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电影发行放映经营管理体制概述

星光 发表于2020-01-09 11:11:28

1996年3月,广播电影电视部在全国长沙电影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电影工作的若干意见》,重点部署了在我国电影行业实施“九五五O”工程,即在“九.五”期间确保50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深受群众欢迎,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优秀影片”的创作、生产、发行、放映工作,要求每年故事影片的生产须保证现实生活题材占到60%以上。全面贯彻这一工作方针,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电影艺术的社会功用及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如何通过完善符合省情的电影发行放映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来保障“九五五O”工程的顺利实施,是我省电影发行放映工作者面临的现实任务。

  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文艺“两为”方向和江泽民总书记要求的“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规范有序、具有规模效益的全省统一的电影市场,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全省电影经营管理机制,实行以影为主、多业并举的经营方针,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发行放映行业的稳定发展,这是我省“九.五”及较长时期电影发行放映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也是我省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实施“九五五O”工程总的指导思想。    

  我省电影发行放映业伴随中国社会主义电影事业历史脚步,历经艰辛、几度辉煌,已走过四十余年风雨历程。今天,我们面向二十一世纪,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交叉点上,“我们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审时度势,正确认识和把握我省电影发行放映行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前景及其规律,使之成为我们工作的依据和出发点是十分重要的。    

 

image002.jpg

1994年9月省电影家协会、省文化厅电影处举办湖北首届法国电影周

简要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省只有1 6个电影放映单位,且集中在武  汉、沙市、宜昌等大中城市,农村电影放映是空白,没有发行网。  经过四十余年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电影事业迅猛发展。八十年代中期,全省电影放映单位曾达到9500个 (含2500个8.75mm电影队),年放映电影192万场,观众11.4亿人次。城镇居民平均每15人在电影院拥有一个座席。农村实现了村村挂银幕、人人看电影,平原地区农村群众人平每年可看到24次电影,山区群众每年可看到6至12次电影,基本消灭了电影放映空白点。到“八.五”前期,除放映场次、观众人次下降,全省电影经济水平达到历史最高点。1991年,全省实现电影放映11 6万场,观众4.8亿人次,放映(票房)收入1.3亿元,发行(片租)收入5886万元,年投放35毫米影片拷贝1100个,16毫米影片拷贝5000余个,主要业务经营指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全省城乡电影发行放映网颇具规模,有省、地(市)、县三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87个,农村电影管理站514个。拥有城市电影(剧)院640座,农村集镇电影(剧)院(场)1128座。全省装备35毫米立体声电影放映设备17套,70毫米设备两套,形成了以一批多功能豪华型影院为龙头,高、中、低档影院相配合的城市电影放映网。我省电影发行放映行业为全省两个文明建设,为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发挥着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与这一历史时期相适应,我省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管理体制上,政企合一的、各级专业化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代行部分政府管理职能,肩负了从电影宣传、发行、技术保障、财务结算、器材供应维修、人员培训、城乡电影放映网建设与管理等多重任务,全省一体化的电影发行放映网有力保障了全省电影发行放映行业的有效运行。

   二是经营机制上,实行影片节目、拷贝由省电影公司统一订购、发行、调度,一并向中影公司作财务结算,并按发行(片租)收入分成方式分配省、地(市)、县三级电影公司的经济收益。    

三是经济政策上,由于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因而从中央到省电影行政主管部门所确立的电影工作方针是“以城市补农村,以平原补山区,以35毫米影片补16毫米影片”、即抽肥补瘦的电影经营经济政策。

1993年7月,全国电影行业开始实行经营机制改革。广播电影电视部在《印发《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广发影字『1993』3号)中规定:“将国产故事影片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改为由各制片单位直接与地方发行单位见面”。随着这一规定的实施及改革的深化,上述三个特点随之淡化或消失。由于电影行业准备不足,观念及措施跟不上,方法步骤有失偏颇,加之走私影片泛滥和音像市场混乱造成的冲击,全国诸多省份电影经营状况急转直下。1993年,我省放映电影仅34万场,观众8612万人次,实现放映收入5014万元,发行收入1600万元,较上年下降了72%。由于不再实行“以城补乡,以平原补山区,以35毫米补16毫米”的经营政策,1993年我省农村电影队比上年减少了57%,农村电影观众比上年减少了77%,农村放映收入仅实现181万,比上年减少65%。省电影公司年投放35mm拷贝数下降为600个左右。1993至1995年,省电影公司仅出售16mm影片节目100个、拷贝758个,电影经济滑坡导致电影市场及电影经营规模萎缩。    

  1995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发出《关于目前加强全省电影工作的若干意见》,贯彻这一指导性意见,以省电影公司为龙头,成立了有13个地、市电影公司参加的湖北电影发行放映联合经营集团,随着该集团的有力运作,,以及大片票房分帐经营方式的逐步推行,全省电影发行放映行业趋向稳定,遏制了严重滑坡局面,出现了转机。1995年,全省约实现票房收入6000万元,部分地区及影院的电影经营水平再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全省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并相应存在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省电影总公司(省电影联营集团)继续统一订购及代理发行全省境域影片节目拷贝,全省电影发行放映系统相对稳定。但是,联营机制尚不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驱动,行业内部还酝酿着矛盾、冲突,或者说,将会通过进一步改革、磨合达到新的统一、平衡和稳定。

  二是基本适应电影市场经济规律的全省电影经营机制初步形成。院线制、影院票房分帐制、买断全省发行权(版权)实行购买上映排期或承包等多种经营方式并存。但是,不遵守经营规则、不如实报帐、侵权等诸多不规范经营现象较严重,对全省电影发行放映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危害。

  三是管理薄弱,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对电影市场的管理及保护电影经营合法权益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另一方面,各级电影公司经营管理松懈,原放映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流失,一些坚持多年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被忽视甚至放弃,如统计报表、拷贝技术管理,宣传、放映、服务三大质量管理等均亟待加强。

 四是影院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步伐缓慢。由于体制及历史原因,目前全省城乡电影放映网、影院设施设备基本停留在“八.五”前期水平上,而为数不少的对外开放礼堂、俱乐部停止了电影放映而转向音像制品放映,电影放映网萎缩。    

 五是农村电影工作滑坡。一方面由于农村电影放映收费政策不稳定,造成农村电影放映活动难以开展;另一方面由于16mm拷贝分散由各县甚至农村电影队经营,省、地(市)电影公司发挥主动性不够,而多数县(市)电影公司缺乏经济能力无力经营,因而农村16mm影片节目拷贝的供应及发行、放映存在诸多问题,另外,由于16mm拷贝在县以下放开经营,冲击了35mm放映活动,因而原实行的农村电影放映“三个过渡”即“由看16mm小电影过渡到看35mm大电影,由在室外站着看电影过渡到室内坐着看电影,由包场(统筹收费)放映电影过渡到售票放映电影”的工作方针难以继续实行.

  六是电影发行放映行业严重缺乏政策保障。电影工作既是意识形态工作又是经济工作;既是文化事业又是文化产业;电影发行放映行业既要逐步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又不可能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化,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是由中国国情、政体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但是,目前适应这一特殊行业的相关经济、经营政策严重缺乏,电影发行放映行业承受着税赋重、经济负担重、人员负担重,严重缺乏发展后劲。 

电影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社会功用是不可替代的,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门类,它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影是一种很多人聚到一起来共同欣赏的艺术,它产生特有的“剧场”效应,能在感觉、情绪、心理、意识上更为有效地产生艺术感染力和感(教)化效果。“一九七五年,可供在客厅里观看的投影电视发明之后,阿瑟•利特尔发表了一篇报告,指出到一九八0年,美国就几乎不会再有电影院了。他们所不理解的就是这种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的问题。人们到电影院去并非只为了看电影,他们到电影院去是为了和二百个其他的人在一起,一起哭,一起笑。他们把这看成是一件大事”([美]约翰•奈斯比特著《大趋势》第45页)。美国未来学家甚至揭示出看电影已不限于教化与娱乐功能而变为人们必须的交际,因为当人际关系相对疏离时,人们便会渴望聚合与交流,电影院则是一绝好去处。

  列宁曾说:“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是最重要和最大众化的艺术。”在我国,由于电影艺术形式更适合于用来对人民群众尤其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因而电影艺术一直发挥着意识形态的功用,这也是我国党和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和支持电影事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电影放映在农村不仅是用社会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需要,还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推广农业技术、振兴农村经济的需要。   

 电影艺术、技术的优越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电影银幕的画面容量,电影的景深镜头及影院的音响和设施条件等等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如现代光学镜头和胶片性能可以保证电影摄影机在大多数自然光条件下进行拍摄,特别是大全景、长镜头、拍摄夜景,一定能使观众看到更丰富的明暗层次和细微的色彩调子变化。当今,电脑技术应用到电影摄制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特技效果。一批新技术电影形式问世,如球幕、环幕、震(动)感、立体声电影,开阔了电影观众的视野,丰富了观众的听觉享受,使电影这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魅力无穷。

       电影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电影业仍然是一个高产出、大增值的第三产业门类。美国1995年全球的电影总收入约为55亿美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12亿人口,中国潜在的电影市场仍然是巨大的。

image004.jpg

1999年全国电影处长会议在重庆召开,摄于大足石刻卧佛像前(左为时任广电部电影局局长刘建中)

依循电影经营规律及行业特性,处理好三个关系,保持全省电影发行放映行业的协调发展

电影是精神产品,也是特殊商品。电影节目作为每单个“产品,其价值、使用价值的实现要依赖于观众的集体观赏(即通过影院放映,亦可延伸到音像制品的版权收益),要靠拷贝多次重复使用(600余场次方才报废),要依靠影片拷贝发行调度的计划性(影院之间、地区之间上映先后及统一调度)、时间性(发行期、上映档期)、空间性(放映网合理布局)等等,这些也构成电影经营的基本特点。    

  因此,必须继续确立电影发行机构在电影经营中应有的位置。尤其是省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作为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重要工作部门,地位举足轻重,必须加强。如重大题材影片主旋律影片的发行放映,重大电影宣传活动,农村电影工作,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影市场等,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都要依托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工作。从商业总代理制的角度看,省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一订购及代理发行全省境域影片节目拷贝也是势所必然。由于电影发行渠道网的宽与窄、长与短要与电影放映网规模、电影经营效益相适应,因而我省几十年形成的省、地(市)、县三级电影公司,甚至延伸到乡镇的电影管理站这样一条发行渠道(网)已足以适应和服务于全省电影放映网及全省电影经营规模。 

  但是,由于社会大文化多元发展改变了以往群众单一看电影的文化消费结构,导致我省电影放映网已有较大收缩,城市电影放映网也逐渐向影城、影都、多厅影院发展,因此,我省电影行业仍然要通过改革减少不必要的发行环节,“积极提倡发行部门按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区域及市场需要精减机构”(广电影字[93]3号文件),并降低发行成本和流通费用,不如此,也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电影经营机制改革以来,我省各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已从机构改革到人员分流作了大量工作,各级发行公司经营电影或靠电影吃饭的人员已越来越少,中间环节在规模上也已收缩到较适当的程度,这是符合改革趋势的,但是我省电影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全省电影行业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以不断适应电影经营规律的要求,要以改革促发展,在改革中保持全省电影行业的稳定发展。

  一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要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电影经营要放开、放活,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及观众需求,同时也要依循其自身规律和行业特性,防止盲目性、自发性。要根据我省实际,一是坚持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及宏观调控下,保持全省电影市场的统一及全省影片节目拷贝供应的总量平衡,实行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二是要注意把握既要让商业性娱乐性强的影片尽快与观众见面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同时又要使教育意义强的主旋律影片的发行放映工作得以落实,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必须在宣传导向、经营机制、经营方式、市场管理等方面加以调控,这对于实施“九五五O”工程,保持和发展民族电影业是至关重要的。   

  三要处理好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电影经营的关系,要通过全省一盘棋及统一规模经营来继续发挥全省大、中城市特别是武汉市在全省电影经济中的龙头作用。要在进一步支持、促进这些地区电影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小城市(镇),特别是农村、山区电影经济的发展,努力保障这些地区电影经济的适度发展,以保持全省电影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既是全省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公正和全面进步的体现。

逐步完善符合省情的电影发行放映经营管理体制    

  在我省实行电影规模经营,当前首要问题是大力维护和巩固全省电影行业联营的全省电影经营总格局,要坚持实行由省电影联营集团(省电影总公司)统一订购和总代理发行全省境域各类影片节目拷贝,即实行广电部、电影局关于一部影片在一个省只出售(购买)一个地区性版权(发行权),或总代理发行的办法。省电影联营集团要从全省城乡电影市场实际出发,严谨、周密地作好各类影片节目、拷贝的供应、调度及排映工作。并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搞好利益分配,保障各方经济利益的实现。

  要不断完善全省电影经营机制,加快推行经过一年探索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影院票房分帐制的进程。要逐步摒弃甩砣子承包等违反价值规律的经营方式,各地电影发行部门、放映单位要在确实实行规范经营的基础上与票房分帐制接轨,尤其是中、小城市、县城关要尽快适应这一形势。不仅大片要实行分帐经营,买断发行的影片也要逐步实行分帐经营,乃至按地区全面实行分帐经营,并以此推动行业进步。要巩固和完善“院线制”经营机制。为适应电影市场的需要和发展,根据投入与产出挂钩的原则,在全省实行“影院分线、影片分类、各行其道、确保效益”的运行机制,这是符合电影经营规律的,不仅有利于提高电影经营整体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以及发挥各类影片节目的作用及适应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    

 在中国,未解决好农民看电影难问题就不能说电影工作做好了。因此,要大力做好农村16mm影片节目拷贝的经营及发行、放映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有三个基本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农村电影放映收费问题。这是一个政策性问题,各地应继续贯彻中央、省有关部门《关于解决农村电影放映收费问题的通知》,切实解决好目前实行售票放映有困难地方的电影包场放映收费问题。包场放映电影,是为农民提供的一项有偿服务,应本着“农民自愿、群众受益、谁看电影谁出钱”的原则,合理收取电影片租费和放映服务费,并允许从村提留的公益金中适当补贴农民看电影的费用。乡镇党委、政府要认真组织和安排好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协助电影队与村(组)签订合同,合同可按场,也可按月、季、半年和一年签订,要督促双方履行合同,电影队按合同收费放映并确保放映经费专款专用。二是要改变目前16毫米供应拷贝供应晚、稀、少状况。由于16毫米拷贝已全面放开经营,我省省、地(市)、县三级公司16毫米拷贝发行环节已基本脱节,谁买谁不买,买多买少,到哪去买,信息不灵,但是,送电影下乡及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活动是电影工作必须坚持的方向。因此,省电影总公司应进一步发挥省“16毫米影片交易中心”的作用,积极主动经营好16毫米拷贝,要确立县(市)电影公司16毫米拷贝经营主体的作用,将其作为业务工作重点,倘若因经济基础差,独立购置16毫米拷贝有困难的,则应大力推行县(市)联合经营或由地、市电影公司统一经营。总之,既要放开经营又要防止盲目自发、放任自流。三是要巩固农村电影放映队伍(网)。集镇电影院(电影管理站)要起好龙头作用,要实行院、站结合,院、队结合,固定放映与流动放映结合,形成辐射面;乡镇党委、政府要办好一至两个骨干电影队实行巡回放映,要发扬过去国办电影队“上山上到顶,下乡下到边".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精神和优良传统;还要引导和鼓励个体电影队开展各种形式的放映活动,发挥其生力军作用。这样形成供给与需求相适应、互为依存的关系,从而使16毫米拷贝经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要下大气力搞好规范管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健康有序。要建立规范有序、具有规模效益的全省统一的电影市场就必须实行强有力的规范管理。1995年12月,省文化厅颁发了《湖北省电影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认真贯彻执行这一管理办法,是搞好规范化处理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当前及今后,一是要抓紧完成《湖北省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和《湖北省电影放映许可证》的核发工作,并定期实行年检,对逾期未申办发行、放映许可证及不按要求年检的单位均视为无证经营,应停止其影片发行、放映活动。二是要严格执行影片上映登记备案制度,由省版板局、省文化厅不定期公布获得全省境域电影版权(发行权)片目,各级电影发行机构要按规定将每月的影片调度计划报同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备案,以便各级版权、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电影发行、放映活动实施监督检查。三是进一步加强电影市场的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影片走私和放映走私影片活动,严厉查处非正常渠道影片拷贝和利用音像制品及其它载体侵犯电影著作权(使用权)的一切非法行为,切实维护电影生产、经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电影市场正常经营秩序。四是要将湖北省电影发行放映学会转制为湖北省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运行中的自我组织、协调的能力,当好政府管理的助手,搞好行业自律。五是各级电影发行部门、各级放映单位要切实做到规范经营,加强经营管理,要严格遵守各项法规、规章、财经制度,坚决与瞒报、漏报等危害全行业健康的行为作斗争,大力搞好各项基础性管理。

要加快电影行业技术进步。电影艺术形式的独特优势,要通过制片、放映业来共同维系。同时,努力推动全省电影行业技术进步,也是寻求全省电影经济新增长点的必由之路。因此,“九五”期间,要继续在全省中等以上城市有计划地发展立体声、超大银幕电影新技术品种,要争取立体声影院发展到30座至35座;要进一步加快现有影院的改造,建设更多声光效果俱佳、座席舒适、环境优雅、拥有多功能娱乐服务项目(一院多厅、一院多能)的新型综合影院;完成县城以上专业电影院的改造,增设制冷(空调)设备,推广使用新的电影技术品种,改善视听条件。随着社会发展,农村集镇将成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集镇(乡镇)电影院建设,要在乡镇所在地普遍建立室内放映场所,力争大部分成为35毫米室内影院,有条件的还可发展新技术电影品种。同时,仍应坚持并加快农村电影放映实行“三个过渡”的步伐,以逐步提高农村群众电影消费水平。各级党委、政府要将电影放映设施的建设、改造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乡)建设的统一规划部署,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以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改造步伐。同时要加强技术管理并纳入政府行政管理,要实行影院分级制,要树立标杆示范影院,大力改善院容院貌,要切实将电影院办成精神文明窗口和群众文化消费的优良场所。

(1998年载于长江文艺出版社《跨世纪的湖北文艺》,该文前身为《规模经营,规范管理,技术进步,再造辉煌-兼论完善符合省情的电影发行放映经营管理机制》,主要内容曾载于《电影市场》1996年第7期)

image006.jpg

2002年12月摄于海口 


浏览:1597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