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侯筱章后人来阳谷看望95岁老党员王高生——一场76年后的特殊“团圆“(文图/记者张承斌)

王军律师 发表于2021-11-27 22:36:14

1638023806(1).png

10月15日上午11时许,阳谷县郭屯镇前梨园村老党员王高生家里来了一批特殊客人,他们一行五人与王高生素未谋面,当天一早专程从济南赶来探望他,并给他带来精心准备的礼品。他们是谁?和王高生老人之间有什么特殊的渊源?经过记者现场采访,这场特殊“团圆”背后的故事也浮出水面。76年前24岁侯筱章血洒蛮子营侯筱章,又名侯承寿,1921年生于历城县(现济南历城区)洪家园村。1934年,13岁的侯筱章考入济南师范学校读书,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读书期间,他接触了革命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卢沟桥事变后,侯筱章弃学从军,奔赴泰西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队伍,在部队先后担任过班长、排长、游击队长等职。1939年,侯筱章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二营六连政治指导员,1940年调任长清县独立营总支书记、营教导员。1941年,年仅20岁的侯筱章调任峰山县大队政委、县委书记。大峰山抗日根据地位于泰山西部,是抗日根据地东西交通枢纽。日军为达到消灭大峰山抗日武装力量的目的,采取“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的“铁壁合围”战术,集结兵力进行大扫荡,对当地军民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侯筱章和中共峰山县委县政府及县大队其他同志带领峰山县境内军民顽强坚持斗争。他将毛泽东抗日游击战、持久战的军事思想与大峰山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带领县大队和各区小队主动出击,接连攻占崮山头、高家崖、广里、七贤庄、古城等多个敌伪据点,打了多场以弱胜强的漂亮仗,巩固发展了抗日根据地。至1944年,峰山县大队也由一百多人发展到六七百人,是泰西根据地抗日力量发展最快的根据地。侯筱章也被战士称为“文武双全、军政兼优”的好政委。1944年8月,侯筱章任中共茌平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根据中共茌平县委党史办公室编制的《风云激荡》这一历史资料记载,侯筱章到任后,领导全县抗日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开展民主运动,使全县武装力量迅速发展,根据地巩固扩大,为全县的最后解放奠定了基础。1945年8月,为加强武装力量,侯筱章调任运东军分区六团政委,根据上级部署,率部参加了解放茌平的战斗。茌平县解放后,侯筱章率领六团在茌平、博平一带清缴残敌。同年年底,在带领六团执行强攻茌平七区蛮子营顽敌据点战斗任务中,不幸中弹牺牲,为茌平的解放献出了生命。76年后烈士后人看望王高生时间回到2019的一天。这天,侯筱章大姐侯桂章的小儿子王军在一个“革命烈士后人”微信群里发了一个帖子,内容是关于舅父侯筱章的革命往事。帖子发出后,同在该群的王风芝很快和他联系,表示知道侯筱章牺牲的地点,还知道阳谷王高生老人是侯筱章生前部下,侯筱章中弹时,王高生还曾经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营救。“舅父牺牲时还很年轻,他到底怎么牺牲的,我们从史料中知道得不多,所以了解这个情况后我很激动,就想赶快去拜访一下王高生老人,一来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二来听老人当面讲述舅父的革命故事。”侯筱章的外甥王军说。后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拜访计划不得不延迟,直到今年10月15日才得以成行。10月15日上午10时许,王风芝按照约定时间来到聊城公园等待王军一行,会合后便一起向王高生家出发。上午11时许,王军一行五人(侯筱章的外甥王军和王磊,侯筱章的侄子侯秉岭和侯秉智,侯筱章的侄孙侯永)来到阳谷县郭屯镇前梨园村王高生家门口,此时,王高生老人热情地出门迎接,双方的心情都很激动。“侯政委人很好,既有文化,又关心战士,战士们都很待见他。那时候,他见了我就喊‘小王’,非常亲切。”寒暄过后,已经95岁高龄的王高生打开记忆的匣子,和大家讲述与烈士侯筱章相处的点滴。老人看着侯永说:“当年,侯政委和你身高差不多,长相很有英气。”攻打蛮子营敌据点时,王高生才19岁,虽然战斗已过去70多年,回忆起侯筱章牺牲的情形,他依然记忆犹新。“当时三营的战士们冲进敌人的据点后,敌人就从里面逃了出来,追出来后,侯筱章看到据点东边的‘围子壕’有几个人影,就带着通讯员过去查看,没想到对方是汉奸,朝着侯筱章直接开了枪。”王高生说。当时,他距离侯筱章只有200米,听到枪响后,他马上跑了过去,和另一名紧随其后赶到的战士一起将侯筱章搀扶到了安全地带。而此时,侯筱章已经牺牲。消息传开后,战士们都很悲痛。说到这里,王高生老泪纵横,并轻声啜泣。“想起过去的事情,我就会想起他,每次都想掉泪。”两家后人约定以后常来常往采访中,王军告诉记者,实际上,姥爷一家可谓满门英烈:大舅父侯少章(又名侯承富,共产党员)牺牲于1941年,生前担任八路军某部营教导员等职;二舅母陈芳贤(侯筱章之妻,共产党员)牺牲于1946年,生前担任冀鲁豫边区妇女干部等职;三舅父侯幼章(又名侯承安),1941年奔赴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队伍,后因腿有残疾,回到家乡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姨妈侯慧章(共产党员),1943年与其二嫂同赴抗日前线,参加八路军,成为坚定的革命者;姨父郭少英(共产党员),曾担任中共运东地委和泰运地委组织宣传部长兼清博县委书记、中共聊城地委副书记兼地区行署专员等职;小舅父侯毕章(又名侯承泰,共产党员),解放后就职于济南市历城县委县政府。侯筱章的外甥王磊退休前曾任山东省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他听完王高生老人的讲述,很有感慨:“我们都没有见过舅父本人,今天听老人讲述舅父的这些故事,我们很受触动,对舅父的认识也更深刻了,不虚此行。”交流过程中,当得知王高生老人现在不仅衣食无忧,还享受着“老党员补助金”和“高龄津贴”等待遇,王军一行感觉非常欣慰。“老一辈的情谊弥足珍贵,两位老人家是出生入死的战友,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侯永对王高生的儿子王建龙说。对此,王建龙十分赞同:“这是一场特殊的缘分,你们能专程来看望老爷子,我们非常感动,以后一定要常来常往。”■记者手记特殊团圆背后的真善美76年的时光,一头连着枪林弹雨的激烈战场,年仅19岁的王高生正搀扶着中弹的侯筱章撤下火线;另一头连着其乐融融的团圆现场,侯筱章的后人们和95岁高龄的王高生相聚一堂,相谈甚欢。76年的风霜雪雨,未能吹散两个注定有联系的家庭,这背后,有侯筱章烈士为国捐躯的大义凛然,有王高生勇敢相救的奋不顾身,有烈士后人知恩图报的质朴善良,有王风芝搭建桥梁的一腔热忱。这些凝聚着人性美丽光辉的品格,最后一起促成了这场特殊的团圆。这样的真善美,拥有足够打动人心的力量。如果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样的重逢无疑更具特殊意义,因为它掠过了沧海巨变,跨过了岁月长河。我们期待这样的相聚只是起点,会有更多故事未完待续……张承斌


浏览:3365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