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气长存 光昭日月
1897年12月2日,刘谦初出生,父亲给他取得乳名为“光”,希望他长大成人后有所作为。刘谦初小的时候,父亲常为其讲《水浒传》、《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在父亲的故事中他渐渐长大,初步养成嫉恶如仇、反对奴役、敢报不平、同情百姓的性格。8岁时,他进入村里的私塾读书,私塾先生许庆霖给他起了学名“刘德元”,字“乾初”。课余时间,刘谦初自学了《孙子兵法》、《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书籍。
1913年,刘谦初参加知务中学入学考试被录取,这是一所由美国基督教浸信会创办的教会学校,主要开设《圣经》、《数学》、《英语》、《国文》、《历史》、《地理》等课程。面对学校繁杂的课程,刘谦初明智地采取了中外兼蓄、批判接受的态度。他喜读历史上有关治国和改革家的论著,喜读岳飞、文天祥等人的爱国诗词,而且喜欢写诗词。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刘谦初在知务中学的学生会上发表演讲,斥责袁世凯窃国殃民,并模仿《满江红》的格调,填写了一首讨袁词:“心潮起伏,莽原上,玉龙翻飞。举目望,放喉高歌,情怀激越。千年帝制已归去,四亿神州向共和。须警觉,有人开倒车,蹈覆辙。袁世凯,复帝制,新青年,举干戈,跨骏马直捣袁氏巢穴。壮志饥餐国贼肉,笑谈渴饮袁凶血,待到国体重光日,奏凯歌”。强烈谴责袁世凯。刘谦初偕同刘维汉等13名同学,奔赴青岛,参加了讨袁大军,被编在第三支队的炮兵团。刘谦初任团部司书,后任队部书记,随军参加了攻克潍县的战斗和攻打高密城的攻城战斗。讨袁斗争取得胜利,刘谦初等同学却被学校以违章乱纪为由驱逐出校门。
1918年,刘谦初以优异成绩考入齐鲁大学,他对所学功课均悉心揣摩,成绩优异,他的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在课堂上讲读。“五四运动”爆发后,济南大中学校的学生组织游行示威,刘谦初积极参加,带头高呼“誓死收回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惩办卖国贼”,参加街头演讲,散发传单,唤起广大群众的反帝爱国热情。
刘谦初大学毕业后,经人介绍,任教于山东黄县崇实中学,主讲《国文》和《历史》。教学之余,刘谦初喜欢阅读鲁迅和胡适提倡白话文的论文。这年,刘谦初参加了基督教上海圣教书报公会的征文比赛,题为《我的二十世纪宗教观》,获得第一名。依据比赛规则,获得燕京大学的入学资格。
在燕大,他接受并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并发起成立《燕大周刊》,组织撰写了《中国国民性的观察》、《武力不能统一今日的中国》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文章,把周刊办得红红火火。才华横溢的刘谦初被称为燕大才子,在同学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1923年6月,经方伯务、范鸿劼(二人均是共产党员)介绍,刘谦初秘密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方伯务的直接指导下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刘谦初担任了《燕大周刊》编辑部副部长,为了使学生了解社会和知晓国家大事,他编译了《武力不能统一今日的中国》、《泰谷尔纪实》、《专门以上学校学生理合干涉政治》等文章。刘谦初主编《燕大周刊》期间,这一刊物成了一方窗口,显示勃勃生机。
燕大毕业后,刘谦初先后在镇江润州中学、岭南大学任教。其间,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新社会观》、《向导》等革命书刊,创办了《木瓜》、《流萤》、《倾益周刊》等刊物,热切地向往革命。1926年,他来到革命中心武昌,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被任命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为军部起草各种宣言、告民众书、宣传大纲等,在宣传北伐军的宗旨、主张、纪律、作战方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很受器重。
1927年1月25日,经王海萍(共产党员)介绍,刘谦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军政治部决定创办理论周刊《血路》,刘谦初担任了副主编。他作为政治理论宣传员,代表第十一军深入各地,巡回演讲。第十一军在武昌水路街为出师河南讨伐奉系军阀培养宣传工作人员,来自全国16个省区的45名优秀分子参加了培训。刘谦初任训练教官,主讲《社会进化史》和《中国近百年史》。他从苏联的十月革命讲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贺胜桥、汀泗桥战役的胜利讲到北伐战争的伟大意义,可谓口若悬河、辩才滔滔。
坐在台下的一位姑娘,被这位气度非凡的年轻军官深深吸引,她就是时任中共京山县委副书记、24岁的张文秋。她这次是专程到武汉购买枪支的,抽空来校内看望恽代英,碰巧听到刘谦初的演讲。张文秋来到恽代英的住处,令她吃惊的是,那位演讲者也在,恽代英介绍他们认识。刘谦初被眼前这位端庄秀丽、英姿飒爽的姑娘吸引住了,他们像久别的朋友一样交谈,相约一起去听演讲,结伴前往参加“二七”大罢工四周年纪念碑的落成典礼。恽代英见他们彼此有意,就鼓励刘谦初:“人生三十而立,你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可谓俯仰无愧事业,该关心一下婚姻大事了。”刘谦初接受了好友的建议,用书信向心仪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盖自晤芳颜,神魂迷离,举止动定,往往若有所失,虽一饮一食之间,亦恍若倩影在我眼中。每一成寐,则魂梦萦绕于左右。”其后不久,刘谦初和张文秋在武汉李桂英(刘谦初的表姐,武汉地下党员)的家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1927年4月4日,毛泽东主持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刘谦初、张文秋亲耳聆听了毛泽东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感觉获益匪浅,其后不久便专程去拜访这位伟人。在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的住处,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热情招待了他们,尤其是5岁的毛岸英和3岁的毛岸青,学着妈妈的样子举着小手抓红枣、花生去送给客人,结果撒到地上,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当毛泽东听说两人新婚不久,幽默地说:“我有几个儿子,我祝你们早生几个姑娘,我们好对亲家呀!”
张文秋详细汇报了京山县农民运动的情况,毛泽东认真听取后给予充分肯定,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性意见,还纵论了中国革命和世界的局势。毛泽东的真知灼见,使二人顿觉眼前亮堂,思绪开阔,由衷感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新婚三天,刘谦初就告别了妻子,随军北伐,张文秋留在故乡继续战斗。6月中旬,国民革命军班师回武汉,刘谦初根据党的指示赶赴上海,接受新的任务。到达上海后,党组织分配刘谦初去江苏省委工作。10月,又被中央派去福建工作。刘谦初任漳州地区党的书记,负责领导漳州城区、漳州南乡、南靖县的程溪和靖城、龙溪县的石码和许茂、海澄县等地下党的工作。
1928年9月,在福建省第一次党代会上,他被选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29年初,中共中央调刘谦初回上海,留在中央工作。1929年4月,刘谦初调任山东。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 张文秋也调任山东省委任妇女部长(常委),化名陈孟君。张文秋曾转战南北,领导了河南驻马店的秋收暴动,在豫鄂边区和江汉平原一带坚持游击战,担任过湖北省委秘书处和上海沪西区委负责人。初次踏上丈夫的故土,张文秋感到既陌生又亲切。按事先约定,她下火车后就在站内等人来接。不一会儿,听到背后有人叫“陈孟君”。她转过身,看见一位穿着灰色羽纱大褂、头戴黑色礼帽的男子大步朝她走来。等到跟前,两人都猛地愣住了:这不是日夜思念的爱人吗!久别重逢,夫妻俩有太多的话要说,但他们最感激的还是周恩来的细心安排。
刘谦初以齐鲁大学助教身份作掩护,化名黄伯襄,在齐鲁大学教历史和语文,其家实际成了山东省委机关。面对险恶环境,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常常冒着危险,来往于济南、青岛等地,夜以继日地工作,传达党中央的指示,宣传鼓舞群众,揭露敌人的罪行,组织对敌斗争。在白色恐怖下,夫妻俩并肩战斗,他们深入民众指导工农运动,帮助建立基层党组织,使山东党组织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4月下旬,由刘谦初、张文秋、刘小甫等人重新组成中共山东省委,刘谦初担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1929年6月,刘谦初领导了胶济铁路总同盟大罢工。1929年7月,他按党中央的指示,和青岛市委的同志一起,领导和发动了持续了40多天的青岛大康、隆兴和富士等七大纱厂的总同盟大罢工,给反动当局和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因叛徒出卖,1929年7月2日,新的省委又遭严重破坏,夫妻俩先后被捕。在国民党济南警备司令部监狱里,敌人用尽了各种威逼利诱的办法,对刘谦初施以坐铁笼、上压杠、灌辣椒水等种种酷刑,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的意志。在狱中,刘谦初写诗鼓励妻子:“无事不必苦忧愁,应把真理细探求。只有武器握在手,可把细水变洪流。”
刘谦初等被判处死刑。后经相关部门的努力,改判有期。在狱中,刘谦初带领大家成立了狱中党支部,刘谦初任支部书记,同时结识了共产党员、山东省委前领导人邓恩铭。支部成立后,刘谦初和邓恩铭立刻成为狱中同志和难友的核心。
1930年1月,经党组织营救张文秋出狱。此时,张文秋已有7个月的身孕。临别前,她让丈夫给孩子取个名字。丈夫深情地望着她说:“无论是男是女,就叫‘思齐’吧。山东古来便是齐鲁之地,英雄辈出,礼仪最盛,让我们的孩子时时记住这块地方吧。”
1930年3月2日,女儿思齐顺利出生。紧张的工作之余,张文秋要做的只有两件事情,一是带孩子,二是给刘谦初写信。刘谦初每收到信,总要回两封,一封给妻子,一封呈中央,汇报狱中情况。刘谦初的信,中央的负责同志看过,无一不被他的大无畏精神感动,深感他是一位难得的对党忠诚的好同志。周恩来看信后说,刘谦初像猛虎关入囚牢,是党的损失,应当设法营救。为营救刘谦初,中央做了大量的工作。刘谦初在燕京大学的要好同学于毅夫是张学良的助理秘书,通过他说服张学良,以张学良的名义与山东土皇帝、反动军阀韩复榘商量,请求释放刘谦初等在押政治犯,碍于张学良的面子,这个土皇帝有点让步。
1931年2月,带着周恩来的嘱托和关怀,在山东省委书记张含辉的安排下,张文秋获得两次探监机会。第二次探监是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夜晚,想不到的是,这一别将成永诀!就在营救工作露出一线曙光时,情况却发生了急剧变化,土皇帝原来是冯玉祥的部下,此时投靠了蒋介石,为了证明“剿共”有力,向蒋介石邀功,他指示将所有在押政治犯一律枪决。
就义前夕,刘谦初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望你不要为我悲伤,希你紧记住我的话,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好好爱护母亲(指党)!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
1931年4月5日,刘谦初戴着沉重的镣铐,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在济南纬八路侯家大院操场上,罪恶的枪声响了,21位烈士的鲜血,洒在了齐鲁大地。
这一天,江河呜咽,山川同悲。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烈士的英名将永载史册。在律师李华南的冒死帮助下,刘谦初的灵柩被父亲运回刘家庄,安葬在村前的土地上。4月12日,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上海党中央机关为刘谦初等烈士召开了秘密追悼会。
刘谦初牺牲后,张文秋悲痛深埋心中,继续从事地下斗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长期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张文秋,受党组织派遣,携女儿来到延安。不久,与红军老干部陈振亚结为秦晋之好。已经8岁的小思齐,长得伶俐俊秀,而且能歌善舞,经常参加一些文艺演出。有一次,她担任主角的话剧《弃儿》在中央军委礼堂上演,剧情是表现革命烈士后代流浪的故事。正在台下看演出的毛泽东,不由地想起自己的几个儿子曾流浪上海街头的情景,心里有些酸楚,小思齐惟妙惟肖的表演更令他感动。演出一结束,他就上台抱起小思齐,亲切地问:“你的爸爸、妈妈是谁?”“我是她妈妈。她的爸爸是已牺牲的山东省委书记刘谦初。”毛泽东应声望去,一眼认出了张文秋,百感交集。毛泽东非常喜欢小思齐,当场认她做干女儿。
此后,小思齐就成了毛泽东家的常客。1938年,张文秋生下女儿“安安”,取名“少华”,后改名为“韶华”。后来,张文秋又在狱中生下第三个女儿少林。1946年6月19日,党中央将他们从狱中成功救出。
1948年初,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归国,在陕北中共中央驻地,毛岸英和刘思齐相识相恋了。毛泽东和张文秋听说后都非常高兴,毛泽东对张文秋说:“思齐是我的干女儿,我很喜欢她,我赞成他们现在订婚,将来结婚。”
1949年10月15日,在中南海的丰泽园,毛岸英和刘思齐举行了新婚典礼。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谢觉哉等领导同志携夫人前来祝贺。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18日,毛岸英随志愿军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1月25日,毛岸英壮烈牺牲。
1960年3月,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决定,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刘谦初烈士的忠骨由刘家庄迁葬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与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比邻。国家副主席王震、山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梁步庭,为纪念碑题了“宁死不屈,浩气长存”和“垂范后来”12个大字。
1983年7月23日,张文秋率女儿韶华、女婿毛岸青、外孙女李杰、外孙毛新宇到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为刘谦初扫墓。(摘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