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念亲人(文/老林林)

老林林 发表于2020-07-09 16:27:13

每年七月七日总会想起与这个日子相关的一些人、一些事,想起爷爷、父母、姑姑、姑婆......

八十年前他(她)们在哪里?在做什么?七十年前他(她)们又在哪里?在做什么?

这些至亲至爱的先辈早已驾鹤西去,但是他们留下的那泛黄的一本本书、一幅幅老照片里藏着答案。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全面爆发。远在山东半岛一隅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文登大水泊小学里,一群年轻的教师正在这个不见硝烟的战场,做着与日寇的抗争。他们在课堂上,不光教授语文、算术、绘画、常识,他们还教孩子们先进的思想、理念,介绍当时先进的科学知识、制造技术。

他们在钢板上铺上蜡纸,把搜集到的抗战歌曲刻写出来,再用滚筒沾上油墨一张张印出来,分发传唱,让抗战的歌声飞向田野乡村,唤起民众的抗日信念,在孩子心中播撒爱国、正义、勇敢抗击侵略的种子。

1939年----81年前,爷爷陈炳奎34岁,血气方刚,是这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父亲、姑姑、姑婆都在这里上学。

1942年----78年前,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父亲陈书声14岁,姑姑陈书兰18岁。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岂能坐在家里独享平安?挥挥手告别亲人,离别家乡,父亲和姑姑义无反顾地投入抗日洪流,到胶东公学当上了“学生兵”。胶东公学是战争年代党培养干部的学校,在这里,他(她)们学会了“忠诚团结,努力奋斗,勇敢担当”,逐步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

1943年----77年前,我姑婆陈炳英也到胶东公学当上了“学生兵”。他(她)们的思想基础是在小学阶段奠定的,他(她)们都毕业于大水泊小学。

1945年----75年前,我母亲张华民在烟台一个叫巴家寨的村子里教学。这时,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局部已经解放,巴家寨就是解放区。这个村是赛时礼夫人巴枫的娘家,她的兄弟巴忠倓、巴忠鼎都是老革命。我妈住在巴枫嫂子家。这一年,我妈跟随巴枫参了军,走上抗日的道路。

这是爷爷留下的大水泊小学的印记。

image010.jpg

image012.jpg

image032.jpg

image033.jpg

陈书声、陈书兰的胶东公学作业本


image002.jpg

image004.jpg

image006.jpg

image008.jpg

image014.jpg

image016.jpg

image018.jpg

image020.jpg

image022.jpg

image024.jpg

image026.jpg

image028.jpg

image030.jpg

浏览:1844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