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队中茁壮成长--安枫

Chief 发表于2016-07-24 01:00:51
  安枫,原名安振汶,曾用名安冠三,1930年生,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安庄人。1942年参加革命,1945年参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传员、分队长、区队长、宣传干事,《立功》、《战斗》报编辑,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新华社军事分社记者组长、解放军政治学院编辑组长、《军队转业干部》杂志编审。1988年离职休养。国防大学正师级干部,编审、作家。
    泰安市肥城汶河边上有个土包叫“五鸡台”,站上去可听到五个县的鸡叫。安枫就诞生在离此最近的村庄,安庄镇张侯乡南园村。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的三个兄长都响应共产党的召唤,扛了自家祖上传下来的老枪投奔了八路军,曾在行署当参议的父亲也和亲友一起投奔了革命。陆房战役后,日军在镇上修了碉堡,因汉奸告密,日军的骑兵一把火烧了他们几家。他在无家可归时,被人送到东乡马庄耶稣教会学校避难、上小学。教会学校给学生灌输的是主耶稣是拯救世人的神,而家庭的教育和革命思想的影响,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深烙上了世上没有“救世主”的烙印,只能是学文化,练本领,打日本,干革命。
    安枫曾和本村的“动委会”(抗日动员委员会的简称)干部等,活动在泰西老十区。此时,环境恶化,领导送他回家乡上小学,毕业后,又被保送到黄河西抗日第四中学。这是我党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他们边发动群众,边为军队征粮,边学文化,有时穿插在抗日战火中,真是烽烟为绛帐,战中育人才。
    1945年初夏,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宣传队成立,在四中选拔了一批人参军。此后,安枫曾参加解放茌平战斗、齐河的讨李战役、围攻聊城战役等。
    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编辑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立功报》。当年,军分区升编为独立第一旅,安枫又主编独立旅《战斗报》。在此期间,随队两次渡黄河,挺进国民党军的拉锯地区鲁西南,参加了张凤集阻击战、羊山战斗、杜庄遭遇战和在本县的演马庄战斗。之后睢杞战役因在行军作战中坚持按时出报荣立三等功。淮海战役中火线喊话、瓦解敌军,进行政治攻势,荣立二等功,喜报传回了家。
    1949年渡江作战的当天,被任命五兵团五十一师文工队长,打到福建,返回江西东乡后,稍加休整便一直进军西南,在湖南浏阳再次休整后,一鼓作气,进入贵州,解放都匀。1950年经军区选拔,作为第一批,被送进西南人民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52年毕业后,留在西南军区文工团创作室任研究员。1952年底赴朝鲜战场,先在十五军,访问刚从上甘岭撤下来的英雄们。后到六十军,参加东线反击战,全线停战后回国。1955年在云南军区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一个作家应具有丰厚的生活底蕴和深刻体验,这是基本的,其次最重要的是娴熟地掌握文字基本功,包括表现能力和技巧。在长期实践中,深深感到那些不提基本功,主张“生活就是一切”的偏颇理论,他深有感触地说:“鄙人不敢苟同。”对文艺创作,他曾尝试过各种文体,常因基本的功力不足而感到十分吃力。
   1957年他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
   “文化大革命”前两年,他被调往新华社当军事记者,报道过军队学《毛选》及抗美援越。在“文革”整个运动中,都依照新华总社的规定:记者不介入两派,甚至没写过一张大字报。1983年底,调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编印党史教材和优良传统丛书;对出版政治工作的史、论、学作了很大努力。1988年后在国防大学科研部编纂书稿20余部,在庆幸自己因编写军队最喜爱的图书获得一等奖时,他已到军人的离休之年。这时他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勋章。1990年后在国务院《中国转业军官》杂志担任过三年编审。人事部门分管此项工作的有关干部对他帮助创办杂志给予了充分肯定。
                                                                                 (文/安全华)
浏览:64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