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成为一种时尚

星光 发表于2020-01-09 11:26:58

内容提要: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时尚。

    经济、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下,保持文化独有性,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维护文化安全,弘扬博物馆文化成为必然。

    博物馆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限。

    博物馆类型多样化带给人们无比丰富的文化感受与审美享受。

    不断引进与推出临时性新专题展,犹如不断打造出的舞台演出剧目,令人常看常新目不暇接。

陈列布展中艺术与科技元素助推了博物馆文化的时尚性。

    不断拓展的博物馆教育功能增强了博物馆文化的广泛传播。

    创意设计丰富的博物馆文化纪念品亦引领时尚潮流。

    不断增强的博物馆观众服务功能,使之成为人们休闲的高雅去处。

主题词:博物馆  文化  时尚

image002.jpg

2011年10月26日于首都博物馆在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2011博物馆发展论坛作《博物馆文化――成为一种时尚》主旨发言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建筑物、社会公共机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质文化遗存丰富,博物馆事业发展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博物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博物馆事业步入全新历史阶段。尤其近几年来,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博物馆实行向社会免费开放,人民群众踊跃参观。2010年,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参观人数达5.21亿人次,比2005年增长194%。不断开展的系列博物馆活动,如两年一届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中国博物馆事业百年庆典、5•18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志愿者等富有特色活动的举行,架设了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助推了博物馆文化的广泛传播,彰显了博物馆文化的魅力。全国已有1000余座博物馆、纪念馆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等,博物馆已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优良传统的历史文化圣殿,普及科学知识、塑造美好心灵的生动课堂,博物馆事业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时尚,是在一定时期或较长时期被崇尚的某些事物,或成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方)式。

当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成为外国元首国事访问必选项目和重要内容,当党和国家领导人每到一地必定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当参观博物馆或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国人旅游观光的动机与目的之一,当一座博物馆日参观量达5000人次、10000人次,当全国年参观博物馆人次达5亿人次之巨,勿庸置疑,参观博物馆,参与博物馆系列活动,已成为今日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一种生活样(方)式;当蕴含深厚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博物馆为人们所崇尚而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博物馆文化蔚然成风,博物馆文化便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博物馆文化本身即为一种时尚。

诚然,博物馆文化何以成为一种时尚,换言之,哪些因素或元素在推进博物馆文化成为时尚中发挥着不同的相互促进作用,正是有待深入探讨与研究的。

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时尚

上世纪五十年代,当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基本确立,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即提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再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而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在其创立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中,亦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二者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即是说,作为具有高级思维的人类,无外乎追求物质与精神两种需求,进而,从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来看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据相关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1600美元和3000美元时,人们的文化需求呈阶梯上升。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快速增长。

博物馆撷英聚华,珍藏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珍品,荟萃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颗颗璀璨明珠,并通过艺术设计、陈列布展,向社会公众展示,其间,集合了异彩纷呈的文物美、穿越时空的历史美、精心设计的陈列美、舒适安静的环境美。公众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感官的满足,更获得精神的享受、心灵的愉悦。博物馆文化以其历史穿透力,演绎着漫长历史的沧桑巨变、岁月的坦诚,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崇尚、追捧,走进博物馆,已成为一种时尚。

二、经济、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下,保持文化独有性,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维护文化安全,弘扬博物馆文化成为必然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政治、文化多元化格局日趋明显,各种文化相互吸纳又有排斥,融合中又有斗争,有渗透也有抵御。一方面,各民族文化应融入世界多元文化中,只有在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基础上,世界多元文化方能异彩纷呈;一方面,只有各民族努力保持自身文化的独有性,方能达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之境界。

从深层次看,在世界范围,人类社会发展的重点,先是从政治自由转移到经济增长,继而转移到社会平等,最终转移到文化自主并影响到发展的过程及其成果的分配。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的层次和速度,而且要看文化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当今社会,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影响人们的行为,保持社会的认同,凝聚社会的共识,彰显社会发展的特色和方向。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与否,既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因此,无论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还是手段,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突显。只有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因此,为保持文化的独有性,维护民族文化权益,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努力开掘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强化文化输出能力,高扬民族文化感召力、吸引力,强化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心。在当前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大趋势下,保持文化的独有性,传承弥足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与可贵。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形象的基本元素、文化象征和主要标志之一。文化遗产的构成有如:物质类文化遗产即文物;以传统习俗、礼仪、技艺等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思想精神遗产等。

由此看,博物馆文化正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作用。博物馆是民族文化历史的魂魄所在。人们观察、了解、认识一个国家或地方,首先是从文化上着眼。而参观博物馆,通过耳听、眼看、心想,赞叹祖国的辉煌历史,感怀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人们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热爱祖国,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因此,党中央英明决策,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平衡、或者说发展还不够充分的条件下,每年由中央财政出资20亿元、30亿元,实行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这一重大举措具有何等重要之意义。正因为此,人民群众才能够像今天这样,在博物馆事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大潮中,走进博物馆,崇尚博物馆文化。

这一点,西方发达国家也不例外。美国博物馆文化发达,其在传播本国历史文化以至世界多元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到美国,到华盛顿,没有不参观博物馆的。在华盛顿国会山和华盛顿纪念碑之间有一块巨大的绿地(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400米),即国家林荫大道,两旁聚集了十余座博物馆,形成蔚为壮观的博物馆群。华盛顿给人的印象广阔、静谧,但博物馆群却热闹非凡,学生、外地人、外国人组合的人群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们缅怀历史、渴求知识之情溢于言表。参观这些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给人莫大启示,激发人们对寻求和平、增长知识、探索人类进步科学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因此,人民群众日益尊崇精神文化价值,崇尚博物馆文化,这对于我们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建立共同理想、鼓舞群众,开辟了一个多么广阔的舞台与空间。

三、博物馆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限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通过博物馆展现给世人。博物馆映照出人类文明的悠久与灿烂,成为民族精神文化的展示窗口、载体和象征。

中国先秦时期并驾齐驱的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的主体。楚文化是长江流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人文、宗教、科技等方面独具特色,自成体系。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不断获得重大考古发现及实证研究,专家学者认为,楚文化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形态上具有高超精湛的青铜冶铸技术、精美绝伦的丝织刺绣工艺、流光溢彩的髹漆手法,还有老庄哲学、屈宋诗赋和美术乐舞等六大表现形态;并形成荆楚文化五大精神实质: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追新逐奇的创新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崇武爱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诚信的时代精神,在湖北为数众多的出土文物中都得以体现。如曾侯乙编钟、铜尊盘、铜鋻缶,铜鹿角立鹤,彩绘三角云纹虎座鸟架悬鼓、彩绘羽人、彩漆木双头镇墓兽,以及器物的纹饰等,既显示为某种文化图腾,又无不表现出追新逐奇精神特质和浪漫主义色彩。参观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无不为楚文化时期的国宝重器,包括距今约2400多年前的战国随州曾侯乙墓、枣阳九连墩楚墓出土的精美青铜器、玉器、漆木器所震撼、陶醉、感奋。

而湖北省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始终继承荆楚文化优秀传统,吸取荆楚文化丰富养料,从荆楚文化的挖掘与利用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创造新的辉煌。如荆楚文化中追新逐奇精神特质在艺术表现上充满了风云诡谲(jue)的浪漫主义色彩,这尤其使得湖北的舞台艺术获益非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编钟乐舞》立于舞台赴世界各地演出,广泛传播了荆楚文化;到二十一世纪《钟鸣楚天》的上演,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大气磅礴、美仑美奂的开幕式演出《极目楚天舒》,以至2010年《荆风楚源》的上演,荆楚文化的要素与特质均作为系列艺术元素深深镶嵌进这些舞台艺术的瑰宝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中国文物展在国外展出。2007-2008年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秦始皇,中国兵马俑》;2008年,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出《走向盛唐》;2011年在巴黎卢浮宫展出《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2011年农历新年,湖北省博物馆在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展出《敬天崇祖——楚地礼仪(文物)展》。近几年,中国每年赴境外文物展览达七、八十项,不一而足。博物馆展示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不仅令国人趋之若骛,也让世界人民领略和崇尚东方中华文明的灿烂。

四、博物馆类型多样化带给人们无比丰富的文化感受与审美享受

博物馆类型大致有如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等:历史类博物馆以历史的观点来展示藏品;艺术类博物馆主要展示藏品的艺术和美学价值;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以分类、发展或生态的方法展示自然界,以立体的方法从宏观或微观方面展示科学成果;综合类博物馆综合展示地方史治沿革、近现代革命史、历史文化名人等。

湖北全省博物馆基本形成了五大体系:以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市博物馆、荆门市博物馆等为代表的楚文化特色博物馆;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昌起义门管理所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史纪念馆;以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纪念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等为代表的革命斗争史纪念馆;以李时珍纪念馆、闻一多纪念馆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以恩施州博物馆为代表的民族博物馆。举世瞩目的中山舰整体打捞成功并完成全面维修,中山舰博物馆已建成开放。

近年来,博物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其发展呈现许多新趋势。各类博物馆、纪念性专题博物馆、行业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发展得有声有色。以湖北地区为例,全省目前有各级、各类博物馆145座,其中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118座,行业与高校博物馆等12座,民办博物馆15座。形成了以湖北省博物馆等省直博物馆为龙头,以武汉、荆州等市级博物馆为骨干,以县级博物馆为基础,以行业、高校办博物馆、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分布广泛的博物馆体系和发展新格局。而行业、高校博物馆、民办博物馆成为新亮点。

如: 武汉钢铁博物馆,湖北警察史博物馆、武汉音乐博物馆,宋庆龄汉口旧居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应城膏盐矿博物馆,湖北兰文化博物馆,宜都正国民俗博物馆,宜昌袁裕校家庭博物馆等先后设立。袁裕校家庭博物馆是以200万字的《家庭档案》、60万字的《袁裕校家志》以及民俗文物收藏集于一体的家庭博物馆,以社会最小细胞——家庭的百年史映衬中国从列强凌辱、积贫积弱走向民族复兴、繁荣昌盛的历程。

随着多类型博物馆多元化发展,带来了湖北省参观博物馆人次大幅增长。2008年,湖北省博物馆年参观人数从年30万人次猛增至130万人次,2009年达140万人次;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后,观众由原年3万人次猛增至90万人次;2010年,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850余万人次。2011年国庆长假,全省参观博物馆人数达80余万人次,仅湖北省博物馆就达7万人次,日均1万人次,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日均5000余人次,新落成的辛亥革命博物馆10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日均参观量5500余人次。博物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阵地,传播先进文化、愉悦群众身心的精神家园,新兴的旅游景点。同时,也成为我省、特别是文化部门最重要的文化传播园地。

从全国范围看,除以藏品为本的传统博物馆之外,一些超越藏品,具有更大包容性和延伸性的博物馆如遗址类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等博物馆类型发展也方兴未艾,开始在博物馆理念、展示与运行方式、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方面,显现出新的方式。多类型的博物馆发展趋势,必将进一步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崇尚博物馆文化。

五、不断引进与推出临时性新专题展,犹如不断打造出的舞台演出剧目,令人常看常新目不暇接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通常分为基本陈列和临时(或交流、引进)展览。基本陈列是展示、宣传其主体内容的重要形式,而临时展览则是博物馆常设陈列的有效外延,不断推出专题性或引进展览,以其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周期变化自由等特点为越来越多博物馆践行。就像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剧目一样,打造博物馆的每一项交流、引进展览,使参观者常看常新。现在,不仅省级馆能做到,市、州博物馆、行业高校博物馆亦紧随其后,成为一种趋势。

以湖北全省博物馆为例,全年共开放展览400余个,其中举办临时展览131个。如湖北省博物馆举办的临时(引进)展览:《大三国志展》、《齐白石画展》、《红色记忆》(军博油画展)、《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圣地西藏——最接近天空的宝藏》,《重返巴洛克——那不勒斯的黄金时代绘画展》,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文艺复兴发祥地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乌菲齐博物馆与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和德国皇家博物馆并称为欧洲“四大博物馆”。乌菲齐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作品收藏而独具特色,其收藏全面展现了从拜占庭风格、哥特艺术、文艺复兴早期、文艺复兴盛期直至20世纪的艺术发展的历史。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米开朗基罗目前所知的惟一一幅油画作品《圣家族》均藏于此,是该馆的镇馆之宝。2010年6月17日,该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展出82幅绘画精品,分为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三部分,为意大利自15世纪晚期至20世纪前期各个阶段代表性艺术家的油画作品,以17、18世纪为多,其中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波提切利、提香、丁托列托享誉世界的作品。武汉观众在家门口就可看到这些大师的作品。湖北省博物馆还配合开设了《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系列讲座,2010年6月2日,湖北美术学院周益民教授开讲,在最后回答听众提问时说到:现在有了赴欧洲参观考察的条件,观摩作品原件不失为学习与研究的好方法,因为,仅仅读印刷品,绘画作品的许多历史文化信息会由此递减,周益民教授概叹,湖北省博物馆承展《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不仅为社会公众提供了精神文化大餐,更是美术艺术院校学生观摩学习的极好机会!

2010年,《孙中山与梅屋庄吉展》继8月24日在上海世博园日本馆展出,12月11日至18日,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原鄂军都督府礼堂展出一周。日本长崎县副知事,日本早稻田大学原校长等嘉宾笠临。梅屋庄吉(1868——1934),日本长崎人,家庭富裕,崇尚维新,1895年在香港与孙中山一见如故,并承诺“君若举兵,我以财政相助”。孙中山曾在庄吉和服短外褂的背面挥毫写下了“慈母”二字,赞颂梅屋庄吉夫妇像慈母一样不求任何回报地支援中国革命。这件和服短外褂复制件在此展中展出。

湖北省博物馆与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承德山庄、外八庙管理处、北京民族文化宫等12家文博机构合作,举办《圣地西藏——最接近天空的宝藏》展,2011年4月12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展出百余件佛教文物,包括造像、绘画、典籍文书、法器和生活用器等。特展分为吐蕃王朝、金色宝藏,文化交流和雪域风情四个单元。不仅揭开了西藏佛教神秘的面纱,亦使人一窥西藏艺术的精髓,增进了湖北人民对西藏历史文化的认识。吸引了大批观众前往观看,领略 “最接近天空的宝藏”的神奇。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日前夕,湖北省博物馆及武汉博物馆、荆州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等全省市、州及部分县博物馆共同承办《荆楚英华——全省馆藏文物精品联展》在湖北省博物馆隆重举办,展出的近300件套文物,起于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迄至明清,没有缺环。

由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活动部遗产推介局、意大利卡波迪蒙蒂博物馆、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湖北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重返巴洛克——那不勒斯的黄金时代绘画展》2011年9月27日在湖北省博物馆隆重开展,展出意大利波迪蒙蒂博物馆收藏的40幅距今300余年的巴洛克时代油画精品,包括巴洛克艺术名家萨尔瓦托•罗萨、卢卡•乔尔达诺、马蒂亚•普雷蒂等众多那不勒斯巴洛克艺术家画作,汇集了那不勒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流派,涵盖了包括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巴洛克、罗可可等多种艺术风格,集中反映了以那不勒斯为中心的意大利17—18世纪绘画成就与艺术风貌。该展览将为我们展示一幅关于欧洲绘画历史的长卷,打开通往那不勒斯黄金时代的艺术之门。

继湖北省博物馆展出《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重返巴洛克——那不勒斯的黄金时代绘画展》再次为湖北人民提供近距离感受西方艺术大师名作的难得机会,为广大参观者呈现一个承前启后伟大艺术时代整体风貌的高品质展览。这是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领域落实中央文化惠民政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又一实际行动。

这种做法已从省级馆向市级馆和社会博物馆延伸。

荆门博物馆引进汉唐陶俑展9月30日开展,这是湖北市、县博物馆引进省外(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展良好趋势之端倪,表明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深入,展览水平进一步提升。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以当代博物馆的办馆理念,不断推出新展览,10月21日,与民族地区民营博物馆——湖南凤凰山江苗族博物馆合作推出《中国苗族馆.苗族服饰文化展》,通过展陈精美的苗族服饰,让参观者在赞叹苗族人民精湛手工技艺的同时,领略苗族文化的迷人风采,进一步增强了中华大家庭多民族团结奋进的感召力。

这些根据社会公众需求不断引进的临时展览,如同一出出时尚的舞台剧,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冲击、感观享受外,还让观众品尝到了精神大餐,深受欢迎。

当今,参观博物馆,就如同去看一场演出、一部电影,博物馆如同打造艺术剧目一样,倾心策划和举办一个个精妙绝伦的陈列展览,使得博物馆成为社会公众不可不去而常去、常看、常新的历史文化艺术的殿堂。

六、陈列布展中艺术与科技元素助推了博物馆文化的时尚性

无论历史类、自然类、科技类、民族类、民俗类、红色文化(革命文物)等各类展览陈列异彩纷呈,展览内容、策划设计、展陈形式、陈展艺术、布置工艺、材料、布光、参观流线……每一个展览陈列涉及的方方面面、方式、手段不一而足。深感在博物馆文化得以极大弘扬的今天,博物馆领域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时尚以及文化传播前沿领域之一。

现代博物馆已呈现出一种时尚文化元素。注重创意设计,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博物馆文化的表现力,给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增强展览的震撼力和视觉效果,增强展览的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强展览的参与性、互动性,通过模拟场景、多媒体背景介绍、动手制作等多种方式,让观众参与其中,将文物鉴赏提升为文化体验,因而能吸引更多群众走进博物馆。   

长久以来,博物馆展示较为单一,目前,即或展现古代历史文化精粹的博物馆,在数字化潮流的影响下,新建或改陈时,亦运用“三维”或“四维”制作技术,“蓝幕合成”、“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法提升陈列布展水平,丰富布展形式,以现代时尚元素诠释神秘而悠远的古代文明,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浙江自然博物馆制作精良的动物及禽鱼标本,非常类似反映人类及自然环境面貌及演化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恐龙、犀牛、大象、飞禽、水生物等动物标本栩栩如生。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矿物标本更是琳琅满目,一颗世界最大的蓝宝石在射灯下发出耀眼光芒,吸引每一位参观者驻足;全球最大、展示世界航空和航天技术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参观人流络绎不绝,飞机、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以及著名飞行员、宇航员用过的器物,直观地向参观者展示了人类征服天空、探索宇宙的历程。

   品质与美是要艺术的手法去塑造,艺术提高品位,艺术是脱俗的,出类拔萃的;时尚是高尚的,时尚离不开艺术,艺术可以创造时尚。

在第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中,从奖项设置本身便可见出一种导向,以获奖项目为例:“天工开物——中国盐史”荣获最佳创意奖。“福建古代文明之光”荣获最佳内容设计奖。“抗美援朝战争”和“红色闽西”荣获最佳形式设计奖。“龙蟠虎踞——南京城市史”荣获最佳制作奖。“粤山秀水丰物岭南——广东省自然资源展”和“北朝神韵——诸城佛教造像艺术陈列”荣获最佳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奖。“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荣获最佳安全奖。“永远和祖国在一起”荣获最佳宣传推广奖。“明代鲁王展”荣获最佳服务奖。“淮海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荣获最受观众欢迎奖。“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荣获最佳综合效益奖。

令人深切感悟到,博物馆文化作为一种时尚,应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技术、材料、工艺、制作、布光等多重形式因素与元素。同时,正因为此,带来了博物馆参观者趋之若骛和对博物馆文化的认同与崇尚。

七、不断拓展的博物馆教育功能增强了博物馆文化的广泛传播

作为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核心功能之一是广泛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是建立在运用陈列、展览或实物、模型、标本、图片、资料基础之上,开展系列活动,推行社会教育。

国际博物馆协会提出“以多管齐下的方式来强化寓教于乐的目的,对大众展示具有文化价值的成群对象与标本”。博物馆除以馆藏文物陈列为基本,通过与各类学校联系,组织相关活动,丰富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形式与内容,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   

广泛深入开展的博物馆志愿者活动是一种有效形式,成立志愿者协会,博物馆之友组织,丰富志愿者活动。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提高,成为一名博物馆志愿者似乎成为现代人想追求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并将其视为生活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充当文化义工,走进博物馆。

为了加快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发展,更好地完善博物馆志愿服务体系,2010年9月18日,湖北省博物馆隆重召开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委员会成立大会。领导、嘉宾及博物馆在册志愿者代表共150余人出席。

近年来,湖北省博物馆一直高度重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从2007年志愿者队伍创建至今,该馆通过规范管理、加强培训、扩大宣传等一系列措施,志愿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常规(长期)志愿者人数从创建初期的20余人发展到200余人,人员结构趋于合理,既有企业退休高管、在职社会精英,还有在校大学生、小学生“小小志愿者”以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外籍友人。志愿服务内容也从初建时单一的展厅讲解,逐步扩展到临展讲解、前台咨询、参观引导、资料发放、文稿翻译、文字编辑、教育推广等各方面。博物馆还积极拓展服务空间,先后与长江职业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纺织学院、武昌东湖小学等合作,培训600余名各年龄段的学生参加《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等展览的临时志愿服务。三年多来,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馆志愿服务总时间超过41300小时,讲解总量达8000余场。

2010年,“牵手历史——第二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在湖北省博物馆志愿服务30余年、63岁的志愿者胡昇在全国各大博物馆推荐的数十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志愿服务业绩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评委们一致称赞,最终以高票当选,荣获“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称号,出席了11月8日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在会议期间举行的“牵手历史——第二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颁奖典礼上接受颁奖并参加全球博物馆志愿者开放论坛等活动,在世界的舞台上充分展示中国博物馆志愿者的风采。

2011年9月24日,《荆楚英杰宣讲团—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走进高校》活动启动,首场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举行。该院教师薛红和学生黄梦莹是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宣讲团的重要成员,她们登上讲坛宣讲妇女运动的先驱向警予和湖北藉独臂将军贺炳炎上奖的事迹。该院学生、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潘雨雷创作的诗歌《我骄傲,我是小小讲解员》由宣讲团的小小讲解员表演。 

 这次活动志愿者宣讲团成员由湖北省博物馆六十多位优秀志愿者组成,他们中有电视台主持人、高校老师、退休职工和学生,其中年纪最大的68岁,最小的只有6岁。活动将于2011年9月下旬至年底分别走进湖北地区20多所高校,向万名大学生宣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新中国建立贡献生命和热血的荆楚英杰的光辉事迹。

同时,为提升博物馆社会服务与教育功能,大力提高讲解员水平也是重要环节。为此,2010年12月8日、9日,首次湖北省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大赛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前期经过各市州初赛,有64名选手进入复赛。经过两天角逐,5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15人获三等奖,34人获优秀奖。此次全省讲解员大赛是对全省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的一次检阅,为全省讲解员搭建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对于进一步提高全省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讲解水平与全省博物馆展览与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创意设计丰富的博物馆文化纪念品亦引领时尚潮流

独具鲜明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博物馆纪念品,作为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具有博物馆历史名片的作用,对于宣传博物馆、传播博物馆文化具有很强的作用。将文化精神巧妙的与时尚元素结合已成为当下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一个主流趋势,例如:北京艺术博物馆以元青花瓷器为艺术元素,设计开发出一系列“青花记忆”产品,包括手镯、项链等,馆藏的古老的元代青花瓷器与极富时代气息的时尚产品汇聚一堂,上柜不久就销售一空。上海博物馆创新设计,结合国际流行元素将文物图案新设计组合,如今年流行裸色,便将许多纪念品如丝巾等加入裸色系列,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时尚与传统的纪念品受到观众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馆内有5000多平方米的营业厅,还在纽约一些大商场和其它城市设置营销点。据资料显示,该馆1949年全年营业额仅有10万美元,1972年上升为200万美元,1987年猛增至5500万美元,2002年已超过1亿美元。大都会博物馆的商店从一个小纪念品中心发展成为推动文化教育的主要延伸机构和重要的经费渠道。 位于华盛顿国家广场上的史密森博物馆群,虽然各类博物馆入场券是免费的,但其纪念品、小饰品,以致电影票、食物等的销售收入2004年达到1.563亿美元,为博物馆带来2670万美元的净利润,几乎是史密森无限定用基金额的一半,博物馆可以自行支配这笔资金。

近几年,我国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销售也呈上升趋势。 2009年,尽管受“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故宫博物院文化产品销售额仍然达到了3800余万元,而上海博物馆文化产品销售额为3300多万元。

    参观博物馆购买纪念品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到博物馆参观,想买一个博物馆的符号或相关的一个元素,那是你对博物馆体验以后产生的认同和收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撰文指出:“不少身临其境的参观者还有与亲友分享文化的美好愿望,他们会选择非常适当的纪念品带回去分送给没有到过这个馆的朋友们。这样,一个小小的特色文化商品就成为一传十、十传百的博物馆文化的宣传员了。”

国内博物馆界一般将除展览和相关教育、服务项目之外的文化产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依托博物馆藏品和展览设计制作的各种材质的创意文化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第二类是文物藏品的复仿制品;第三类是与博物馆藏品和展览相关的书籍、电子出版物及各种纪念品。是否具备馆藏文物载体元素是一条核心原则。也就是说,一个图案或符号、一种造型或色彩、一段文字说明或解读,都要在该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展览内容、建筑形制、研究领域中找到依据和原型。博物馆文化产品必须承载相关的文化信息,这正是它区别于普通旅游产品的特殊之处,也是其魅力所在.

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意的一个重要源泉,博物馆一方面向社会提供文化遗产资源;另一方面,自身也应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文化产品,为文化创意产业作出贡献。

“历史与文明的见证,艺术与时尚的结合”。博物馆无论是藏品、展陈内容、布展手法以及纪念品等,处处流露出时尚的气息,博物馆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

九、不断增强的博物馆观众服务功能,使之成为人们休闲的高雅去处。

   2011年3月19日,美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方家(Joceiyn Ford))在北京苏东海先生寓所就中国博物馆历史的发展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新发展问题对苏东海先生进行了采访。

苏东海先生言及:“休闲与休息不同。休息是生理的需要,休闲是精神的需要,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休闲是有条件的。动乱中无暇休闲,贫困中无力休闲。生活富裕了,有了闲暇,才有休闲的条件。我知道美国博物馆时常接待举家来博物馆休闲的观众。我在瑞典民族志博物馆看到这个馆的对外餐厅提供世界多民族的餐食,每天一换。这个馆提供的民族餐食和这个馆提供的民族志陈列相呼应,十分红火。现在中国人稍微富裕了一点,有点闲暇时间,有了休闲文化的需要。国博为提供休闲文化服务做了不小的努力,我是赞赏的。我认为这会增加国博的观众亲和力。当然这不是‘休闲化’,也不会取代博物馆的传统职能”。

苏东海先生不仅客观描述了博物馆为观众服务的多种方式和新形式,也从认识上揭示了不断增强博物馆观众服务功能,使之成为人们休闲的高雅去处的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趋向。因此,  进一步拓展博物馆服务功能、教育功能、旅游功能,国家级、省级博物馆要率先探索实施,大力完善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社会教育功能、旅游功能等。如美国有88%的博物馆提供从幼儿到少年的教育项目;如法国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都设有自助餐厅、酒吧、咖啡厅、公共大餐厅等等,公共服务设施很多。因此,这应该成为我们更多关注和创新的领域。美国盖蒂博物馆作为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来这儿的参观者每天川流不息。中午时分,在对外营业的餐厅,人们可以随意进餐消费。靓丽的环境、丰盛的佳肴,让人充满享受,精神愉悦。可以想见,一个功能完善的文物保护设施、或者说博物馆设施,她所承载的博物馆文化以及所体现的社会文化消费的时尚元素,在盖蒂中心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这是我们可以借鉴效仿的。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一、二层大厅皆在面对悉尼湾美丽海景开设餐厅,供参观者用餐,这种沉浸于历史文化与艺术殿堂氛围,面对海景用餐的感受,莫不令人心旷神怡,高雅、时尚。德国(波恩)历史博物馆馆长海伦娜•冯•维塞伯女士曾表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即历史博物馆是文化设施,不能摆出历史和考古学家的面孔和架子,因为社会受众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她说,历史博物馆不仅要履行教育职能,还应该起到娱乐、休闲作用,要让参观者有兴奋感和情趣,否则难有社会感召力。参观该馆时,看到许多前来参观的年轻军人、大、中学生均情绪饱满,轻松愉快。

  时尚赋予人们不同的内涵和神韵,博物馆文化带给人的是民族魂魄的震撼,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一种愉悦的心情和优雅、纯粹与不凡感受,体会不凡的生活品味。我们意识到,人类对精神享受与时尚的追求,将促进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image004.jpg

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蒋奇栖(左)主持,国际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理事、荷兰芮瓦特学院教授发言

(2011年10月26日)

浏览:1865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