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淄博师专建校70周年。最近,从学校网站上了解到,学校建校7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作为一个从大学毕业到退休一直在淄博师专工作的老同志,笔者亲眼见证、亲身参与了学校近40年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对学校曾经的过去有着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感受。在学校隆重纪念建校70周年的时候,想耽误大家一点时间跟大家聊聊学校的校史分期与学校“奠基时期”的情况。
校史分期问题探讨
截至目前,淄博师专已有两部校史著作,且都是正式出版发行的,即2001年9月山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淄博师范学校史(1951-2001)》(以下称“第一部校史”)和2011年10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史(淄博师范学校史续2001-2011)》(以下称“第二部校史”)。据了解,学校正在组织力量紧锣密鼓地编写学校的第三部校史文献《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史(2011-2021)》(以下称“第三部校史”)。
第一部校史,将学校前50年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周村阶段、张店阶段、淄川阶段。很明显,划分阶段的依据就是办学地点。第二部校史,在“综述”中将学校建校50-60年的10年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即合并办学、筹备升格阶段(2001.1-2004.7),基业重开、规模初奠阶段(2004.8-2006.9),稳步扩张、蕴蓄内涵阶段(2006.9-2010.12),振翮奋翼、更上层巅阶段(2011.1-2011.7)。与此同时,又在“前言”中说,“自周村师范立校至今60年,按发展情况,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创建与初步发展(周村阶段1951-1970);二、过渡阶段(张店阶段1970-1978);三、中师兴盛阶段(淄川阶段1978-2000);四、筹备升格及专科阶段(2001--2011)。”“前三个阶段,已有《淄博师范学校史(1951--2001)》,本编即以前编为基础,编写2001年至今10年的历史,既是《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史》,又是《淄博师范学校史》续篇。”
孤立地读第一部校史与第二部校史,校史的分期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如果全面考察学校发展的历史,这样的校史分期显然是混乱而不科学的。比如,联系两部校史看,第一部校史的“淄川阶段”下面再分若干个“阶段”,在这若干个“阶段”中,上一个10年(2001-2011)又分四个“阶段”。大“阶段”中套小“阶段”,小“阶段”中再套更小的“阶段”,这在时段概念上、逻辑上就觉得非常别扭。怎么办?笔者觉得借鉴历史学科的分期体系,引进“时期+阶段”的分期概念,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即先将校史分为若干个“时期”,每个“时期”下面再分若干个“阶段”。
除此之外,因为前两部校史过多地考虑了“校庆”的因素,校史关于时段的划分也存在诸多不科学之处。比如,2000年以前的“中师”与2000年以后的“中师”,办学层次完全相同,但国家政策、内外发展环境、办学发展状况已完全不同,划为一个阶段显然是不科学的。再如,2001年前与2001年后一段时间,国家政策、内外发展环境、办学发展状况完全相同,将它们硬分在不同的阶段,也觉得不甚合适。即使按第二部校史“前言”中的分期,将办学层次不同的“中师”与“师专”划到一个阶段,称之为“筹备升格及专科阶段(2001-2011)”,也显得很不严谨。还有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上断下限时间,有的到“年”,有的到“月”,有的空着几个月,还有的重着几个月。所以,在庆祝建校70周年的时候,有必要对校史分期重新梳理一下。
综合考虑学校办学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办学地点、办学条件、办学层次、发展思路、发展速度、社会影响,笔者觉得可以把学校的发展历史分为七个时期,即:奠基时期、初建时期、过渡时期、兴盛时期、筹备升专时期、专科办学初期、提升办学层次时期。其中的初建时期、过渡时期、兴盛时期、筹备升专时期、专科办学初期,是第一部校史、第二部校史的内容;提升办学层次时期,是第三部校史(或校志)将要全面记述的。
考虑到学校前身“山东省周村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周村师范”)建校之初,教师、学生大部分来自博山中学、张店中学的“师范班”,笔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将学校的建校时间从周村师范往前追溯到博山中学、张店中学办“师范班”的开始时间(详见笔者《淄博师专建校时间考辩》一文)。但为了保持师生、社会对淄博师专建校时间的“传统”认知(1951年建校),笔者觉得可以把周村立校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之为“奠基时期”,纳入学校的校史,但不纳入学校的建校时间。这样,学校的校史就比较完整了。鉴于“周村师范”建校到现在70年的校史将有三部校史著作详尽记述,本文探讨完校史分期之后将就“奠基时期”的情况做一些简单的梳理。
以下是笔者对“奠基时期”之外的六个时期的上断下限时间的划分,欢迎熟悉淄博师专校史的同志们提出不同意见:
初建时期(1951.7-1970.1)。这个时期上断山东省文教厅下文批准淄博专署文教科筹建“山东省周村师范学校”,下限至迁址张店办学之前。这个时期对应的是周村办学时期。
过渡时期(1970.2-1978.10)。这个时期上断在张店挂牌,下限迁址淄川办学之前。这个时期对应的是张店办学时期。
兴盛时期(1978.11-2000.7)。这个时期上断在淄川挂牌,下限为两所师范合并之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早在1978年10月之前的1976年,淄博市已经在淄博第十八中学旧址挂“淄博市教师进修学校”的牌子,当时有四个师范班在这里办学,而师范的大队人马是在1978.11月才迁来淄川的。就“淄博师范学校”的历史而言,这个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跑阶段(1978.11-1984.7),这个阶段上断“淄博师范学校”在淄川挂牌,下限机构改革开始之前,重大事件包括1981年开始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小中专”)等。加速阶段(1984.8-1991.4),这个阶段上断1984年机构改革开始,下限学校“二五规划”开始实施之前。通过机构改革,领导干部实现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经过短暂调整,1986年开始“规划发展”,实施“一五规划”。1990年,“一五规划”完成,淄博师范学校被淄博市精神文明办公室推荐参评“省级精神文明单位”。1991年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进入全省先进“师范学校”行列。期间重大事件还包括1985年国家设立教师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渐成风尚,师范教育受到重视。领跑阶段(1991.5-2000.7 ),这个阶段上断学校“二五规划”开始实施,下限两所师范合并之前。1991年5月,学校开始实施“二五”规划,1991年下半年夺得全省语言文字、校改、德育三面红旗,之后开始在全省领跑,在中师规范化、现代化、大专化过程中,一路走在全省最前列。1999年,学校承办全国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中师明珠”。这个时期,淄博第二师范学校于1987年在淄川建校。
筹备升专时期(2000.8-2004.4)。这个时期上断两所师范合并,下限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下文之前。
专科办学初期(2004.5-2011.7)。这个时期上断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下文,下限第二部校史资料截止时间。
提升办学层次时期(2011.8-2021.7)。这个时期上断第二部校史资料截止时间之后,下限至第三部校史资料截止时间。这个时期的工作总基调是“提升办学层次”,其基本含义有二:一是内涵建设提升层次,二是升格为本科院校。根据工作思路的调整与变化,这个时期的学校建设、改革、发展变化可以分四个阶段:积极创造条件,全力以赴推进办学层次提升阶段(2011.8-2013.4),这个阶段上断第二部校史资料截止时间之后,下限至张洪亮出事。这个阶段的基本工作思路是,外部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的支持,内部按照本科院校设置标准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突破性的工作有引进高层次人才、争取综合教学楼立项、扩大占地规模、突破“十届毕业生”瓶颈,争取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立项,积极争取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到校考察。转变发展思路,推进建设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阶段(2013.5-2016.12),这个阶段上断王维华同志到任,下限王维华同志离任。基本工作思路是稳中求进、以退为进。突破性的工作有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附属中学办学地点置换(资金解扣),同时,根据国家“十三五”期间本科高校设置要求就学校升格的“不可替代性”进行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研究。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国知名师范院校阶段(2017.1-2019.12),这个阶段上断赵新法同志上任,下限赵新法同志离任。基本工作思路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创建全国知名师范院校。突破性的工作有师资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职称等级聘任、中层科级以下干部选任问题,扩大了学校在全国专科层次师范院校中的影响。坚持守正创新,在发展中升本阶段(2020.1-2021.7),这个阶段上断于军、孙启友同志上任,下限第三部校史资料截止时间。基本工作思路是在发展中升本。通过一年多的时间,解决了影响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发挥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了许多困扰师生多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调整了学校内部的学科专业结构,增强了对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需要说明的是:“专科办学初期”的下限时间与“提升办学层次时期”的上断时间,理论上应是2010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换届、张洪亮到任前后,即:专科办学初期的下限应为张洪亮到任之前的2010.9,提升层次时期的上断应该是张洪亮正式到任的2010.10。这样分期,是因为张秀清同志为党委书记的那一届领导班子在2010年9月给张洪亮担任党委书记的这届班子提出了三大目标(制定好十二五规划、争取十二五期间升本、搞好六十年校庆)但还没有开始实施,张洪亮2010.9到岗,接着出国考察,回国后不久就成立了三个领导小组,即淄博师专提升办学层次工作领导小组、 淄博师专六十周年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淄博师专“十二五”发展规划暨淄博师专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实质性地启动了“提升办学层次”工作,开始了“提升办学层次”的论证与争取。但考虑到2011年学校建校60年校庆之前编写的第二部校史,已经纳入了2010.10-2011.7这段时间的学校发展情况,因此我们才把专科办学初期的下限定在第二部校史资料截止时间2011.7,相应的把提升层次时期上断为第二部校史资料截止时间之后的2011.8。
“奠基时期”的学校建设、改革与发展情况
按照溯源从长、从远的原则,淄博师专“奠基时期”的两个源头博山中学、张店中学的“师范班”,我们侧重办学时间比较早的博山中学,而另一个源头张店中学“师范班”的情况从略,待以后慢慢补充。博山中学的前身为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以下简称“颜山中学”)、博山县私立洗凡中学(以下简称“洗凡中学”)以及后来并入的博山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简易师范”)、范泉中学。
“奠基时期”上断颜山中学设立“师范班”(1928.8),下限山东省文教厅下文批准淄博专署文教科筹建“山东省周村师范学校”之前(1951.6),与学校前身周村师范建校相接。按照办学情况,这个时期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颜山中学阶段(1928.8-1936.4):颜山中学成立于民国13年(公元1924年)。校址在博山原来的玻璃公司旧址,即博山柳杭村孝妇河东岸,夏家山南麓。该校创办的倡议人有贾慕谊、张新曾、韩荫长、王风藻、梁祖基、赵仲如等人。创办颜山中学的倡仪得到了当时炭业界的赞助。于是,就以上述倡议人为主组成了校董会,由当时的商会会长张新曾任董事长,由热心教育事业的贾慕谊任驻校董事。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是靠博山煤炭输出的车皮捐:每一车箱煤抽出0.3至0.5元(银元)。由炭业公会负责扣集,交颜山中学备用。颜山中学的第一任校长是苏继周,但他任校长的时间很短。学校成立之后,呈准教育部备案。当年春季招1个初中班,暑假又招2个初中班。第二任校长是韩荫长,他一直负责到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底。在他任内,颜山中学初中仍旧维持3个班,并与民国17年(公元1928年)8月,根据地方师资的需要,开始招收乡村师范班,后改名为“小学教员训练班”,训练时间为一年。第三任校长是常子中,在他任职期间,初中由3个班扩为4个班,并添招高中1个班。民国19年(公元1930年),教育厅下令缓办高中,颜山中学改校名为博山县私立颜山初级中学,另行备案。所招高中班学生,发给一年肄业证书,任其转学。这个阶段是颜山中学声誉最高的时期。常子中聘请的历史教员马克先,国文教员李丹忱,生物教员张揆一,师范班主任程楚庭,体育教员李春生,军训教员赵中山等,多数是武昌高师毕业生,业务水平都相当高。他们不仅在教学上受到学生欢迎,而且给学校带进了革命思潮,活跃了学术空气,使学校面貌为之一新。第四任校长是孙焕文,在他任职期间,颜山中学于民国20年(公元1931年)4月,重新呈请教育部立案,改名博山私立颜山初级中学,共设初中5个班。孙焕文去世后,其弟孙炳文代理颜山中学校长。
博山洗凡中学阶段(1936.5-1937.11):民国25年(公元1936年)5月,翟纪平接任校长,改颜山中学为洗凡中学,初中发展到六个班,高中两个班。洗凡中学的初中延续了颜山中学的届数,民国26年(公元1937年)暑假毕业的是12级,新招的是15级。高中只招了两届,第一届在校不到一年半,第二届不到半年。1937年11月,博山沦陷前夕,洗凡中学停办。校长翟纪平曾将印信档案、重要资料、贵重仪器(如显微镜等),携至山区,后在战乱中全部丢失,图书寄存在税务街韩荫长家,仪器存在夏家庄赵伯尧家,后因战乱大部丢失。
简易师范阶段(1944.8-1945.12):民国33年(公元1944年)8月1日,简易师范创办,9月1日正式开学,校长李森文。地点在原文庙,即原博城县前街区招待所处。1944年秋季招收一个班,学生50名,平均年龄16岁。1945年秋又招收一个班,学生50名。简易师范从创办到1945年底结束,只有一年半多一点的时间,没有毕业生。简易师范建立时,附设小学一处,地址在龙泉寺,校内风景优美,龙泉、珠泉清可鉴人,乃环城河流之源,又是博山八大景之一的“珠泉印月烹新茶”所在地。水从校内流出,经南门、南夹道流入文庙师范校内。现在淄博市第一医院崖头下,就是当年简易师范附设小学旧址。1946年3月洗凡中学在济南恢复时,简易师范与范泉中学(成立于1943年7月,校址在东关外范公祠,初次招生50人,发展到3个班,校长是地方士绅王亚民,史会仙帮办,日本投降后停办)的学生并入了在济南新成立的洗凡中学。从这个意义上说,简易师范、范泉中学实际上也是学校“奠基时期”的源头之一。
济南洗凡中学阶段(1946.3-1948.12):范泉中学、简易师范都没有毕业生,且都在1945年9月博城解放后停办。当时,两校的师生,由于不了解解放军的政策,听信了国民党的宣传,先后流落到了济南。看到这种情况,1946年3月,担任山东省参议会副议长的洗凡中学校董贾慕夷,便把他们组织起来,借用济南城内院后街河北辽宁同乡会馆和北宁小学做校舍,在济南正式恢复了洗凡中学,直属当时的山东省教育厅管辖。1947年暑假前,博山洗凡中学图书、仪器残存部分运至济南洗凡中学。
博山中学阶段(1949.1-1951.6):1948年8月,省文教厅派王寅轩等到博山组建淄博中学,学校暂设在城隍庙,后迁往四十亩地。1948年10月,由山东省定名为山东省淄博中学。1948年底,洗凡中学(济南)全部校产运回博山,交给淄博中学使用,部分教职工先后并入淄博中学。济南的洗凡中学迁回博山并入淄博中学后历经三易其名,1950年更名为“山东省立博山中学”,1953年改称“山东省博山第一中学”,1955年定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1951年7月,淄博师专前身周村师范建校,原山东省立博山中学“师范班”初师二年级2个班、三年级1个班,原张店中学“师范班”初师二年级1个班、三年级1个班,以及博山中学、张店中学“师范班”的教师同时并入周村师范。
“奠基时期”的知名校董、校长、教师
贾慕谊,颜山中学创立时期住校董事,推动在济南恢复洗凡中学。原名聿策,字慕谊,博山叠道街大核桃园人,生于1889年,卒于1947年,中国国民党博山县党部早期领导人。抗战胜利后,改字慕夷。1912年,联合吁请县署开设单级教员养成所(博山教育史上最早的师范学校)。1914年12月,山东省优级师范毕业。早年曾任博山第一高等小学校长。1924年,倡议创办博山私立颜山中学,被公推为驻校董事。1936年初,为洗凡中学募集资金,在赞助册上签名的有蒋中正、孙科、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张群、蔡元培等五六十位权贵名人。 “七•七”事变前,任镇江烟酒税务局局长、南京国货陈列馆馆长、甘肃省礼县县长等职。抗战期间,被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任命为第二救济区特派员。抗战胜利后,任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是在野派参议员首领。1946年3月,不忍博山范泉中学与简易师范学生在济流浪,倡导恢复洗凡中学。1947年暑假,在与老友、时任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的牟中珩交谈时,因对当局诱骗家乡青年学子参军,充当反动派炮灰自己也受蛊惑,深感内疚,气恼郁结,突患脑溢血去世,年仅58岁。
韩荫长,颜山中学创办者之一、第二任校长(1924.8—1928.12),任职期间设立“师范班”。字福廷。博山税务街人士。出生年月不详。清末秀才。博山县知名绅士,曾任博山公立高等小学“考院公学”中学教员。民国时期博山著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慈善家和教育家,德成永酒店掌柜,博山慈善机构“万字会”董事。老国民党党员。博山解放前,在政界、商界、农界、教育界、慈善界担任多种社会职务。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7月,博山县议会改选,被推举为博山县参议会自治委员。曾任博山县商会干事、博山县农会会长。1949年寿终正寝。
李森文,博山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校长。字柏人。1919年生于博山城里西冶街。上世纪四十年代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以著作《赵执信年谱》闻名于史学界,与济南名士王献唐、路大荒等为文学好友。1944年倡办博山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注重学生品德修养,思想进步,同情、包容共产党在校活动。生前为济南五中教师,济南市诗词学会会员、济南诗社社员、松竹梅诗社副社长。九十年代与他人合作出版《三文诗词选》,另有多篇诗作选入徐北文先生主编的《济南吟赞》一书。2011年病逝。
马克先,颜山中学红色教员。原名马承修,字以行,北京市人。生于1895.8.11。童年入私塾。1908年考入北京高等小学堂。1910年升入畿辅中学堂。1914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邮政局当拣信生。1915年8月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系。1919年5月毕业后回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后,因参加爱国活动被军阀政府拘捕。受新思潮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19年8月任北京京师公立第一中学史地教员。1922年6月改任山东省济南私立正谊中学史地教员。同年8月,经王尽美、陈少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王尽美调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后,任代理中共济南地方支部书记。11月免去代理书记职务,负责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在正谊中学任教期间,极力教导学生走革命的道路并在学校发售党刊《响导》,筹建"民权运动大同盟",深得进步学生的尊敬。1925年"五卅"运动时,出席济南各界二百余团体参加的市民大会,发表反帝演说。1926年遭军阀通缉,因事先得知而幸免。后到黄台正谊中学高中部任教。1928年5月1日,国民党军开进济南,当日即下令严缉马克先,他趁乱化装出走。同年8月,到山东博山私立颜山中学任教。因党组织被破坏而失掉组织关系。1930年冬,国民党改组派密谋逮捕他,由于事前得知再次逃脱。1932年2月回到济南,任山东省立济南中学史地教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四川。1938年1月至1946年10月先后在四川罗江国立第六中学二分校、四川绵阳国立第六中学二分校任史地教员。1946年秋返回济南。同年11月任山东省立师范学院教授。1948年济南解放后,于同年10月到山东潍坊新华中学任史地教员。1949年2月回济南任济南正谊中学校长。1951年7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4月正谊中学改校名为山东省济南第十七中学,仍任校长。1962年10月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济南市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3年推选为政协山东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77年被选为政协山东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80年12月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济南市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当选为民盟山东省委委员。1982年12月29日在济南病逝。
赵蔚芝,济南洗凡中学教导主任。原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淄博市政协原副主席。1919年7月生,淄博市博山区人。1942年8月毕业于山东省立政治学院文科。曾任山东省立昌乐中学山唐分校主任、济南私立洗凡中学教导主任,淄博一中、山东农学院速成中学、山东省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原淄博师范专科学校教师,淄博市政协第五届、六届副主席,淄博市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山东省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顾问。1982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198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被评为淄博市拔尖人才,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一生致力于淄博古代乡土文学和齐文化研究,潜心著述,成绩卓著,编撰出版《稷下学宫资料汇编》、《聊斋诗集笺注》等著作,入选“1983—2003”淄博市首届文化名人优秀成果奖。2012年3月2日21时10分在淄博逝世,享年94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