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多年的“聊城伏击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何绍全/2020.4.15)

高山流水 发表于2020-04-19 13:20:27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现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在那场战争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代价,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战争中,由于战争环境的环境限制,时为八路军的作战部队的频繁转隶、参战、人员的牺牲变故,一些历史重大事件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被掩埋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山东的“聊城伏击战”就故事中的其中一例。

在聊城大学、聊城军分区、聊城市委党史办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历经7年的调查研究,近日终于使事件的真实面目浮出历史。并以“聊城大捷”为标题,并发表在有关文件上。“聊城伏击战”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又称为“聊城大捷”?是什么部队参加了这次重大的伏击战?战后为什么又销声匿迹了?一系列的问号引出了历史的真相。让我们在回忆历史中用心去悼念那些为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先烈们吧。

一、事件的经过

1939年7月16日上午,参加鲁中及鲁西 “大扫荡”的日军第114师团主力3000余人,在聊城稍事休整后匆匆撤往济南。这支队伍徒步走过聊城城东徒骇河上的小石桥,在整理队形时,突然遭到埋伏在大路两侧的我八路军部队的猛烈袭击。没等敌人醒过神来组织反击,我部队即消失青纱帐里,无影无踪,以至日寇至战争结束也不知道是谁打了这场伏击战,一直以“游击队”代称我军作战部队。

此次伏击战,毙伤日寇200余人,其中第114师团中将师团长沼田德重胸部、腹部多处中弹,战斗结束,被抢运到济南日军陆军中心医院抢救,但仍于8月2日毙命。

二、战果

此次伏击战,最大成果是其师团长沼田德重遭受重伤,半个月后毙命。日军的师团长是日本天皇面授的职务军衔,而大家熟知的日军阿部规秀才是旅团长。因此沼田徳重就成为了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中将)军衔的敌酋。此人重伤致死后,日军以“战病没”为由,掩盖了史实。

遭受伏击的日寇114师团是侵华日军中无恶不作、臭名昭著的一个师团,在日寇攻陷聊城后,日114师团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鲁西人民的死敌。据记载,1937年还参与参加过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行。日军的师团分为甲乙两类编成,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师团大致相当于当时我国军队的一个军,编制人数约为12000人。日军有约20个师团属于甲类师团编成。而114师团属于乙类师团,其实就是一个拼凑起来的师团,编制约为3000余人。更有故事的是,这个损兵折将的师团在沼田徳重死后不久,也被调回本土“休整”,随即被解散了。

三、1939年的山东历史背景

山东。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一路南下,很快就打进了山东。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丢下江山百姓仓慌而逃,造成了山东省大范围的政权空白,共产党山东省委抓住时机,在山东各地领导了以组织民众打击日寇为主要目的的起义,迅速成立了一些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其中以共产党员张北华、远静沧等领导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1938年11月,改编为山东纵队6支队)就是活动在泰西地区的抗日地方武装。

1939年3月,陈光代师长、罗荣桓政委率686团一部及师部人员以“东进支队”番号,挺进至泰西地区。

在此期间,115师对山纵6支队(司令员刘海涛,政委张北华,副司令员何光宇)进行了整编,以115师管理科长石新安、686团参谋长彭雄率两个连与山纵6支队一团合编为东汶支队。

四、聊城伏击战参战部队的分析

1938年11月前后,日军占领聊城地区。聊城为中心的范筑先部队已被日军击垮,成建制的部队都已撤出该地区,泰安、聊城已为沦陷区。国民党鲁苏战区司令于学忠部布防于沂(水)、蒙(阴)、莒(县)、临(朐)、日(照)一带游击区。对聊城沦陷区已是鞭长莫及。

image001.png

而在泰西地区活动的抗日部队只有115师率686团(团长兼政委杨勇)一部及师部非作战部队、山纵6支队及刚组建的东汶支队。其中6支队一团(团长陈伯衡,政委刘星)虽划归东汶支队,但未离开其活动区域,仍活动于东(平)汶(上)平原。由团参谋长曹志尚(兼一营营长)、一连指导员解抑峰率一营一连活动在阳谷、东阿县一带。根据伏击部队的规模、战果、作战样式,以及战后的部队表现,应该一场规模不大的伏击战。由此判断,应该是这支小部队所为。

理由有,此次作战的日军,是从泰西大峰山扫荡铩羽而归的部队,士气低落,行军警戒度不会很高,当遭受伏击后,顿时乱了方寸,没有迅速反应,伤亡200余人,此不可能是大的歼灭战,一般为小股部队所为;“当遇见伏击,日军反应过来时,部队早已消失在青纱帐里”,这种作战样式是典型的游击战法。这不得不说,在往后的冀鲁豫教导3旅中就有“七团打,八团看,九团转”的说法。九团的前身就是山纵6支队,这是因为这支部队是游击队成长起来的部队。在1939年3月的陆房店战斗中,时任115师参谋处长的王秉璋在回忆录中曾记述过“陈光为了锻炼这个团(山纵6支队2团,团长曹洪胜),令其正面防御,在敌人进攻时不准撤退”,部队在战后才有了“老八路”的感觉。我们的故事发生在此后的三个月,所以伏击部队不可能具有类似阻击战那样的正规战法。

更重要的是聊城大学、聊城军分区、聊城市委党史办等考证此事件的文章中,提到了伏击战的指挥员曹志尚、解抑峰,正是山纵6支队一团的营连指挥员。因此,可以推定,“聊城大捷”应是山纵6支队的一团一营(即东汶支队一团一营)所为。

五、东汶支队

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东汶(宁)支队

1,第一个东汶支队

1939年3月,115师率686团、津浦支队等部挺进山东后,在泰西与泰西特委和山纵6支队会合。随即由石新安、彭雄率686团两个连,与山纵6支队一团合编为东汶支队,即第一个东汶支队。支队成立后,罗荣桓同志十分重视部队的发展,因为这支部队知识分子多,很多营连排指挥员都是师范或其他地方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是当时文化素质很高的部队,也是为党和军队储备了大量的知识干部的队伍。1939年5月,罗荣桓同志在专程去支队检查工作,期间发生了陆房店战役,未被围于在陆房店地区。并在战役中根据情况,指导部队向西南方向突围,在东平县无盐村与突出重围的陈光同志会合。

1939年6月,因686团(团长张仁初,政委刘西元)在历次战斗中减员过大,撤至东平湖一带休整补充,东汶支队以一个连(原686团连队)与6支队一团一部,组编成686团3营。历经多年的部队变迁,沿革指向原38军112师334团3营。

东汶支队的其他部队(686团一个连与6支队一部)改编为115师特务团(团长吴世安,政委王根培),后与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支队组编为苏鲁支队,沿革指向为原22军65师195团。这个东汶支队仅存在了3个月左右。

2,第二个东汶宁支队

1939年9月,国民党东平县六区区长陈本清接受改编,以山纵6支队一个营与陈本清二个营合编为东汶宁支队(陈本清任司令,刘汉任政委),1942年,因陈本清投敌被6支队解除其部武装,一营(原6支队一团一营)归建山纵6支队。

1939年8月,根据中央指示,成立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肖华),独立旅(司令员兼政委杨勇),山纵6支队(司令员何光宇,政委石新安)编入独立旅建制。 

六、基本结论

image003.png

1、以“聊城大捷”记述的聊城伏击战,可以推定为东汶支队所为。自山纵6支队成立后,其部一团虽改隶,但一直活动在东汶平原上。团长陈伯衡牺牲于1939年3月于东平牺牲,参谋长兼一营营长曹志尚牺牲于汶上县,一连指导员解抑峰一直坚持在东汶平原作战,后任泰西分区基干营教导员。说明这支队伍没有离开过这一地区。

2、关于战果上报问题,抗战初期,毙伤日军200余人,已经算是大的作战成果了,为什么会漏报了呢?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当时部队转隶频繁,东汶支队只存在了3个月,加之该部是独立活动于东汶平原,漏报的可能性大;二是伏击战是“打了就跑”的战斗,无打扫战场时间及统计战果,因此即使上报也无准确内容;三是此战后,日军极力掩盖战事,直至战后才与公开,我八路军更无法从敌方获得战果情报。

一场战果辉煌的战斗就这样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有幸在有关单位人员的努力挖掘中,揭示出历史的真相。可以告慰那些战斗牺牲在抗日战争中的先烈们,他们用生命和献血演绎出了一场场波澜壮阔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功勋。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聊城大捷”81年。谨以这篇文章,纪念逝去的英雄们,告慰与我们父辈在一起战牺牲的先烈。以传承中华民族之精神,愿国家更加强大辉煌

后记:从故友的交谈中,偶然得知了“聊城大捷”的故事,查的此事流传甚广,版本甚多,此事因是在我父亲在山东纵队6支队期间所发生的事情,而东汶支队与山纵6支队有分不开的联系。兼于历史的责任担当。觉得有必要从后代的角度上推定父辈亲历历史事件。感谢聊城大学、聊城军分区、聊城市委党史办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多年的调查研究成果。但愿能共同还原历史真相,以缅怀抗日先烈英魂。在此深表谢意。


  附:文中所涉及部分人物

罗荣桓:(1902-1963)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时任八路军115师政委。

陈  光:(1905-1954)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时任八路军115师代师长。

杨  勇:(1913-1982)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副总参谋长。时任八路军115师686团团长兼政委、独立旅旅长兼政委,

肖  华:(1915-1985)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总政治部主任。1939年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刘海涛:(1907-1941)鲁中军区司令员。牺牲。时任山东纵队6支队司令员。

张北华:(1911-1975)甘肃省副省长。时任山东纵队6支队政委。

何光宇:(1910-2008)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时任山东纵队6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

彭  雄:(1915-1943)新四军三师兼苏北军区参谋长。牺牲。时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参谋长。东汶支队司令员。

石新安:(1907-1978)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贵州省军区政委。时任八路军115师司令部管理科科长。东汶支队政委。山纵6支队政委。

陈伯衡:(1906-1939)山纵6支队一团团长。牺牲。

刘  星:(1914-2004)四川省副省长。时任山纵6支队一团政委。

曹志尚:(1903-1940)山纵6支队一团参谋长兼一营营长。牺牲。

解抑峰:(1916-1940)山纵6支队一团一营一连指导员。牺牲。


  资料: 

image005.png

沼田德重

沼田德重(ぬまた とくしげ,1887年明治20年7月17日—1939年昭和14年8月12日),茨城县人。1907年5月31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步兵科,同年12月26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本陆军中将,第114师团长,因伤死于中国。追授勋一等旭日大绶章。曾获二级金鵄勋章。

出生日期:1887年7月17日

逝世日期:1939年8月12日

人物简介

沼田德重(1887年7月17日—1939年8月12日),茨城县人。1907年5月31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步兵科,同年12月26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1915年12月11日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校第27期。1931年8月1日累升至步兵大佐,任近卫师团司令部附(东京帝国大学军事教官)。1933年12月20日千叶联队区司令官。1936年8月1日晋升陆军少将,任第2师团司令部附。1937年9月10日任步兵第26旅团长(上海派遣军、第13师团)。1938年10月30日任第二野战铁道司令官。1939年3月9日晋升陆军中将,任第114师团长[1]。同年8月12日因战伤死亡,追授勋一等旭日大绶章。曾获二级金鵄勋章。

在侵华日军中,阿部规秀算不上一个级别最高的人物,职务也就是个旅团长,军衔也就是个中将。而沼田德重1939年3月已晋中将军衔,又是倒在中国战场上第一个军衔最高的军官,其职务也高过阿部规秀,而他的死却未成为战果排名,甚至很多史书还失载其人,似乎史家之笔有意遗忘。沼田德重,日本国茨城人。1907年5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步兵科,1915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第27期,晋升为步兵中尉。历任步兵大佐、近卫师团司令部部附兼驻东京大学特务机关长、日本千叶联区司令官、第二师团司令部少将部附。1937年2月,日军参谋本部下令将第二师团编入关东军。沼田德重随该师团一起从日本仙台出发,于4月初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

1937年11月8日,淞沪战事正酣,沼田德重再次随军在金山卫登陆,入列第10军参加淞沪会战,11月25日攻占长兴,12月攻打南京担任南路,是“南京大屠杀”凶犯之一。1938年2月转隶华北方面军,5月徐州会战参加北路围攻。1939年3月晋升为陆军中将,同时被擢升为任华北方面军第十二军第114师团师团长,先后驻扎在济南、兖州等地。

沼田德重到济南赴任后,率部协同日军第5、第21师团等部,发起对国民党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部和山东八路军的作战。日军经过“扫荡”,虽占领部分鲁南大部地区,但一直未能捕捉到中国军队主力作战的机会。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大举南侵,为策应淞沪战场。1937年冬,日军进攻山东,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不战而放弃济南,率部南逃,使山东大部出现政权真空。中共泰西党组织按照中共中央、山东省委指示精神,广泛发动群众,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建立了抗日根据地!1939年3月,八路军第115师也适时挺进泰西地区,大力开展建党、建政、建军等工作。

鲁南作战结束后,沼田德重又把“扫荡”目标对准了八路军鲁西军区部队,企图消灭该地区的八路军主力,扩大日军的所谓“治安区”,以巩固所谓战果。1939年6月30日,日军由南向西开始大“扫荡”。

八路军鲁西军区(按:《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称鲁西军区成立于1939年8月,也就是这一仗后一个月)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勇指挥所属第一、第二、第三团及第六支队、太西军分区、运西军分区部队,与日军周旋,展开全面反“扫荡”作战。所以沼田德重这次大“扫荡”,不但未能取得明显效果,还多次遭到鲁西八路军区部队的袭击、伏击,伤亡较为惨重。

1939年7月中旬,第114师团奉调日本休整,日军被迫停止“扫荡”,各师团也陆续开始撤退。7月16日,当沼田德重率第114师团由聊城向东撤退途中,再次遭到伏击,伤亡200余人。师团长沼田德重的胸腹部亦中数弹,生命垂危,立即被送往医院抢救。8月12日,终因抢救无效在济南丧命。沼田德重成为了接到回国命令,但未能踏上归程的日军中将。

死亡争议

沼田德重据中文资料称是被八路军击毙而死的日军师团长。但在日文资料中称此人的死因一般均为“战病死”或“没”。 也有人说,沼田德重是被国民党军于学忠部击伤的。其实沼田德重死于何部之手,都缺乏有力的资料佐证,这只是根据其曾经与于学忠部和八路军同时作战而产生的一种猜测。

阿部规秀自1907年于陆士19期步兵科毕业后以下士身份直至53岁晋升中将(作为没上过陆大,没有战绩支撑的他纯属运气),属于旧日本军队中异类。其指挥所部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为治安旅团,装备也属于山地战反游击。

一、5000人的独立混成旅团在建制级别上比2万人的野战师团低。

二、阿部规秀于沼田德重同为中将级别,但师团长在日本属于天皇亲任官,旅团长不是。

三、阿部规秀之死是当时轰动中日的头号新闻,而沼田德重之死当时并未披露——恐被日军内部多方掩盖下去了。

四、沼田德重究竟死于何部队之手,或者仅为病亡已难考证详细。

参考资料

[1] 吴春秋主编.《外国军事人物辞典》.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第652页

浏览:4077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