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雾:抗战时期莱芜响水湾据点建撤时间考证(文/秦克铸)

卧游斋主 发表于2021-08-01 10:35:39

【拨云见雾】

抗战时期莱芜响水湾据点建撤时间考证

秦克铸

莱芜的响水湾村位于莱城东北22公里处的苗山镇镇政府东侧,南文字现村南,辛泰铁路从村西经过,牟汶河的源头盘龙河就从村中流过。

古时候齐国通往鲁国的两条古道都经过响水湾。第一条是从临淄齐都沿淄河上溯,经太河、口头、郭庄、邀兔、南博山、常庄、响水湾、苗山到莱芜,这是传说中的“长峪古道”(临淄-太河-北博山-石马-和庄-莱芜)的一条岔道,这条古道在博山镇谢家店村东淄河分叉处与博(山)莱(芜)公路南线(博山-蛟龙-北博山-南博山-响水湾-苗山-莱芜)合二为一,是抗日战争时期胶济线沿线日伪军通过张店、博山“扫荡”泰山区根据地的主要通道之一,日伪军携带辎重车辆的大规模的“扫荡”,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选择这条道;另一条是从博山经过西石马、沙井、张家台、文字现、响水湾、桃园、杨家横、辛庄、颜庄往南,走这条古道,需要翻越石马岭、文字现岭,是抗日战争时期胶济线沿线日伪军通过张店、博山“扫荡”泰山区根据地的捷径,鬼子轻装奔袭泰山区根据地核心地带时,通常会选择这条捷径。莱芜的响水湾村就处在在这两条古道的交叉处,正可谓齐鲁“通衢”之地。

抗战时期,响水湾一带地处常文根据地核心地区。如果说常文根据地是泰山区根据地的核心,那么也可以说,响水湾、常庄、文字现就是常文根据地的核心。这里不仅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司令部驻地,是第4支队主力活动区域,也是中共泰山特委、泰山地委、泰山专署机关所在地,不仅是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六军总队部、八路军山东纵队后防第四纵队司令部、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先遣大队司令部、“罡风道”改编的“博莱人民抗日自卫团”司令部驻地,也是山东纵队第一兵工厂所在地,还是莱芜六区(石马区)、莱东县、莱东行署、博莱县党政领导机关驻地。博山五九事变后,博山县的抗战形势恶化,博山县委、县政府一时无法在博山境内立足,就曾被迫转移到响水湾一带。著名的三战杨家横,就发生在这里。可以说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泰山区根据地的中心。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年代,莱芜的响水湾也曾经一度沦为敌占区,鬼子汉奸也曾在这里设立据点、修建碉堡,并在这里盘踞达15个月之久,它就像鬼子插在根据地母亲胸膛上的一把尖刀,让人痛心不已。然而,在抗日战争结束几十年后的今天,响水湾据点何时建立、何时撤离,却因为各种史志资料的记载不一成了一个“谜团”,这不能不让人感到不解。

响水湾据点的建立时间

响水湾据点的建立时间,笔者能够查到的、有限的史志资料至少有六种说法:

1、建立于1942年2月。山东省莱芜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莱芜市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12)第1038页李力修“莱芜县抗日战争时期工作情况总结”中记载,“莱东常庄区响水湾据点(是一九四二年二月五百余鬼子来安设的,以后常住七八十个鬼子百多个伪军)。当敌人修据点的围墙时,要民夫(就派)去老弱的,并教育他们别下力。作到巧听消息,回来时开会汇报,晚上去扒则(派)去壮的。据点安下了,要树(建)立伪政权,但再也抓不到一个人,于是敌人便疯狂的摧残。为了使群众少受害,大家公推董功臣(是个军属,胆子很大,曾下过关外)当伪乡长,张寿公当副的(是个党员,打入掌握伪政权的)。附近的几个村,也用同样的方法搞政权,都是革命两面派。”

2、建立于1942年11月。中共泰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艰苦岁月》(济南出版社,1993.11)第231页欧阳平“奋战黎明前——抗战最困难时期在泰山区坚持斗争的回顾”回忆,“我们对响水湾(莱东)敌据点的斗争,是有敌据点而无敌区的典型。1942年11月,敌人在响水湾安设据点,我们县、区武装和民兵在村民支持下对其进行围困斗争。一到夜晚,敌人在围子里不敢外出,任我民兵和工作人员在村子里活动。我们还向炮楼的伪军宣传,上政治课,日军像聋子、瞎子一般没有办法。经过15个月的斗争,敌人终于撤走,放弃该据点。像这种有据点无敌区的例子各县都有,并且日益增多。这是贯彻敌进我进,变敌占区为我游击区、根据地的斗争成果。”

3、建立于1942年12月。山东省莱芜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莱芜市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12)第26页“大事记”记载,“吉山战斗后,日伪军大规模‘蚕食食’莱芜(北)县,增设猪石槽、温家庄、丁家石屋、李官庄(泰安)等据点,建立伪乡村政权,实行‘坐地清剿’,并采取‘归顺’大会欺骗宣传、杀害家属、烧毁房屋等血腥手段,胁迫中共党员和区村抗日干部‘登记自首’。莱芜(北)抗日根据地仅剩‘东到腰关、迷马镇,西到鹿野、安子湾’的一条山峪。12月,日伪军增设响水湾等据点,‘蚕食’博莱县。”

4、建立于1942年冬。中共莱芜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中共莱芜党史简编(1926-1949)》(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02)第142页记载,“【常庄集血案】1942年冬,日军在响水湾安设据点后.为推行其‘治安强化’运动,恣意强行将常庄集迁往响水湾。但人们唯恐日军抢掠集市,迟迟不予顺从。日军迁集不成,恼羞成怒,便对赶集的人实行武力驱赶。在一个集日的上午,敌人用机枪、小炮对人群射击。北卫村阎四之子才12岁,随父赶集卖菜被打死。常庄马三之母被打死在饭摊上。亓保刚之子正扫着花生皮被炸死。整个集市被打死的有10人,伤50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常庄集血案。”

5、建立于1943年1月。中共泰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历史的控诉:侵华日军在泰安的暴行及日伪军据点分布调查》(济南出版社,1993.12)第351页“莱芜县日伪军主要军事据点、碉堡分布一览表”记载,常庄乡响水湾碉堡,建立于1943.1,驻扎日军33人,1944.2撤离。这里的响水湾碉堡,应该就是响水湾据点,因为响水湾东山顶上的炮楼只驻扎一个班的伪军。驻扎这么多的日军一定就是附近地区的中心据点。

6、建立于1943年3月。中共莱芜市委组织部、中共莱芜市委党史征委、莱芜市档案局编《中国共产党山东省莱芜市组织史资料(1926-1987)》(山东省出版总社泰安分社,1989.06)第41页记载,“常庄区委(1942年4月至1944年7月),1942年4月,博莱县委建立,常庄区委遂属博莱县委辖。区委仍驻常庄、文字县一带。始由高德成任书记,5月,高患病,由李纯安任书记。1943年3月,日伪在响水湾村安设据点,形势恶化,县委对该区干部进行了调整,李纯安调离,尚子芳接任书记。”这段记载至少有两处错误,首先1942年4月,博莱县并没有建立,只是博山县与莱东县合署办公;其次,合署办公期间,莱芜地区的常庄区委仍隶属莱芜县委领导。尽管如此,这段记载还是肯定地说,“1943年3月,日伪在响水湾村安设据点”。

上述关于响水湾据点建立时间的记载,从1942年2月到1943年3月,最早与最晚竟相差1年零1个月。如果说1942年11月与1942年12月,或1942年12月与1943年1月,是因为阳历与古历的差别造成的,那1942年2月与1942年11月,1943年1月与1943年3月,无论如何用阳历与古历的差别是解释不通的。相比而言,“1942年冬”应该算是比较准确的,但这个“冬”跨度太大,按照华北地区的季节变化,这个“冬”应该是从阳历1942年11月上旬的立冬(1942年十月初一)至1943年2月上旬的立春(1943年正月初一)。看来,响水湾据点确切的建立时间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响水湾据点的兵力配置情况

按照山东省莱芜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莱芜市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12)第1038页李力修“莱芜县抗日战争时期工作情况总结”中的记载,响水湾据点安设时来了五百余鬼子,但之后常住的也就是七八十个鬼子、百多个伪军。中共泰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历史的控诉:侵华日军在泰安的暴行及日伪军据点分布调查》(济南出版社,1993.12)第351页“莱芜县日伪军主要军事据点、碉堡分布一览表”记载,只驻扎日军33人,没有伪军。

按照山东省莱芜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莱芜市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12)第1038页李力修“莱芜县抗日战争时期工作情况总结”涉及响水湾据点的兵力配置情况的还有两处文字:一处说“在响水湾东山的泉子峪顶有一个炮楼子,这里住着伪一个班,伪班长吕玉山是被我们掌握的,每五天武工队队便去给他上次课,敌伪动态他经常报告我们。”这一处记载明确是说响水湾东山顶的炮楼兵力配置情况。另一处说,“一九四三年的二月这里的敌伪要撤走,叫方面军来接防。敌人知道这一带人民不好惹,怕走不妥,便由口镇的三百余敌人来接。敌人撤防的消息我们也知道了,便把常庄区山前的民兵自卫队全部动员组织起来,敌人刚走净,自卫团立刻把据点放上火,把围墙拆了,方面军见势不好也吓跑了,便完全解放了这带村庄。”走的走了,来的也吓跑了,三百余敌并没有在此驻扎。

按照响水湾据点所处的位置,三次讨吴战役中,该据点的兵力配置情况应该有较大变动。再说抗日战争不同阶段,敌我力量此消彼长,响水湾据点的兵力配置情况不会是不变的。所以,这个问题探讨的意义不大。

响水湾据点的撤离时间

响水湾据点的撤离时间,目前看到的材料至少有四种说法:

1、1943年2月撤离。如上所述,据按照山东省莱芜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莱芜市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12)第1038页李力修“莱芜县抗日战争时期工作情况总结”记载,“一九四三年的二月这里的敌伪要撤走,叫方面军来接防。敌人知道这一带人民不好惹,怕走不妥,便由口镇的三百余敌人来接。敌人撤防的消息我们也知道了,便把常庄区山前的民兵自卫队全部动员组织起来,敌人刚走净,自卫团立刻把据点放上火,把围墙拆了,方面军见势不好也吓跑了,便完全解放了这带村庄。” 既然已经“完全解放了这带村庄”,这应该就是响水湾据点最后撤离的时间。

2、1943年秋收以前撤离。中共莱芜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中共莱芜党史简编(1926-1949)》(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02)第182页“争取伪政权,开展反资敌斗争”记载,“共产党领导的反资敌斗争,确实给敌人造成了严重困难。有的据点和碉堡的敌人,连饭都吃不上了,起到了把敌人挤走的作用。1943年秋收以前,莱东响水湾据点的敌人再也坚持不住了,准备撤防。敌人知道这一带的群众不好惹,又怕撤不利索。便调口镇3百余敌人前往接应。敌人刚撤出据点,常庄山前的民兵便立刻把围墙拆掉,放火把据点烧了。原打算来接防的第三方面军,也未敢再来。”走的走了,来的也未敢再来,那这走的时间就是据点最后撤离的时间。

3、1944年2月撤离。中共泰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历史的控诉:侵华日军在泰安的暴行及日伪军据点分布调查》(济南出版社,1993.12)第351页“莱芜县日伪军主要军事据点、碉堡分布一览表”记载,常庄乡响水湾碉堡,建立于1943.1,驻扎日军33人,1944.2撤离。

4、1944年4月撤离。山东省莱芜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莱芜市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12)第27页“大事记”记载,“1944年。3月,境内日军收缩兵力,实行‘重点配置’,同时‘清理内部’,改编伪军,撤离雪野、上游等据点。抗日军民乘势攻克青石桥伪军据点,摧毁雪野区伪警察所和区公所,莱芜(北)抗日根据地东西连成一片,形势开始好转。”“4月6日,新甫县地方武装智取伪军八里沟据点。18日,八路军山东军区一团在博莱县地方武装配合下,发起第一次‘讨吴战斗’,突袭郑王庄伪军司令部和一七一团,同时,攻克黄庄、铁车、寄母山等据点10余处。日伪军被迫撤出大王庄、见马、响水湾、大辛庄等据点。抗日军民乘机拔除泰莱平原、章莱和博莱边境日伪据点多处。”这个记载不但具体到年月,更具体到几月几日,似乎言之凿凿。

响水湾据点到底是什么时间建立的,又是什么时间撤离的?结合抗日战争时期不同阶段敌我力量消长情况及太平洋战争的进展情况分析,笔者认为,响水湾据点应该是建立于1942年11月,撤离于1944年2月。

中共泰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历史的控诉:侵华日军在泰安的暴行及日伪军据点分布调查》(济南出版社,1993.12)第348页“综述”部分记载,“1944年,由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国内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向日军发起了局部反攻。在莱芜,驻莱芜日军在抗日军民的打击下,开始收缩防线,实行所谓“重点配置”,同时改编伪军,并放弃了许多次要据点和碉堡。这年麦季以前,驻莱芜日军主动撤出的碉堡就有20多个,但对一些重要据点仍然严加防守。莱芜三县抗日军民则继续坚持不懈地开展拔除敌伪据点的斗争。据不完全统计,在一年中,莱芜抗日军民在主力部队的支援下,共拔除宝台、张里、青石桥、八里沟、前郭庄、小埠头、仪封、绿凡崖、圣井、李条庄、范庄、亓毛埠、曹省庄等十余处敌伪据点和7个碉堡;迫撤响水湾、雪野、马家庙、郑王庄、铁车、旋车沟、裴家庄、大王庄、鲁西、柳桥峪、东牛泉、芹村、下三山、青石关、和庄、上游、黄庄、猪石槽、大佛等处敌伪据点和40余个碉堡。莱芜三县形势进一步好转。”这就是响水湾据点撤离前的国际国内山东战场的形势。

中共泰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艰苦岁月》(济南出版社,1993.11)第231页欧阳平“奋战黎明前——抗战最困难时期在泰山区坚持斗争的回顾”回忆,“1942年11月,敌人在响水湾安设据点……经过15个月的斗争,敌人终于撤走,放弃该据点。”1942年11月算起,到1944年2月,正好15个月。欧阳平,解放军少将,响水湾建撤前后,任山东纵队第四旅政治部主任、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泰山地委委员、泰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长期跟随廖荣标将军转战在泰山区。他的回忆录应该是可信的,特别是关于响水湾据点建立时间与撤离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再明确不过了。

还有一点旁证。中共泰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泰安党史资料》(1989年第1期  总第16期,,1989.06)第90页李冠吾“在敌占区过‘七一’”记载,“在1943年党的生日这一天,我们白天和群众在地里劳动,晚间在民兵袭扰敌人的配合下,在响水湾村召开了庆祝党的诞生22周年会议。参加会议的是来自附近村庄的党支部书记、村长、民兵干部,还有妇女干部和非党群众共1 6人。会上有赵绪周同志简明扼要地讲了半年来以对敌斗争为中心的各方面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教训,同时提出了拔掉响水湾据点过新年的建议。这时群情振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国际歌》。在欢乐的气氛中,为了尽快地把这次会议的精神让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夺取新的胜利,各自奔向自己的村庄、战斗岗位。”1944年的“新年”那就是元旦,或者这年的春节(1月25日)。目前,查到的几个响水湾据点撤离时间,距离1944年“新年”最近的当然是1944年2月。

综上所述,响水湾据点的建撤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笔者通过考证认为,响水湾据点建立于1942年11月、撤离于1944年2月的可能性最大,但迄今仍缺少更多的、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所以,关于响水湾据点的建撤时间仍然是“拨云见雾”的见解,算不上是最后的结论。

 


浏览:2917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