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我的舅父侯少章和侯筱章烈士(中)文/王军

王军律师 发表于2021-11-27 22:05:07

峰山县大队及其连级领导成员(初步查知):政治委员侯筱章,大队长宋畔池,副大队长程百胜,总支书记彭名川,特派员张荣光。一连连长王金奇,指导员高勇、王锦、张鹏;二连连长王光华,指导员董民、李善农,副连长王朝滨,副指导员李新;三连连长张书佩、芦宗芳,指导员刘杭州、张润德、刘勇;四连连长郭哲生、杨宏可,指导员石平、丁一川,副连长赵绪金,副指导员张仙洲;供给股股长赵杰三;军械员杨汝廷;粮秣员赵俊卿;卫生队队长陈海。青年抗日游击队队长王震,指导员李文钧。武装工作队队长李刚,指导员李志超。

一九四一年五月,长清县境潘店并津浦铁路沿线日伪军八百余人,乘三十余辆汽车,由日军独立第六混成旅旅团长土屋兵驻少将率领,在长清县境黄河西部“扫荡”。二十五日,长清县十区队在十里雾村与日伪军遭遇,长清县十区队采取麻雀战术袭扰敌人。混战至晚,击毙土屋兵驻。土屋少将是长清县抗战历史上被击毙的日军最高指挥官,荣获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四川仪陇人,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湖南湘潭人,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特电通令嘉奖。当时《解放日报》和《大众日报》分别于七月十日和十九日登载该消息。

一九四二年五月至一九四三年九月,日军占领泰肥、平阿山区后,对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发动扫荡、蚕食。为了弥补兵力上的不足,日军实行“以华制华”反动策略,大量发展使用伪军。当时盘踞峰山县境日伪军总数达三千余人:除相当于一个营(约五佰名)日军外,有伪军马在山部近千人,有伪军冯寿彭部三个大队约一千五佰余人,还有伪警察所(含铁路警)、特务队、伪区队约五佰人。日伪军为把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分割成块,使大峰山抗日武装部队活动地区缩小,沿津浦铁路和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北部,深挖封锁沟,高筑封锁墙;甚至在各交通路口建碉堡、设岗卡;安设据点达五十三个,从上到下强化伪政权,推行“保甲”制。日伪军到处抢粮、抓兵、抓伕,残忍捕杀抗日志士和人民群众,妄图铲除大峰山抗日根据地。这期间,大峰山地区又遭连年大旱和蝗虫灾害,粮食歉收,人民群众饿死者甚多,抗日斗争非常艰困。

侯筱章和中共峰山县委县政府其他同志带领峰山县境军民顽强坚持斗争,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精兵简政”和隐蔽精干、开展小部队活动的指示,整顿军队,精简机关,把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统一组成精干的小部队,派向峰山县境各区、村,加强部队工作,将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群各项抗日工作向更广泛纵深地区推进,使中共峰山县委、县政府和群团组织活动的地区由原来的几十个村,迅速扩大为三、四百个村,就是日伪军重兵把守的县城周围的村庄都能进驻和开展工作,真正做到了“有敌人,无敌区”。在小部队活动中,侯筱章认真执行毛泽东同志制定的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牢牢把握武装斗争主动权,不时地根据形势变化,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分散是深入斗争,进行各项工作;集中是总结经验,整训部队,部署任务。侯筱章为巩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呕心沥血、竭力尽责,力争实现敌占区向接敌区、接敌区向根据地转变,以军事斗争达到政治目的,保护人民群众利益。 

侯筱章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和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军民生死与共、患难相依,紧紧依靠革命群众,采取敌进我进的游击战术,深入警戒森严的敌占区和峰山县境的广大乡村,积极主动、坚韧不拔的反“清剿”、反“蚕食”、反“扫荡”,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在最困难的时期,抗日活动开展得深入扎实,党政军民上下一致,终于渡过了最艰难困苦的岁月。在这期间,侯筱章及其中共峰山县委还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做了一系列临时性措施,并决定设秘密县委,准备在形势最严重的时候,由秘密县委接替工作,由高逢五任代书记。1943年秋秘密县委撤销。侯筱章由于在坚持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功勋卓著,在当时被同志们称赞为服从共产党的决定、听从共产党的指挥、并把上级指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智勇双全,军政兼优”的好政委。

侯筱章是位模范的政治工作者。在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工作战斗期间,侯筱章一直负责政治工作,根据各个时期的变化,进行政治思想工作,鼓舞斗志,激励同志们奋勇杀敌,都做得非常出色。侯筱章非常重视中共党支部建设,峰山县大队的四个连队都建立了坚强的中共党支部,一、三连的中共党员数经常保持35~40%。连队每年举行若干次新共产党员入党宣誓仪式,以加强教育,提高共产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组织观念。在推行并开展“三三制”(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大体各占三分之一)政权、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土地回赎等运动中,侯筱章对于干部战士不断进行共产党的政策教育和阶级、路线教育,使干部战士明白共产党的宗旨、目的,自觉地维护和配合地方政府、群团组织做好工作,使军政关系、军民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形势教育侯筱章讲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由近及远,同时也能抓住某些认识不清楚的问题,透彻精辟地分析革命必胜的道理,指出当前困难是黎明前的黑暗,宣传“今年打败希特勒,明年打败日寇”的口号,动员大家咬紧牙关爬山头,团结一致坚持最艰苦的斗争。侯筱章认为连队和区中队都是基层战斗单位,在游击战争的条件下要各自为战,独立坚持斗争,政治上一定过得硬,必须做到“撒得出,收得回”。侯筱章经常召集连指导员、党支部书记、文化教员等政工干部开会,了解部队思想情况,研究加强政治工作的措施。当时连队有“一日两课”制度,即以连为单位,每天上一堂政治课,一堂文化课。通过两课教育,提高部队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在严重困难的形势下,峰山县大队抓紧战斗空隙,多次把部队集中起来,进行以政治为主的训练,着重进行形势任务教育,人民军队建军宗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思想认识。

据许多老人们回忆,侯筱章政委要求部队干部战士在遵守组织纪律和集体观念上面极为严格。中国有部十分爆火的电视局《亮剑》,剧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身边有位武功高强的警卫员魏和尚,此人少林寺俗家弟子出身,一身少林功夫使得他单挑数名日军特种兵而不落下风。在真实的抗战历史中,在八路军峰山县大队中也曾有过这般传奇性人物,他就是孙树德。

孙树德,东北沈阳人,“九·一八”事变时和家人逃难途中失散,孤身一人流落山东。一九三九年日寇侵占山东,他上大峰山找到峰山县大队,要求参加八路军打鬼子。部队领导见他参加八路军的决心很大,并听他说是因日本鬼子侵占他的家乡,亲眼目睹了侵略者在东北烧杀淫掠的残暴行径,对鬼子非常仇恨,他还打死过汉奸,且自幼练得一身高强武功,部队决定留下他,让他干了峰山县大队的通信员。但孙树德入伍后就彻底放飞了自我。他个性独特、不拘小节,像是江湖游侠喜欢独来独往。他缺乏纪律观念,不愿穿部队发的土布灰军装,也不愿意背枪。他生活散漫,身材高大不惧寒暑,常年赤身光背,只穿一条短裤头,胸前刺有“一个人身,双手举着木棍”的图案。

孙树德刚入伍不久,峰山县大队摧毁了一个日伪据点,在其他战士正忙着清查俘虏和枪支弹药时,唯独他吊儿郎当,在据点内东跑西窜。大队领导批评道:“大家都在清理战利品,你瞎晃悠什么?”孙树德哈哈大笑:“俺和大伙一样,抓了一屋子俘虏,就等首长处理啦!”他看到站在一旁的大队长拿眼瞪着他,就拽着大队长进了另一个院子的门,还没进门就听到一间屋子里一片哭爹喊娘的声音。等大队长进屋一看,只见一屋子俘虏有的坐在地上,有的躺在角落里,也有靠着墙一动不动地呻吟着。原来他们是被孙树德把双肩骨节捏错了位,抓到这间屋里集中关起来的。

某一天,孙树德也不打招呼,就独自离开部队上了街。在路上他见到一个像是汉奸的人正迎面走来,他便从来人背后出其不意地猛然冲上去,把来人骨肩关节捏错了位。那人见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个黑脸大汉,便吓的连声说道:“我是去长清送信的,家中有八十岁的老母,没饭吃才当了汉奸,以后再也不干了。”孙树德一听是个汉奸,抬手就想打死他,但念他有八十岁的老母,便将这人带回部队驻地有峰山县大队做了处理。

后来,峰山县大队进驻尹庄日伪军据点后边的李庄。李庄距日伪据点不远,那一带每隔五天有一次集市。一天,孙树德又一次悄悄离队,到尹庄集市去了。他来到村东头一家小酒馆里坐下,正准备喝点酒。突然他看到邻桌不远处一个角落里坐着两个持枪的伪军,正在碰杯喝酒。他嘿嘿一笑,装作不在意地向他们背后走去,突然双手在他们肩上猛捏一把,那两个伪军的骨肩关节就错了位。他拿起那两条枪,把枪栓卸下别在腰间,一手抓一个伪军朝树林里走去,本来想弄死他俩。但不巧的是,却遇上了肥城抗日大队的两名侦察员,无奈,他便连枪带人的交给侦察员带走了,在回部队的路上,一个熟识的农民大爷告诉他:“昨天夜里肥城日伪军来了不少,还有好多日本鬼子,说不订又来扫荡了。”听到这一消息,孙树德相去看看。当他走到一个村子边上时,发现了两个汉奸侦辑队员,他趁其不备上前将两个汉奸放倒,将其骨肩关节捏错位后进行审问,确认消息可靠,环顾周边无人,当场打死了两个汉奸。

孙树德感到情况紧急,连忙跑回部队向县大队报告了。大队领导听完孙树德的报告,马上命令部队做好转移准备,同时派两名侦察员去侦察敌情。等侦察员回来汇报:“神佛店的日伪军正在附近村庄抓人、抢粮,老乡们正在向四面八方转移躲藏。”大队领导根据情况分析,认为敌人是合围扫荡抗日根据地,决定部队当晚转移黄河边的朱庄一带。果不其然,日伪军对我根据地大举进行合围扫荡,但因为孙树德的报告及时,峰山县大队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孙树德虽然抗日积极热情,也能完成部队交给的任务,侯政委也很喜欢他这身怀绝技、武功高强的人,但其生活作风特别松懈散漫,没有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缺乏,还经常违反俘虏政策。加之他很少吃饭,就喜欢喝酒,喝的肚子还疼。经县大队卫生所诊断,他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炎。大队领导对他多次规劝批评,丝毫没有改进,仍然我行我素。当时对敌斗争非常激烈,部队经常转移,生活十分困难,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观念。峰山县大队根据孙树德的具体情况,认为他已经不能适应作战部队的集体生活。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安排他离开部队去养病,并发给他一批粮食作为养病费用。孙树德从此离开了峰山县大队。

侯筱章非常重视开展立功活动,鼓励先进、团结中间,带动后进、团结战斗。侯筱章善于抓典型,经常以抓先进连、排、班和个人,推动工作。在战斗作风、群众纪律和群众工作等方面,树立了不少好榜样,激发了干部群众的积极进取精神,推动了各项斗争任务的完成,使整个峰山县大队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侯筱章经常深入班、排,和战士们谈心,听取对领导干部的意见,号召发扬官爱兵、兵尊干,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

据张荣光(山东宁阳人,解放后曾任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回忆:宋畔池年龄较大,身体较差,但在战争环境中,又无成家的条件。二舅经常以同情、理解的态度,与他谈心安慰,做思想工作,鼓励他“打倒日寇再安家”。彭名川(山东齐河人,解放后曾任云南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等职)脖子上长了些瘰疬疙瘩,经常溃烂流脓,久治不愈,思想很苦闷。二舅就在党的小组会上,常常劝导他要理智,要正确对待它。由于生活艰苦,营养不良,张荣光患了干眼病和夜盲症,行军、打仗都很困难。这事被二舅知道了,他就托人到敌人占领的济南,买来两盒“维他赐保命”药片,为他治疗。张荣光每当思及此事,仍然感到不己,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搞到这种珍贵的药品,是何等不易呀!(见《记侯筱章烈士》口述∕张荣光 整理郭洪声和王磊{侯筱章外甥})

在战火不断的艰苦环境中,侯筱章在做深入细致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不但积极配合峰山县政府往返于峰山县境二、三、七、八区日伪据点之间,领导峰山县武装工作部队进行反“蚕食”、反抢粮,动员人民群众坚壁清野;还在春耕大忙时节,和峰山县党政机关、军队、群众团体一起开展生产运动,将逃荒户弃种的土地耕耘播种,并帮助峰山县境的农民春耕春种;还支持峰山县政府组建被服厂、修械所,解决部队的供给问题,从而减轻大峰山区人民群众的负担。在大峰山区春荒严重时节,侯筱章不但要求峰山县党政机关、军队和群众团体不与人民群众争食树叶、野菜,让饭给大峰山区灾民;还以身作则带头节衣缩食,克服种种困难。二舅从本来就很少的口粮中,每天省出二两,与峰山县大队干部、战士以野菜、树叶、玉米芯和榆树皮代饭填饱肚子。由于操心费力时间一长,身体垮了,既是病的很厉害,二舅也从不吃病号饭。除此二舅还每年少领一套军装、两双军鞋,衣服破了自己补,鞋子破了自己缝。但是,二舅却十分关心伤病员,经常到后方医院看望慰问伤病员,有时每人送一条毛巾、一块肥皂,鼓励他们痊愈后,重返部队杀敌立功。一九四三年初,峰山县大队在峰山县境下巴伏击一辆日伪军运粮汽车,缴获了几十袋面粉,侯筱章命令供给股把面粉全部送给后方医院,改善伤病员生活。

侯筱章非常重视战时亲临战场做动员鼓动工作,那里战斗最激烈、最紧张,侯筱章就到那里去,鼓舞战斗士气,激励奋勇杀敌,夺取胜利。一九四四年春末,在峰山县境水泉峪反扫荡战斗中,日伪军与峰山县大队争夺水泉峪东山制高点,战斗打的紧张激烈之时,侯筱章迅速跑到山头阵地前面,一面命令集中火力猛烈射击,一面向战士们高喊:“要守住山头制高点,坚决打退敌人的进攻!共产党员要做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模范,誓死保卫大峰山抗日根据地,为党为人民立战功!”及时、有效的政治思想鼓动,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侯筱章非常重视做两面政权的工作,亲自在峰山县六区西野老村召集各村伪报告员开会,带头向伪军据点喊话,宣讲抗日战争形势,指明日军必败,抗日必胜的道理。当时对敌伪军工作的方针:“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准备反攻”。斗争策略是:“打击,孤立,争取瓦解”。对伪军的口号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宣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让他们假意应付日军,真心拥护八路军,为抗日出力,给自己“留后路”。但是,侯筱章对于那些叛变投敌甘愿为日军卖命的民族败类坚决予以惩处。王三楼(原峰山县一区队队长),一九四二年春叛变投靠日军。日军派其到峰山县二区组成十五人的特务队,破坏抗日,逮捕杀害抗日志士及其亲属,并狂妄的扬言数日内取峰山县二区队队长李刚(山东东平人,解放后曾任山东省东平县人武部部长)的人头。为了打掉这个日军的爪牙,侯筱章命令峰山县二区队执行铲除汉奸王三楼的任务。一九四四年三月二十九日,二区队在县大队策应下,在峰山县归德镇镇公所与归德据点之间设伏将王三楼并十余名特务抓获。针对汉奸王三楼长期为日军效命,罪大恶极,峰山县公安局在峰山县三区将王三楼予以枪毙。为加强对日军争取瓦解工作,一九四四年七月,中共峰山县委与冀鲁豫军分区商定组建日军工作队,副队长由峰山县六区敌伪工作组组长李洛夫(山东长清人,解放后曾任山东省淄博钢厂负责人)担任,配合日本人民解放同盟冀鲁豫协议会副委员长兼冀鲁豫边区参议员宫川英男(日本人,一九四五年六月七日牺牲,遗骨安葬大峰山烈士陵园)开展工作。日军工作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峰山县境日军联系,在中秋节、圣诞节、樱花节向日军内部发送宣传慰问品:揭露日本上层军国主义者驱赶士兵为其卖命侵华的阴谋,揭露侵华日军烧杀奸淫的种种罪行;指明侵华日军必败,中国抗日必胜;宣传八路军优待俘虏政策;告知日军本国亲属盼望在中国的亲人早日回归日本,激发和增强日军反战心里与思归情绪,增进日军对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和政策的认识了解。瓦解工作效果显著,峰山县境张夏火车站日本士兵大田、万德火车站日本警备队队长坂田,先后找到日军工作队联系。万德火车站的日本警务员主动参与营救峰山县六区被捕抗日志士的活动。(见《峰山抗日斗争形势的变化及如何度过艰苦岁月的》范辉撰稿;《40-45年对日寇的敌工工作》李洛夫撰稿)

侯筱章是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具有出色的军事斗争才能。面对数倍于峰山抗日武装力量的凶残日伪军和碉堡林立、封锁墙纵横的严峻斗争局面,侯筱章和他的战友们坚持把毛泽东主席的抗日游击战、持久战的军事思想和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实际军事斗争相结合,坚持“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政治军事斗争原则,团结和带领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在指挥大峰山抗日武装部队对日伪军作战中打了很多胜仗。侯筱章和他的战友们在长期困难局面下和众次危急关头,巧妙地消灭敌人,保存了大峰山抗日武装力量,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坚持到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四二年夏季,峰山县大队在皇姑井一带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皇姑井,位于县城东南十五里,三面都是山,因有一口老井和唐朝黄帝姐妹有关的历史传说而得名。一九二七年前后,该村就有党的活动,群众基础条件好。抗日战争爆发后,皇姑井村的老百姓积极支持抗战,成为游击区的根据地。驻守长清的日伪军对皇姑井的百姓恨之入骨,在当时只要说是皇姑井村的人,就有可能面临死的危险,但村里的老百姓没有害怕的,依然积极拥护抗日武装,为了保护藏于村里的抗日县大队干部、战士,村民外出时,都称是“白王庄”人,实际上,“白王”庄正是“皇”字拆成。

翌日,日寇发现峰山县大队在皇姑井一带有活动的迹象后,便立即聚集五百多名日伪军向皇姑井扑来。此时的峰山县大队仅有一百多人,加之区小队,算起也不足两百人。面对三倍与我的日伪军,侯筱章政委、宋畔池大队长在认真分析形势后,立即组织群众转移,果断地指挥部队转移到皇姑井西面的山上,凭借三面山势的有利地形,利用日伪军尚未摸清我军实际兵力时机,把日伪军引向埋伏地点,狠狠地痛击日伪军。

战斗打响,侯筱章、宋畔池各带领一部分战士,投入战斗。他们采取正面顶住,侧面迂回出击的战术,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日伪军引到皇姑井西山下,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日伪军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侯筱章、宋畔池沉着地指挥着战斗,等日伪军从山下向上爬的累了、近了、才下命令,让战士们瞄准日本鬼子狠狠地打。侯筱章大声喊道:“要节约子弹,没有子弹就拿石头砸!”刹那间,石头像冰雹子似的,向日伪军的头上砸去。山坡上传过阵阵叽哩哇啦叫声,日伪军鬼哭狼嚎的纷纷滚下山去。

战斗从午后一直持续到傍晚,战士们居高临下把手榴弹投向敌群,当日伪军退下去的时候,战士们便把手榴弹盖打开放到眼前,当日伪军又上来时,用尽全身力气把手榴弹扔向敌群。随着一声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鬼子伪军被炸的不敢再往山上进攻。在临近黄昏时,日伪军害怕晚上作战,不得不趁着夜晚来临前抬着鬼子的尸体灰溜溜地逃走。此战斗被世人称之为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皇姑井保卫战”。

一九四二年秋,日伪军从峰山县境归德、崮头、石岗出动,进行大扫荡。峰山县大队从峰山县境坦山向大峰山区转移,在峰山县境大桥西村的杨庄与日伪军遭遇,日伪军当时约有两千余人,并有骑兵,日伪军从左右两侧向峰山县大队阵地迂回包围,战斗形势非常严峻,敌我力量悬殊,对峰山县大队极为不利。侯筱章沉着冷静,当机立断,命令峰山县大队抢占附近的一座山寨,山寨叫大桥寨,也就是梯子山寨,在现在的孝里镇东。

梯子山寨海拔四百米,此山连绵起伏,是群山中的一座山,其他三面都有深谷相隔,山顶有三平方公里。山上有古时候的寨墙依山势而建,与齐长城建筑风格相同,宽两米到三米,高三米到六米,大部分垒成内外两道墙,高的一层紧邻悬崖,上面留有垛口,并设有瞭望口和射击口;内墙垒有台阶,可以登上寨墙。在山寨东北、正北、和西侧各设寨门一处。整个寨墙巧妙建设于悬崖陡壁之间,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不到近前很难区分出是城墙还是自然山体悬崖,站到周围石墙上向外观望,四面群山环绕,视野宽广,形成天然屏障。山顶周围大部分都是悬崖绝壁,梯子山寨属大峰山根据地部分,离中心区很近,便于突围后迅速在山上转移,日军的骑兵使不上劲,日本鬼子和伪军不擅长爬山,日伪军夜间不敢进攻,这就是侯筱章抢占这座山寨的意义。

下午三时左右,峰山县大队全部占领山顶阵地后,日寇也从四面八方逼近山角下,对着山寨开炮。炮弹打在悬崖的岩石上,炸出一片片的石花,飞石像冰雹一样射向山下,日伪军在机枪掩护下,不断向山上冲锋。日伪军开炮时,战士们躲在厚厚的石头寨墙后面,炮火一停,日伪军就会往山寨上爬,我军战士立即狙击,打得日伪军连滚带爬,无法靠近山寨。

凭天险地势战士们多次打退日伪军的进攻。日伪军对我军实施了包围,妄图把我军困在山上。面对重兵包围的险境,侯筱章下令天黑后沿着山上小路,立即向双泉黄鹂泉一带转移。侯筱章挺身坚持站在最前沿,沉着地指挥作战,掩护峰山县大队成功突出了重围。战斗中,侯筱章肩部、腿部三处负伤,仍坚持战斗,不下火线。侯筱章沉着果敢的战斗作风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部队的战斗士气。此战斗被世人称之为“大桥寨遭遇战”。

一九四二年冬,日伪军长途奔袭峰山县境庄家庄,合围峰山县大队。侯筱章与宋泮池当即命令迅速突围,口号是“撤出三华里就是胜利!”迅速脱离合围中心,使峰山县大队只打一路敌人,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战斗的主动权。一九四三年初,峰山县大队住高家崖,遭数股日伪军合击包围,在千钧一发危急时刻,侯筱章毅然命令三连一排向敌人冲锋,把敌人引向一侧,峰山县大队保护峰山县党政机关从容撤到峰山县境葛条峪南山,脱离了包围圈,安全转移。

一九四四年四月二日晚间,中共峰山县委县政府及县大队驻扎郭家峪、薛家峪、三合庄等几个村庄内,由于汉奸告密,四月三日佛晓,三百多名日军、一千多名伪军和伪长清县警备大队分三路即一路由三官庙经张家庄向西到郭家峪、一路由李家店、地楼村向南到郭家峪北峪、一路由马东街向三合庄的东北向其合围而来。峰山县党政机关及县大队共有一千余人被围,侯筱章等峰山县主要领导都落在了包围之中,跟随身边的警卫员紧张的说道:“政委,敌人来者不善。”侯筱章笑笑说:“不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但战斗人员仅六百余人,敌我悬殊较大,还要保护群众,情况十分危机。面临险境,侯筱章政委、宋畔池大队长立即下达作战命令:三连负责掩护县委、县政府和群众转移;一连、二连占领村东、村北高地和有利地形,阻击敌人。随后侯筱章又命令张立信、张澄秋:“你们带三连掩护县委、县政府机关和群众转移,我和老宋带一连、二连在这里牵制敌人,掩护你们转移。”“好,我们立即组织群众转移。”张立信、张澄秋提着枪向村里跑去。

按照作战部署,一连占据郭家峪东面、南面两处高地,构筑了简易工事,负责反击从万德、张夏方向的来犯之敌;二连占据北山阻击北侧之敌;三连掩护干部群众借着黎明前的夜色,沿着村西大沟向西南双泉山区转移。

此时候筱章去了一连阵地,宋畔池去了二连阵地。

从早晨八点至下午两点,战斗仍在激烈的进行着,二连阵地突然失守,日伪军由南向北包围了郭家峪。日伪军众多、力量强大,炮火很猛,侯筱章当机立断,命令一连掩护部队向小尹庄突出重围,撤出战斗。郭哲生、王锦率领一连扼守着通往小尹庄的咽喉要道—郭家峪北峪。阵地上战士们杀红了眼,先后打退日伪军七次进攻,毙伤日伪军一百多名。为掩护部队撤退,三排长赵自洪带一个班共十三名战士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手榴弹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打完,他们就拿石头砸,石头没有了就和鬼子白刃格斗,进行肉搏战,终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然而刚从包围圈撤出的突击部队在转移到马上南垭口时,又遇到在此埋伏的日伪军。侯筱章、宋畔池面对伏击的日伪军,沉着指挥,他们将部队分成两部分,一连组织力量杀出一条血路,夺取前面的至高阵地;二连占领有利位置,阻击后面的追敌。我军腹背受敌,战斗异常惨烈。宋畔池通过望远镜忽然看见在日伪军身后出现了手榴弹爆炸的火光和县大队战士战斗的身影,日伪军也被身后突然出现的部队给打蒙了。原来是三连部分战士和区武工队,他们掩护群众安全转移到双泉大山里后,又打了回来。

“同志们,冲啊!”侯筱章、宋畔池一前一后带着大家冲过山哑口,部队最终突出重围,安全转移至双泉五眼井根据地。此战斗被世人称之为“郭家峪突围战”。据张澄秋、张立信(山东肥城人,解放后曾任黑龙江省文教办主任等职)、张荣光、郭哲生(山东肥城人,解放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二局局长等职)、彭名川、董文江(山东长清人,解放后曾任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等职)、范辉(山东长清人,解放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机部中共北京三所党委书记等职)、张润德(山东长清人,解放后曾任北京市警卫一师副政委等职)、杨志(山东长清人,解放后曾任江苏省南京市委工交部部长等职)、董鲁展(山东长清人,解放后曾任中共辽宁省辽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张振峰(山东长清人,解放后曾任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等职)、刘活源(山东肥城人,解放后曾任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等职)、王秀峰(山东长清人,解放后曾任中共湖北省武汉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党委书记等职)、高勇(山东齐河人,解放后曾任湖南省长沙科技大学训练部副部长等职)等同志讲:我的二舅面临强敌和危急关头,表现出高度灵活的指挥艺术,二舅镇定、机智和果断的作战风格,直到今天忆起,仍令人肃然起敬。(见《关于侯筱章烈士在峰山县抗日斗争时期的回忆》张立信撰稿;《战友们追忆侯筱章烈士》{口述∕董文江 范辉 郭哲生 张润德 整理郭洪声)

根据老同志回忆和有关资料记载,峰山县大队在“郭家峪突围战”中,曾经涌现出了许多人民群众无畏舍命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动人故事。

盲人无畏救伤员:张董氏(张西生的妻子)抱着孩子路过郭家峪,遇到打仗,便躲进路边的小石屋。盲人张西太是个算命先生,这天他到郭家峪去算命,回来时也遇到打仗,他便也躲进了路边这个小石屋。枪声停了,他们走出小石屋。战地到处弥漫着令人窒息血腥味和硝烟味。张董氏发现远处地堰下有两个躺着的伤员后,告诉张西太:“先生,那边地堰下躺着两个伤员。”张西太问:“是八路军还是皇协军?”张董氏说:“看不清。”张西太说:“你过去看看。”“俺不敢。”张董氏犹豫了。张西太说:“走,你领俺过去,你看看,是八路咱就救,不是八路咱就不管。”就这样,张董氏用一只手牵引着张西太的竹竿,引领着张西太到了伤员那里。躺在地上的两个伤员一个叫刑庭正(长清正坊村人),一个叫侯祥礼(菏泽郓城人),都是峰山县抗日大队的战士。张西太就问他们:“你们是八路还是皇协军?”过了一会,邢庭正才断断续续地答道:“我们是‥是‥是峰山‥峰山大队的…”稍后邢庭正接着说:“老乡,你先救‥救他吧,他伤重。”邢庭正把手指向侯祥礼说:“求你们先把他救下去吧!”张西太说:“你要是说瞎话,就是把你们背下山,俺也往村里报告,让民兵弄死你们。你们要是八路,俺豁上这条命也把你们救下山去。”邢庭正赶快答道:“老乡,差不了!…”张西太说:“行吧,你是八路军,俺就救你们。”张西太就蹲了下来,让张董氏把侯祥礼连拉带拖地弄到他的背上,张董氏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牵引着竹竿领着路,张西太背着侯祥礼踉踉跄跄的行走崎岖不平蚰蜒似的小山路上。在路上,张董氏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牵着张西太,她还要尽力保持平衡。下山的道路有的地方还非常狭窄,但能够让盲人张西太保持走步稳定。张董氏协助张西太把侯祥礼背到山下马东北岭义合庄的南边一个土屋里。进屋后,张董氏把孩子放一边,然后一手抱住侯祥礼的腿,一手垫在他的腰下,慢慢地把侯祥礼放下,等放下侯祥礼的时候,张西太和张董氏几乎累昏过去。但张西太和张董氏又返回把邢庭正背了过来。张西太背起第一个伤员时,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累的满身淌汗,连续背了两趟,近六里多路。一个盲人,一个小脚女人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冒着随时被杀头的危险,救助与自己无亲无故的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陌生伤员,他们对共产党的信念是何等的坚定,他们对八路军是何等的热爱啊!

百姓舍命救伤员:激烈的枪声停了,但人们却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惨烈的战斗,战场上很多的战士在地下躺着,横七竖八,有的已经牺牲,有的则默不作声,到处弥漫着令人窒息的血腥味,可见战斗是多么的残酷。根据地的乡亲们有的在哭泣,他们擦干烈士身上的血迹,将烈士掩埋。为了抢救八路军重伤员,郭家峪的郭延柏、郭延平、郭延东、郭延金主动组织起了担架队抬着八路军重伤员往马山南头小尹庄一带转移。转移途中,在庄家峪北面的一个山沟里却和另一股日伪军相遇了。日伪军包围了他们,他们四个人中牺牲三个,即郭延柏、郭延平、郭延东牺牲了。郭延金没有牺牲,后八路军重伤员都被郭延金掩护了下来。

百姓扒土救伤员:峰山县大队在撤退时,其中有两名八路军伤员被日军抓住了,这两名八路军伤员面对日寇宁死不屈。日本鬼子恼羞成怒,把我两名八路军伤员拖拉到庄东一块地里,然后挖坑活埋了这两名八路军伤员。日本鬼子走后,张希山的妻子张董氏(长清房庄人)和张永珠的妻子张刘氏两位老太太一面哭一面用双手去扒土,要把这两名八路军伤员从土坑里挖出来。她们扒啊、使劲地扒啊,手磨出了血泡,但她们还是不放弃的扒。最终她们把这两名八路军伤员从坑里挖了出来。挖出来后这两名八路军伤员还有点气,但在当时没人会做人工呼吸,这两名八路军伤员没能救活过来就牺牲了。

“郭家峪突围战”峰山县大队牺牲干部战士三十余名。中共峰山县委县政府及峰山县大队在马东召开了追悼大会,侯筱章书记、张澄秋县长讲了话。

在会上,部队把帮助救助、运送、抢救八路军伤病员的人民群众请到台上,张澄秋亲自给张西太等人民群众戴上了大白花。

战争年代,共产党八路军和人民群众鱼水相依的军民关系及其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仍然使人震撼,感人肺腑,这充分证明了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是人民群众的靠山,人民群众是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生存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见《大峰山根据地人民群众舍命救伤员二、三事》李士民整理)

为支援冀鲁豫军区反扫荡,一九四三年秋,侯筱章率领大峰山抗日武装部队全面发动军事攻势,打击牵制日伪军,并相继发起攻打峰山县境高家崖、广里、孝堂山、四台寺、七贤庄、古城据点等战斗。侯筱章善做调查研究,为确保每一个战斗的胜利,战前侯筱章都会做详细调查和周密部署,做到知己知彼。

攻克高家崖据点。高家崖位于五峰山南,莲花山西,地处肥城至济南的阳关大道中间,到济南或去肥城各七十余里。峰山县大队选定攻打日伪军安在大峰山抗日根据地中心区高家崖据点,不但对济南和津浦铁路的日伪军威胁震动大,而且对策应冀鲁豫军区反扫荡的作用也大。

攻打高家崖据点决心下定后,侯筱章带领郭哲生、杨宏可侦察了高家崖据点的敌情地形,画出据点地形示意图,并亲自拟定了作战计划,召开连以上干部军事会议,下达具体作战部署:一连主攻。三连做预备队。二连一部埋伏润雨泉山口,阻截张夏据点增援之敌;一部埋伏孙庙,准备打击万德据点增援之敌。七区中队埋伏小岭,阻击圣佛火车站据点增援之敌。四连布防褚科,拦阻崮头、苾村铺据点之敌。三区中队布防黑峪,准备打击马庄据点增援之敌。明天夜里十二点发起进攻。

战斗打响后,侯筱章亲临战场指挥一连向高家崖据点发起猛烈的进攻。在机枪、小炮、手榴弹的火力掩护下,突击队迅速把云梯竖在西南角围墙上,爬上围墙后,和日伪军展开了肉搏战。后续部队也紧跟着上了围墙,跳进院内和日伪军激烈拼搏。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冲杀,将日伪军全部消灭,活捉日伪军中队长陈振生,除打死打伤的外,俘虏日伪军六十余人,缴获各种武器六十多件。

攻克孝堂山据点。孝堂山原名龟山,春秋战国时称巫山。《左转*襄公十八年》载“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即此山。自汉代在山上建享堂,世人谓之孝子堂,随将此山称为孝堂山。后人附会为“二十四孝”之一郭巨墓祠。石祠约建于公元一世纪东汉初年,为我国现存最早地面房屋建筑,是研究我国建筑学的重要实物资料。是汉代社会生活和我国绘画史的珍贵实物资料。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孝堂山《郭巨埋儿的故事》闻名天下。

大峰山抗日根据地中心,就在孝堂山东南部的山区。一九四0年六月中旬,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至八月下旬,八区以伪区长张鹤泉为首的反动分子,为维持其统治,网罗三十余人,在孝堂山下(孝里铺)安设了据点。在孝堂山下济平公路旁设的据点,就等于在根据地中心地带楔入一根钉子,卡住了根据地咽喉,组塞住峰山县党政军领导去泰西特委必经之路,严重影响根据地的安全。

一九四三年下半年,中共峰山县委决定拔掉这颗钉子。时任峰山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的侯筱章,根据县敌工部提供的情报,了解到孝堂山据点伪军小队长赵绪汉原是他在肥城县独立营工作时手下的一个排长。基于这个情况,侯筱章与大队长宋畔池制定了先瓦解争取伪军投降,如果拒不投降再强攻的两手作战方案。智取孝堂山据点方案确定后,峰山县委先派敌工部长范辉将赵绪汉诱出据点,侯筱章政委面对面地对赵绪汉进行了教育,从历史典故讲到了民族气节,从政治形势讲到了日寇必亡的趋势,只讲得赵绪汉心服口服。赵绪汉回到据点,动员伪军乱打枪和扔手榴弹,并打开围子门接进我军,烧掉据点,后他带领伪军小队六十余人全部投降。这就是八十年前发生在孝堂山下,峰山县大队没有打一枪一弹,便拿下了孝堂山据点的鲜为人知的革命斗争故事。

浏览:2750次

评论回复
  • 董云凌

    2022-01-17 董云凌

    你好王军,我是你文中提到的董鲁展的小女儿,很高兴认识你,看了你的文章很感动,为烈士有这样的好后人高兴。我在《长清党史资料汇编》看到过候筱章烈士的事迹,他是1943年的峰山县委书记,书中首页列有历届抗战的县委书记照片,而他却只有画像,没有照片,很可惜,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