开始的对领袖的漫长选择得到终结”。

无独有偶,我在《为﹤长征﹥而感动》(《湖北文化》2006年第6期)一文和2009年4月7日博客《为﹤长征﹥而感动——从电视剧﹤长征﹥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一文结束语为:“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和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赢得长征胜利、乃至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电视连续剧《长征》史诗般地再现了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壮举,弘扬了长征精神,揭示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的这一历史选择”。

遵义会议彪炳千秋、永放光芒!

(2014年4月21日)

浏览:2579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