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兵妈妈在朝鲜的小故事

老马刘卫平 发表于2022-03-20 20:33:45

护理伤员

1951年春末夏初,77师文工队接到上级命令,抽调部分队员去卫生所做护理工作。

战场上,部队官兵一般轻伤都不下火线,卫生所设在山沟里,伤病员大都是重伤员。残酷的战争使许多的战士致伤致残,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妈妈和许多战友表示,一定要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坚决完成任务。

妈妈和许多文艺兵,当时都只有十来岁,个子矮、力气小,二人抬的担架,要三人或四人才能抬动。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让伤员再次受到伤害。碰到有的伤员伤口溃疡,疼痛难忍在呻吟时,妈妈和文艺兵,一面为他们清洗伤口,一面讲个笑话或唱个歌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希望能减轻他们的痛苦。妈妈和文艺兵为伤员喂水喂饭,端屎端尿,鼓励他们战胜伤痛。伤员也表示要积极配合治疗,养好伤争取早日重返前线。

治好夜盲症

平金淮阻击战时,部队伙食很差,经常以炒面和野菜充饥,广大指战员普遍营养不良,患夜盲症的为数不少。妈妈说,文工队也有不少人患上夜盲症。为了防治夜盲症,从后方调来各种药品,其中以服用多种维生素效果较好。许多文艺兵,当时就是服了多种维生素才恢复视力的。值得庆幸的是,文工队和部队在真莱洞驻扎的时间比较长,许多人患夜盲症期间,部队没有调防,没有夜行军。否则,夜行军夜盲症没法上路。由于部队重视,治疗及时,文艺兵大都康复了。

过河

在朝鲜行军时,一般都走公路,但有时为抄近路,也会翻山越岭走小路,不过就是要随时注意防空。夏天用树叶野草进行伪装,冬天把棉衣反穿进行伪装。行军的日子里,宿营地绝对要远离公路,因为目标很易暴露,遭敌人袭击。

妈妈的战友杨于涵回忆,"有一次行军结束,在走向宿营地时发生了一件使我难忘的事。那是在一个冬天的傍晚,宿营地选择在离公路较远的河对面,当我们来到河边时,只见河上架着一座有多处连接的独木桥,河里有一条约可容纳四五个人的小破船。我们文工队女同志多,胆子都比较小,队长决定男同志走桥,女同志乘船。有几个女同志就开始上船了,我和贾风雨说,这么多女同志靠这条小破船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河对面,我俩就商议决定不乘船而去走桥。刚上桥还不觉得怎样,可是走了一段就感觉有点心慌了,两腿开始打颤,怎么办?我们后面还有人跟着,决不能后退。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候又传来惊叫声,原来由于船上有洞,载人后水从洞中灌入,使船下沉。船上的战友都泡在了冰凉的水里,这滋味是可想而知的了。还好总算老天有眼,河水不是太深,要不然小命也要搭上了。因为水流很急,弄不好极有可能被水冲走。在这危急时刻船上竟然传来了歌声,“我们在火里不怕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这是四分队的陆彬在唱歌。这充分体现了我们文艺战士临危不惧的乐观主义精神。我和小贾被深深感染了,就壮着胆子走走爬爬,终于到达了河的彼岸。"

没有盐的日子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对于人们来说,是最普通不过的了,几乎每天人们都离不开它,人人都能享受。可是谁能想象没有盐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妈妈告诉我,在朝鲜战场上经常吃不上盐,那个滋味不好受,那个日子很难过。

朝鲜由于战争环境恶劣,再加上适逢雨季,运输更加困难,物资奇缺,供不上盐的日子并不少见。

在断盐的日子里,妈妈和这些文艺兵们,一餐两餐还能混得过去,一天两天就难受了,一连好几天就更别说了。大家到开饭时就没了食欲,个个显得无精打采的,心中老想着什么时候能有盐吃,哪怕是一丁点儿也是好的。妈妈说,她们这些文艺兵曾吃过不放盐的黄豆,本来黄豆是一道很美的菜,可是没了盐就变了味,开始吃两口还可以,吃到后来就觉得有没滋没味的,再到后来看到黄豆就不想吃了。司务长想方设法从朝鲜老百姓那儿买来咸鱼,每次做菜时放上一小块,让菜带有一点咸味,这样,妈妈和文艺兵每天吃的菜都带一股鱼腥味,可是只要有一点咸味,哪还顾得上腥不腥呢。

根据母东赵秀珍口述、相关资料整理2020、7、23

浏览:113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董云凌
    董云凌
  • 老马刘卫平
    老马刘卫平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