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方志.文艺志:1978——2000电影史料(四)电影放映网管理

星光 发表于2020-02-26 19:25:22

 电影放映网管理与影院改造

    1980年4月,省电影公司召开分、市公司经理会,交流讨论电影放映网发展、布局,农村普及放映与管理,提出农村普及放映要做到:“上山上到顶,下乡下到边”;中影公司放管处许崇义、詹沙浪参加会议,省文化局副局长邢西彬出席会议并讲话。

   1981年1月,省文化局召开全省电影工作会议,讨论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起草的《关于加强农村集镇文化中心建设,搞好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讨论稿)》,省文化局副局长邢西彬、省电影公司经理魏光沛就调整农村放映网布局,搞好集镇放映活动,建立农村电影管理站,加强放映网管理,搞好普及放映讲了话。

 image003.jpg

 1985年7月,省文化厅副厅长邢西彬(中)、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魏光沛(左)、武汉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李弘毅(右)在山东蓬莱仙阁(当年湖北电影界三巨头)。

   1981年8月,省电影公司在通山九宫山召开经理会议,传达中国电影公司经理碰头会精神;交流调整农村放映网进展情况。省文化局副局长邢西彬就加速农村集镇电影院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农村放映网调整步伐,组建县以下站、院结合管理机构,加强农村普及放映等讲了话。同月,省电影公司经理魏光沛在省文化局于利川县召开的“全省大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工作座谈会”上表示:第一,坚持正确的电影队办队方向,保证最贫困偏僻地方“基本口粮”一年放映四次电影。第二,积极组建农村电影管理站,加强放映网管理,提高放映质量。第三,采取多种途径,支援大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电影事业发展,给大山区县免费调拨35毫米提包机一套作为集镇售票放映用;凡没有社办队、又没有国办队的公社,由省补贴全套放映设备购置费的50%发展一个16毫米社办放映队;计划两年在大山区新发展大队电影放映队1000个,其全部放映设备由省统一购置,只收配件购置费;对新发展的社、队电影队放映人员实行免费培训;减少售票放映的片租分成比例,大山区县公司可从所属县城电影院上缴的50%片租中提留15%作为兴办集镇电影院、售票放映点和扶植集体办电影队。此项举措实施后,山区人民看电影水平迅速提高。

    1982年2月24日,全省电影发行放映工作会议召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明,省文化局局长韩光表、副局长邢西彬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会议总结了1981年全省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特别是农村普及放映以及放映网调整、发展、管理、扶植集体办电影和农村集镇电影院、售票放映点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根据全国电影发行工作会议的精神,确定大力发展农村集体办电影放映事业,充分发挥社、队电影队在农村普及放映中的作用;加快农村放映网的调整和建立县以下电影管理站的步伐,加强对社、队电影放映单位的管理。

   1982年11月,全省电影发行放映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以十二大精神为指针,提出了四项要求:一是继续坚持“城乡兼顾,重点抓好农村”的指导原则,在城市,既要注意群众看电影数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提高质量,改善影院条件。在农村继续坚持“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重点抓普及”的精神,鼓励努力增加群众看电影次数,又要积极改善群众看电影的条件。二是将普及放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到1985年,农村放映点要求做到“点点旬旬”或“点点月月”看电影。在近三年内还要将大山区和最贫困的地方群众看电影的“基本口粮”标准,由1982年的4次提高到10次,争取达到12次,不允许有季度空白点。三是改善群众看电影条件,让更多农民能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目标是,社社都有电影院,到1985年,由现在的300多家发展到800多家,售票放映点由1000个发展到2500个,平均每个公社有两个以上放映点,让三分之一的农民可以进影院看电影。四是将城市电影院办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让观众到影院看电影成为舒适享受;县城影院要充分利用本身积累,有计划添置空调设备,中等城市和有条件地区要选择一家电影院放映立体电影。

   1983年4月20日至5月12日,全省电影管理站站长讲习会在武昌举办,学习了《湖北省电影管理站工作条例》,培训学员506位,省文化局副局长邢西彬到会讲话;魏光沛、周廷诚、王禾乔、冯恒、王家炳、孙敏、刘蔗余、孙秋高、汪遵俭、崔治国、李慎求分别讲授了电影发行放映工作方针、政策、任务、业务知识,大专院校教授、讲师讲授了文艺理论。

   1983年6月3日,省文化局颁布了《湖北省农村电影管理站工作条例》,至1985年,全省农村电影管理站发展到518个,为全省农村电影放映网的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3年8月,省文化局召开全省电影工作会议,邢西彬副局长要求各地应继续贯彻执行省委宣传部《转发省文化局党组[关于进一步搞好农村电影网调整问题的请示报告]的通知》,已完成农村放映网调整任务的地方,要稳定领导管理体制,不要再轻易变动,要总结经验,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影事业发展。

   至1983 年底,近5年时间里,省累计投入电影放映网建设资金 3648 万元,主要来源于:国务院198号文件政策让利;省电影公司 1979年至1983年影片发行利润;省财政厅直接安排拨款——新建 6 个县、 6 座电影院,每座 25 万元。上述电影建设资金用于的项目如:新建集镇电影院59座, 1361.1 万元;新建简易和露天电影院 267座,773.3 万元;维修电影院和改善电影院条件56座,251.1万元;扩建省和14个地、市公司房屋279万元;扩建8个地、市电影机械修配厂73.5 万元;修建省和4个地区电影训练班房屋 67.3万元;扩建69个县电影公司业务用房和职工宿舍481万元;添置11个地、市 38台小型车床18.9 万元;(9)修建县以下电影管理站房屋2.2万元;修建 10个地、市 872个农村电影队房屋 179.9 万元;发展 1062 个大山区电影队 133.7 万元。上述建设项目为我省电影发行放映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4年4月,省文化厅转发文化部颁布的《电影发行放映技术管理条例》、《流动电影放映单位放映技术操作规程》、《固定电影放映单位放映技术操作规程》、《电影放映单位安全与防火条例》、《电影放映设备的保养与检修规程》、《电影放映设备技术检验标准的规定》、《影片拷贝使用技木管理办法》等七项规范性文件。

   1985年5月,省文化厅在武昌召开1984年度湖北省文明电影院表彰大会。大会由省文化厅厅长徐春林、副厅长邢西彬、胡美洲主持。文化部电影局顾问陈播,副省长田英,省委宣传部部长陈扶生、副部长周大仁、张芃、李晓明、吕庆庚,向荣获湖北省文明电影院的武汉市军需俱乐部、沙市江汉电影院等24个单位颁发了奖牌、奖金(每个单位1000元)。继此,连续开展了1985年度、1986年度、1987年度等全省文明电影院表彰活动。

   1986年元月28日,省文化厅在汉隆重举行全省首批电影放映技师发证仪式。向357位同志颁发了《湖北省电影放映技师证书》,全省共审定放映技师460人,一等放映员 1350 人,二等放映员3212人,三等放映员10500人(未含武汉市)。

   1986年7月4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农牧业厅《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农牧渔业部[关于解决当前农村看电影难问题的意见]》,8月,分、市、州电影公司经理会在通山九宫山召开,重点研究了加何加强管理问题:一是恢复健全各级管理机构,充实管理力量,重申农村电影管理站的职责;二是巩固城乡放映网,在农村每个乡建立‘骨干队”,即每个乡要有重点地办好一至两个放映单位,既可以是国办的,也可以是区、乡、镇集体或个人办的,使之成为骨干放映力量,带动其它放映单位做好普及放映工作。

   1987年3月22日至27日,中国电影公司在广州召开全国城市电影院改造建设经验交流会,我省应山县电影公司,宜昌县电影公司,武汉新华电影院,沙市市江汉电影院,石首市人民电影院,黄石市铁山电影院,红安县城关电影院,襄樊铁路工人文化宫获先进单位称号,受到表彰。

   1987年3月23日,省文化厅颁布《湖北省电影放映网业务管理条例(试行)》,共分26条,对全省城乡放映网建设、放映单位登记与管理、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范围及有关事项作了明确规定。

   1987年12 月,省电影公司召开经理会,要求1988年农村放映售票点再发展 1000 个,达到3475个,各类集镇影 院经营收入要增加 15%;要求农村放映设备迅速更新换代,省投资 20 万元,对山区县还没有 16MM 电影队的乡和新建售票点的乡办8.75MM电影队,予以适当资助,加速“以小换大”步伐,二是抓好城市影院改造,计划 1988年对 30 多家城镇影院进行“空调”、立体声等方面的改造,实行有限贴息办法,由省公司承担部分息金,加速影院改造。省文化厅厅长徐春林、副厅长周济洋作了讲话。

   1988年7月,在麻城召开全省发展农村电影售票点经验交流会,贯彻中影公司1987年福建“三明会议”提出的农村电影放映“三过渡”方针,即:“从看小电影(8.75、16MM)到看大电影(35MM);从站着看电影到坐着看电影;从室外电影看到室内看电影”;提出了“发展、巩固、提高”六字方针。要求省、地、县三级公司加强对影片的调度,保证售票放映点有较多的影片上映。省文化厅副厅长周济洋作了讲话。

   1990年4月,省文化厅在汉召开全省电影发行放映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表彰 1987年以来涌现的96个先进集体和 47 位先进工作者。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1989年我省受广播电影电视部表彰的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工作者;受表彰的省级先进集体的代表和先进工作者等,共102位代表与会。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办公室副主任薛桂枝、发行放映处副处长李启艮及毛羽同志出席,并向大会宣读了电影局的贺信。出席大会的省领导和来宾有:梁淑芬、邓泽民、詹世宝、徐春林、胡美洲、周济洋、舒志超、阮润学、邢西彬、陈祖武等。邢西彬同志向大会介绍了1989年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经验交流会的情况; 11 个先进单位和个人作大会交流发言;与会代表向全省电影发行放映系统发出了《倡议书》。

 image004.jpg

 1999年,湖北电影制片厂、湖北省电影总公司获广播电影电视部表彰,湖北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刘纯吉(中)、湖北省电影总公司党委书记汤方乾(右)载誉归来,在参加湖北省广播电视局召开的欢迎会后,博主(左)与二位的合影。

   1990年7月28日,省委办公厅第五十一期《工作简报》登载了《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关于加强和改善农村电影工作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意见》,省文化厅向全省印发。 1989 年以来,农村放映阵地逐渐缩小,放映场次、观众人次减少,农民看电影难,放电影收费难,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l)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农村电影工作的领导,把电影工作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作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不应将电影放映单位视作乡镇企业,以单纯盈利为目的,对其实行单纯的经济利润指标承包;(2)要充分发挥农村放映设施的作用,凡停映的乡、镇办电影放映单位,都应尽快恢复活动,并逐步由包场放映过渡到售票放映;(3)认真落实好普及包场放映的统一收费工作,让农民每年能看到 6至12场电影;(4)各级文化行政和电影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切实做到一手抓售票放映,一手抓包场放映,加强农村放映网的管理;(5)加强对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坚决刹住少数乡村放电影打架闹事危及观众和放映人员安全的歪风。

   1990年10 月5日至 9 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在武汉召开湖北省农村电影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扼制农村电影滑坡,解决农民看电影难和提高普及放映水平。各地党委宣传部长、文化局长、电影公司经理与会。省委副书记钱运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川、省委宣传部部长王重农、副部长邓泽民、李德华、省文化厅厅长徐春林、副厅长胡美洲、阮润学、周济洋、张儒芝出席会议。广电部电影局放映处副处长李启银、中影公司副总经理刘龙彦及《中国电影周报》、《电影普及放映》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 10 月7日下午,省委副书记钱运录到会与代表座谈并就电影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中影公司刘刘龙彦副总经理讲了话,高度赞扬了我省农村电影工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邓泽民、省文化厅副厅长周济洋讲话,省电影公司经理魏光沛作报告。会议总结了经验,明确了任务,为因地制宜进一步开发农村电影市场,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1991年 5月,省文化厅、省财政厅联合召开全省城市电影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自1987年中影公司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城市电影院改造建设经验交流会以来,全省电影部门贯彻“以城市专业电影院为改造重点,以改善防暑降温条件为主,大中城市安装制冷空调设备,县以下改善通风设施,改造场所,改善座席:适当引进新技术.并采取分期分批更新改造,使影院从建(筑)、声(音)、光(源)、座(席)、冷(气)、环(境)等方面都得到改造”的“七五”规划要求所取得的成绩:

   至1990年,全省城镇对外放映单位比1979年增加了89个,达408个,已有座席51.8万个,增加近10万个,若按非农业人口计算,平均约每23人在影院拥有一个座席。在新增的放映场所中,文化电影部门新建电影(剧)院占有一定比例。“七.五”以来,全省投入资金7105万元,改造影院83家(含专业影院46家),其中9家改造成35mm立体声,两家70mm立体声,27座影院安装了空调,90%采用了新光源,更换成金属银幕。全省城市电影放映网已初步形成影院布局较为合理,放影结构较为丰富,设施设备条件有所改善提高的局面。特别是武汉市城市影院改造成绩斐然,1987年以来,共新建和改造影院21家,总投资约3500万元,市电影公司投资1100万元,已形成多品种、多功能电影放映网新格局。武汉市新华电影院、沙市江汉影都成为我省高档次,多功能电影院。近年来,一些县级电影院也完成了改造,江陵电影院1988年完成改造时是我国第一座县级立体声影院;1990年,石首、监利、洪湖、仙桃、潜江、仙桃、天门等县(市)影院安装了空调,十堰市东风剧场装修了京华小厅,咸宁市、黄梅县、荆门市、潜江市等装修了小型电影院、小放映厅。我省城市影院改造已从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深入、拓展,呈现出多层次、多品种、多功能格局。城市影院改造为繁荣城市电影市场作出了贡献,这为九十年代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至1990年,全省涌现年放映收入超百万元电影院13家。武汉中原、人民电影院已超过200万元,人民、中原电影院年综合收入超过300余万元,利润100余万元;江陵电影院(县城电影院)也于1989年突破年放映收入百万元大关。武汉市电影发行收入三年三大步,1988年1342万元,1989年1630万元,1990年1810万元,放映场次、人次、放映收入、发行收入四大指标全面上升,1990年居全国计划单列城市首位。还有一批电影发行收入过百万元的县市,如潜江、天门、监利、江陵县等。1990年,占全省放映单位6%的城市对外放映单位完成发行收入3834万元,占全省电影发行总收入68%,城市电影经济成为全省电影经济基础和支柱,为全省电影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会议提出“八五”时期城市电影院改造和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基本任务:继续在武汉及部分中等城市有计划地发展主体声、70毫米等电影新技术品种,建设、改造声光效果俱佳、座席舒适、环境幽雅,拥有多功能娱乐服务项目(一院多厅、一院多能)的综合性电影(剧)院;在城镇(县城以上)完成专业电影(剧)院的第一轮改造,有计划地增设制冷(空调)设备,增设新技术品种,改善声光条件;在农村乡镇(集镇)所在地,普遍建立室内放映场所,其中大部分为35毫米室内影院,在60%的行政村建立起固定的电影售票放映点。到本世纪末,城市电影(剧)院的建设和改造有新的面貌,逐步形成新技术电影品种丰富,大、中、小型,高、中档次影院分布合理,大部分成为立体声电影(剧)院和多个电影娱乐中心的城市电影放映网;在农村,乡(集)镇电影院有新技术电影,影院档次普遍有所提高,平原地区农民能够就近在室内看大电影(35mm),山区农民看电影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各地报送的“八•五”期间影院改造规划为105家,其中新建19家,全面翻新15家,安装空调44家,发展立体声21家,发展多功能34家。

   影院改造资金的筹措则采取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筹集的办法:一是国家、省电影事业发展资金已经建立,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我省现行票价以外加收5分钱提取(国家重点扶持的13个贫困县提2分),国家返回省40%;省电影专项资金在现行票价以内提取5分钱,(37个山区县提2分);二是按1986年财政部的规定,继续设立“影院维修改造专款”;三是设立省财政商贸周转金借(贷)款。这三类资金属于有偿周转;四是准备集中各电影院更新改造基金和大修理基金;五是集中各县(市)电影公司部分超发行收入分成款。这五部分资金均实行集中管理,分级使用办法。《中国电影周报》用一个版面报道了会议及湖北城市影院改造未来蓝图。

   1991年5月4日,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发出《关于建立湖北省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确定建立湖北省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从 1991 年 5月l日起,县和县以上的城镇电影院连同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即从现行每张票价基础上增加的 0.05 元)返回给省的部分资金一起,作为湖北省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这笔专款主要用于改善我省影院的设施和设备。湖北省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全的建立,为各地城镇影院的建设和改造解决了一部分资金。

   8月,省文化厅发出《关于颁发“湖北省立体声电影放映许可证”的通知 》 规定:凡我省1987年以来新建、改建的 35MM、7OMM 立体声影院,均按广电部电影局[1989]电字第 627号文规定的立体声影院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由省电影公司进行一次全面检测、验收。合格者,由省电影公司发给《湖北省立体声影院检测、验收合格通知书》,省文化厅依此颁发“湖北省立体声电影放映许可证”,发证后,方可执行省文化厅、省物价局鄂价费字[1991]第七号文规定的立体声电影票价。今后,凡立体声影院的新建、改建项目,均按此规定程序办理。

    经过四十余年建设,到“八.五”前期,我省电影事业发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91年,全省实现电影放映116万场,观众4.8亿人次,票房收入达1.3亿元,其中发行(片租)收入5880万元,各项业务指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同时,全省城乡电影发行放映网已具规模,有各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87个,农村电影管理站514个,全省已有城市影(剧)院640座,农村集镇影(剧)院(场)1128座,农村8.75毫米放映机已全部淘汰,50%的农村群众可通过售票放映看到电影;城市电影(剧)院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迈上新台阶,全省多渠道筹措资金7200多万元,装备35毫米立体声设备23套,70毫米设备两套,形成了以一批多功能豪华型影院为龙头,高、中、低档影院构成的城市放映网;全省电影机械修配厂四个(后为三个);电影学校一座。

浏览:3934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