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努力为实现中国梦筑牢共同思想文化基础

星光 发表于2020-01-09 11:24:31

2012年11月29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同志带领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复兴之路》展览,发表即时讲话,第一次提出和阐释了“中国梦”。习总书记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总书记告诫全党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习近平同志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image002.jpg

 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基本陈列《复兴之路》展览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中国梦”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习近平同志借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为题,第一次提出和阐释了“中国梦”,深刻指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就是建设一个强盛的中国、文明的中国、和谐的中国、美丽的中国。强盛中国,就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生活幸福;文明中国,就是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公民文明素质高,社会文明程度高;和谐中国,就是社会公正、安定有序,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美丽中国,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环境良好,天蓝地绿水清。

image004.jpg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陈的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中国梦”的提出,展示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统筹中国和时代发展全局的战略智慧,成为当前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有历史之根、文化之根、文明之根的复兴,复兴不仅是经济政治的复兴,更是文化文明的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让一个能彰显五千年灿烂文化、能传承五千年悠久文明、能把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共享、能用自己的软实力促进世界共荣共进的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梦”,这是中华民族之梦,中国之梦,每个中国人之梦。

 

image006.jpg

湖北省博物馆正面全景(2009年摄)

二、实现中国梦必须筑牢共同思想文化基础

  在全体人民中筑牢共同思想文化基础,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这也是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的本质要求与根本标志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不断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与外延,实现“中国梦”,首要的是,必须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只有坚持历史自信,才能坚持道路自信,才能在深入思考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地走向未来。

 故筑牢共同思想文化基础必须是能够建立共同理想,必须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与信仰,加深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认同,增强民族自信。

 

image008.jpg

2014年5月4日武昌全民阅读既博物馆“五进”活动启动式在武汉革命博物馆——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举行

2013年12月2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习近平明确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

坚定党的历史自信,特别是要对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对中国人民在探索和奋斗中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坚信不移。只有坚持历史自信,才能坚持道路自信,才能在深入思考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地走向未来。学史用史,以史为鉴,不断从历史中吸取营养和智慧,为精神补钙,增添正能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筑牢这一共同思想文化基础。

image010.jpg

位于大悟县白果树湾的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2009年6月27日隆重开馆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014年2月12日,中央各大报刊在报眼公布24字基本内容)。《意见》要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制度建设中、贯彻到依法治国的方略中、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深化到群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中,真正让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改革共识,在国家层面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信念,在社会层面上助推公序良俗和文明风尚的形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意见》公布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及时,不仅准确阐释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的核心价值观,彰显了所具有的政治层面、文化层面、精神道德伦理层面的多重意义,同时,对于如何在全体人民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了方法、路径,部署了工作要求,贯彻实施这一《意见》,是实现“中国梦”筑牢共同思想文化基础的重要抓手。

 

image012.jpg

2011年6月7日,来汉参加会议的将军们集体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博物馆文化广泛影响社会各界。

三、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功能作用,文博工作者要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使命中来,有更加积极主动的文化担当与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号召: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为文博工作指明了政治方向、工作标准、生动灵活的方式方法,必须切实认真依循。

 

image014.jpg

 辛亥革命博物馆中英签订“辛丑条约”场景复原

image016.jpg

 步入辛亥革命博物馆第一展厅,两面条约墙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南京条约》等12个不平等条约如巨石压向头顶,令人窒息。满清帝国大厦将倾。

1、文博工作者要自觉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使命中来,有更加积极主动的文化担当与作为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我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不竭的奋斗精神和创造智慧,凝聚着中华民族博大的世界观、历史观和独到的美学思想。博物馆既是向全体国民提供高雅公共文化服务,让公众直观认知和感受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共享共同的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手段,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实现中国梦,从传承历史记忆,弘扬民族精神;助力文化繁荣,推动经济发展;对外展示窗口,促进相互了解;记录奋斗历史,见证寻梦之路等方面去分析认识。

 

image018.jpg

2009年6月27日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在大悟县白果树湾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隆重开馆,开馆仪式后与(前右一)出席仪式的领导嘉宾合影,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后左五)、原省领导王群(后左四)、陈明(后右二),原新四军五师政委郑位三夫人(后右四)

进一步积极探讨作为博物馆序列重要组成部分的革命类纪念馆的功能作用与定位。2013年11月14日,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湖革命纪念馆承办,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暨“革命纪念馆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与作用——纪念馆人的实践与思考论坛”在浙江嘉兴南湖举行,深入探讨了革命纪念馆记录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历史,见证中国人寻梦之路的独特功能作用。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厉华研究员在《沉淀在纪念馆里的中国梦》中说:沉淀着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百年梦,记录了我们的民族英雄和人民楷模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历史,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沉重的抗击外敌侵略的历史篇章。深入挖掘历史资源,为人民提供建设国家的智力支撑,是纪念馆人的神圣使命。

为此,文博工作者一定要在深入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有更加积极主动的文化担当与作为,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中,弘扬光大中华文明,传承5000年悠久灿烂传统文化,彰显中国人民奋斗历史,见证中国人寻梦之路,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      

image020.jpg

 恩施州博物馆陈列表现贺龙领导湘鄂西革命斗争史迹(2013年8月摄)

2、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功能作用,使之成为筑牢共同思想文化基础的重要载体

无庸置疑,博物馆、纪念馆以其保存极其丰富的历史物证为载体,成为努力为实现中国梦筑牢共同思想文化基础提供有力精神支持与智力支持的最重要载体与领域。

一是筑牢共同思想文化基础首要的是建立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领与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与信仰,要求充分发挥革命历史遗迹、旧址博物馆、纪念馆展陈革命文物的宣传教育与感染作用,为全民精神上补钙、增添正能量。

 

image022.jpg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陈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功臣坦克(2010年11月17日摄)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上溯至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共产党湖北小组的活动,及至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许多重大事件发生于湖北。湖北的革命旧址、遗址、名人故居、烈士墓等各类革命史迹950余处,涵盖辛亥革命以来各历史阶段。其中,大别山这片红色土地和革命老区曾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红安、麻城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创立的鄂豫皖苏区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除中央苏区外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抗日武装主力部队之一的新四军在武汉成立,大别山是新四军第五师创建与活动的主要地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大悟是中原军区司令部所在地,中原突围打响了人民军队抗击国民党军全面进攻的战斗;刘(伯诚)邓(小平)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

为此,要进一步充分发挥革命遗迹、旧址博物馆、纪念馆展陈革命文物的感染与宣传教育作用。进一步加强重要红色革命文物本体维修,加大征集力度,认真做好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红色革命文物重要独特作用。

image024.jpg

大悟新四军五师纪念馆展陈的李先念、郑位三等五师领导人塑像

 

image026.jpg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于辛亥革命100周年举办辛亥革命人物画展(2011年11月摄)

image028.jpg

辛亥革命博物馆开馆及《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史迹展》开展仪式2011年9月28日举行

 

image030.jpg

辛亥革命博物馆《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史迹展》辛亥革命领袖人物群雕(2012年4月摄)    

 

image032.jpg

由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二楼摄首义广场中轴线(2011年11月摄)

 

image034.jpg

陈列于中山舰博物馆的一代名舰中山舰(摄于2009年5月)

二是弘扬光大中华文明,传承5000年悠久灿烂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楚文化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形态上具有高超精湛的青铜冶铸技术、精美绝伦的丝织刺绣工艺、流光溢彩的髹漆手法,还有老庄哲学、屈宋诗赋和美术乐舞等六大表现形态;并形成荆楚文化五大精神实质: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追新逐奇的创新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崇武爱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诚信的时代精神。湖北文物藏品丰富,品位极高。全省藏品115万余件,位居全国第六;一级文物2514件(套),位居全国前列;国宝级文物19件(套)。最大的商代玉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享誉中外的越王勾践剑、有“丝绸宝库”之称的楚墓出土的丝绸、“改写中国思想史”的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目前中国最早的老子简、写入中学生教材的云梦秦简等等,无不享誉国内外。

 

image036.jpg

省博物馆展陈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2014年1月摄)

 

image038.jpg

省博物馆展陈的吴王夫差矛(2014年1月摄)

image040.jpg

 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青铜编钟

湖北现有各类博物馆191家(其中文化文物系统124家),年举办展览500余个。201年,全省免费开放博物馆87家,参观人次1900余万 。 依托博物馆、纪念馆的历史文化传播功能、革命传统教育功能,传承5000年悠久灿烂中华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与智力支持,筑牢共同思想文化基础,湖北文物博物馆工作者有着极大工作空间与发展潜力。

image042.jpg

2011年12月21日丹江口市博物馆落成典礼

image044.jpg

新落成的恩施州博物馆(2013年8月摄)

image046.jpg

2013年新落成的鄂州博物馆

  四、深入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努力为实现中国梦筑牢共同思想文化基础作出应有努力与贡献。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全面深入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深化和开掘展览主题,拓展陈列展览内容,提升展陈水平,加大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与传播速度。

   1、深化和开掘展览主题,打造原创性展览,拓宽展览内容,提供更多主题鲜明、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文化精神产品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功能定位的基本体现,是博物馆面向公众、实现宣传教育职能和展示研究成果的基本途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中,坚持公益属性、突出科学品质、强化教育功能、规范设计制作、提高策展能力,无论基本陈列与临时展览都要力争成为精品。将陈列展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传播先进文化相结合,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陈列展览,深入发掘、展示、宣传展览藏品中所凝聚的人类智慧和中华文明,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image048.jpg

武汉博物馆“武汉近现代史迹陈列”

文物陈列展览从策展到布展陈列,始终有一条贯穿性主线,或曰主题,这是陈列展览的灵魂,没有对陈列展览内容的深入研究,提炼出重大主题或响亮名称,难以办出高水平、有特色的展览。多年来,湖北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已打造出了一批堪称经典的陈列展览力作,如:《曾侯乙墓特别展》、《湖北出土文物展》、《湖北出土战国秦汉漆器展》、《孔子时代的音乐文物展》、《剑舞楚天——楚文物特展》、《敬天崇祖——楚地礼仪艺术(文物)展》、《荆楚英华——全省馆藏文物精品联展》、《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特展》、《陶存物像、泥塑春秋——汉唐陶俑展》等,展览主题提炼鲜明,名称响亮;革命文物主题展览如:《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历程展》、《情系长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汉》、《红色记忆》(军博油画展)、《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及一批革命纪念馆打造的基本陈列展等。      

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开掘展览主题,打造原创性展览。近几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开展的全国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年度评奖中,我省皆榜上无名。虽然,基本陈列具有较强稳定性,但每年举办为数不少的交流性或原创性展览,缺乏重大题材或创意、创新,尚为湖北文博界一短板,亟待改进与加强。而为适应新的历史使命要求,应努力加大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与传播速度,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应在提供更多主题鲜明、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文化精神产品——历史类与革命类文物展览作出新的努力与贡献。

image050.jpg

武汉博物馆“武汉近现代史迹陈列”展陈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使用的武器

 同时,应进一步拓展陈列展览内容,加大引进、交流临时展览力度,全面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提升

一级博物馆特别是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要以打造精品陈列为目标,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应以打造主题鲜明、内涵深刻、艺术感染力强的精品展览为目标,着力整合全省馆藏文物资源,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原创性展览,推向全省和全国巡展。要探索多种模式,不定期引入国内外高质量临时展览,积极创造条件推出赴境外展览。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借助社会力量,探索实行策展人制度。对陈列展览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对观众人群组成、年龄段组成、知识结构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陈列布展提供科学依据。国家一级博物馆年举办临时展览要达到3个以上,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年举办临时展览要达到5个以上。

image052.jpg

2011年9月28日,由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活动部遗产推介局,意大利那不勒斯历史、艺术与人类学遗产及博物馆局,意大利卡波迪蒙蒂博物馆,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湖北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重返巴洛克——那不勒斯的黄金时代绘画展》在湖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主持开幕式。

image054.jpg

辉煌时代罗马帝国文物展(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3世纪中叶罗马帝国巅峰时期)2012年9月28日至2013年1月5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卢修斯维鲁斯石像——公元64年

二、三级博物馆要突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进一步提升陈列展览水平。

要加强陈列展览内容研究,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突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确定好展览主题。要遵循陈列展览规律,提倡整体化设计,提升陈列展览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要进一步扩大馆际交流合作,策划举办特色专题展览。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年举办临时展览要达到2个以上。

县市级基层博物馆要充分发挥基层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和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作用。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展示地方历史人文风貌。要充分利用植根基层、民俗资源丰富的优势,合理确定陈列展览主题、形式,贴近乡土、贴近百姓。要积极进行展览提升,改善展陈条件,丰富展览内容。要主动联系,积极引入优秀展览。县市级基层博物馆年举办临时展览(含流动展览)要达到1个以上。

 

image056.jpg

宜都正国民俗博物馆展陈的清代六滴水木床

行业和民办博物馆在全省博物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要始终坚持公益属性,真正成为公共博物馆的有益补充。

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展陈内容要符合时代要求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努力改善硬件设施,提炼展览主题,丰富展览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要积极探索与公共博物馆合作,培养人才队伍,提升展览水平,扩大社会宣传。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充实博物馆馆藏,建立健全藏品体系。要坚持对外开放,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和民办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不具备条件的要努力向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和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团体实行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要积极配合“5 •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举办临时展览,开展公益活动。

 

image058.jpg

2010年12月13日,全省民办博物馆工作座谈(现场)会在宜都市召开(右三)。与会者参观了由刘正国先生举办的正国民俗博物馆。该馆收藏民俗文物,规模可观,值得称道。

 

image060.jpg

参观正国民俗博物馆留影

    3、规范形式设计与制作,提高专业化水准

在突出文物展品、标本主角地位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营造陈列语境与视觉场景,努力实现形式设计与内容设计的和谐统一。在形式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要注重细节,在展厅及文物展品展示等各方面,力求精细化、专业化。同时,注意避免牵强附会的设计制作。

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应合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博物馆文化的表现力,给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增强展览的震撼力和视觉效果,增强展览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乃至参与性、互动性,通过模拟场景、多媒体背景介绍、动手制作等多种方式,让观众参与其中,“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将文物鉴赏提升为文化体验,吸引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这方面,全省博物馆、纪念馆还存在较大差距,一部分新建成开放的博物馆适应新需要做得较好,但大部分二级博物馆差距较大,三家一级博物馆也不尽如人意。仅从展厅布光技术层面而言,散射光、反光、晕光、光照流明度严重不足、单一光源…..等等,都严重影响了参观效果,看不清、看不全文物,拍不了照片,电视片拍出的是一片“惨白”,不一而足。尚且不说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了“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乃至参与性、互动性”,做到了“让文物活起来”,亟待加强与改进。 

 

image062.jpg

枝江博物馆展陈的民俗文物(2010年7月摄)

4、作为社会公共教育机构,博物馆、纪念馆核心功能之一是广泛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教育是建立在运用陈列、展览或实物、模型、标本、图片、资料基础之上,开展系列活动,推行社会教育。国际博物馆协会提出“以多管齐下的方式来强化寓教于乐的目的,对大众展示具有文化价值的成群对象与标本”。 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都要不断拓展社会教育服务功能,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等社会教育机构的配合,构建社会教育网络。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制定中长期教育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将博物馆真正建设成为广大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创造条件建设未成年人专题展馆或推出专题展览。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办馆思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等活动。要注重培养高素质的讲解员人才队伍,建立“博物馆之友”等群众组织,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强利用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开展展览的社会宣传推广。积极实施“数字博物馆”建设,使博物馆文化辐射广大乡镇、农村和边远地区,努力实现文化惠民的均等性、便利性,使之真正成为国民教育的终身课堂。

 

image064.jpg

 2011年5月15日第35个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探寻历史的记忆——走近编钟”校园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湖北省博物馆综合馆大厅举行(左二)

湖北文博事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最好历史发展时期,一定要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拓展新思路,顺应博物馆事业发展新形势,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托博物馆、纪念馆的历史文化传播功能、革命传统教育功能,在继续利用和发挥已有各类展览社会教育功能的同时,围绕湖北独特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深化和开掘展览主题,打造原创性主题展览,以提供更多主题鲜明、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文化精神产品。以传承5000年悠久灿烂中华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免费开放、陈列展览提升,真正做到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深化到群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中,真正让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改革共识,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努力为实现中国梦筑牢共同思想文化基础作出文博工作者应有贡献。

 (写于2013年10月,湖北省委党校第152期厅干主体班结业论文,2014年修改、再修改。)

浏览:1686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