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平反后仍过着俭朴的生活,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看到两位老人生活那么俭朴,就说:“大爹,你现在有工资保障了,就把生活适当改善一下吧。”伯父笑着说:“这不很好吗?比以前趴马架子草窝吃树叶强多了。”记得当时伯父穿的一件深青色的家织粗布夹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件衣服是1949年他回来时就穿着的,后来一直到他去世还经常穿。
伯父生活虽然很简朴,但是经常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钱向灾区捐款、接济周边生活困难的人家、资助困难家庭学生上学。
伯父还对学校的教育非常关心,平反后,他经常到学校给学生们作革命传统报告,讲革命故事,要求学生们牢记革命前辈的功绩,学习他们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
夏日傍晚,伯父在桥头乘凉,他的身边总是围着很多人听他讲革命时期的故事:长征时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突破腊子口,等等。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但他讲的都是别人的故事,从不讲自己的事儿。
面对现实,伯父敢于直言。一次县领导到公社检查工作,中午就餐时,出于对伯父的尊敬,请他一同去吃饭。伯父去了后看了看,说:“败家子作风,我们那时候到下边去工作,都是和老百姓一边干农活,一边就把任务布置下去了,你们倒好,坐着小汽车来,又吃又喝,这怎么行呢”。说完,转身就走。我听了后说:“这是时代不一样了。”伯父生气的说道:“时代不一样也不能那么奢侈!”还有一次,伯父去县里开老干部座谈会。会上,别人只说好听的,唯独伯父只提意见,说:“成绩是肯定的,但也不能只唱赞歌,我要提点意见,你们建了那么多高档办公楼,就像前面那座磨光石墙面的办公楼,有必要建得那么高档吗,如果省出钱来,可以建多少所小学,盖多少工厂啊!”有一位老干部听后对伯父说:“时代进步了,这没什么不应该的。”伯父立刻反驳说:“你不要只说好听的,我们这些老同志应该在年轻一代后背上适时的猛拍一掌,让他们有所警惕才好。”伯父就是这样,自己认为不对的事儿,敢于直言。
还有一次,大哥从日本工作回来,在家里说起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说日本的科技如何如何发达,环境如何如何好,说着说着,突然间伯父猛地一拍桌子,指着大哥说:“闭嘴!你知道日本鬼子在中国杀了我们多少人!你还在这里给他们涂脂抹粉,唱赞歌!”大哥吓了一跳,低下头不敢再说话。我在一旁连忙说:“大爹是经过抗日战争的人,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自己又受过日本鬼子的酷刑,怎么能忘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改变对他们的看法呢。”
1986年,北京郊区昌延县编写党史,几个负责人特地来中韩找到伯父,并请伯父回他们那里去参观,伯父听说后又激动又高兴,答应他们一同回去。昌延县里,伯父当年发展的老党员们听说八路军的那个大老王还活着,并且还要来看望他们,都很高兴。到达当天,这些老党员们大清早就出门跑出五六里路,爬到山头上远远眺望,等着迎接伯父。见到伯父后,老同志们互相拉着手,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他们簇拥着伯父回到村里,村里的街上挤满了人,都是来迎接伯父的,几个老人拉着他的手进到屋里,坐上炕头,回忆起当年的抗战经历,一谈就谈到深夜。可见,在战争年代艰苦岁月里建立起的感情是多么的真挚!后来,当地的报社、电视台还对伯父做了访问,现在的昌延县档案馆里还有伯父事迹的详细记录。伯父在那里一住就是好几天,临走时,他把自己身上带的钱全部都给了当地的孩子们,并说让他们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争光。昌延县的老乡们则精心挑选了一袋板栗让伯父带回,说是“一颗栗子一颗心,送给当年的亲人八路军”。
这之后,伯父还在大哥的陪同下到北京去看望了当年跟他一起战斗过的老战友,其中有黄叶(前文所提,与伯父一起被日军抓捕后又一起逃出的那位同志,曾任国家有色金属工业部部长)、黄忠(曾任国家体育部部长)等同志。记得大哥对我说,当时他们见面后都是手拉着手热泪盈眶,可见当年建立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这些老领导当时还对大哥说:“你父亲是开辟北京郊区革命根据地的大功臣,你一定要好好照顾他。”
伯父就是这样一个是非分明,敢说敢当,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无限热爱的人。
1992年,伯父患肝癌被送进医院。当地政府派人来看望伯父,并通知医院,用最好的药为伯父治疗。住院期间伯父病痛加重,但他总是强忍着,从不出声,只能看到他忍痛的表情和动作。住院没几天,伯父从药品说明上得知自己患的是绝症后,随即把点滴针头拔出来,放弃治疗,医生和家人们劝他,但他坚决不同意继续治疗,并说:“省着那些钱吧,治也无用。”回到家里,亲人们看到他病痛的样子就在一旁偷偷地流泪,伯父看见了,就说:“不要哭!人吗,最后谁不走这条路,生死是自然规律,我死后你们也不要大操大办”。
1992年8月,伯父与世长辞了。他是盖着党旗走的,是怀着一颗对党无限忠诚的心走的,这是党给他的最高荣誉,伯父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伯父经常说的一句话。伯父是千百万革命先辈中的一员,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辈们优良品质,让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怀念伯父。
(撰文:王正斌)
浏览:99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