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勤恳为人民--许希亮

Chief 发表于2016-07-24 01:02:50
 许希亮, 1927年9月生,山东省齐河县刘桥村人。194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1944年3月考入冀鲁豫第四抗日中学。1947年任宁阳县7区区委书记,1959年任宁阳县委副书记,1964年任章邱县委副书记,1975年任新泰县委书记兼武装部第一政委,1984年任菏泽地委副书记,1988年后任泰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93年12月离职休养,定居泰安市。
    作为泰安地区较早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之一,许希亮为党为民工作了整整半个世纪,立下了不朽的功勋。2002年8月,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性人物大词典《中华热土》,对其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许希亮同志“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能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勇于奋进,身先士卒,善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许希亮在青年时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完成了学业,历经了血与火的考验,养成了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情操,培养了一心为党,终生为民的战士品格。
    解放战争中,许希亮任宁阳县7区区委书记时,只有20岁,他带领区武工队参加过数十次战斗,打开了所在区的工作局面。全国解放后,他动员350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动员450名子弟兵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1954年的“三大运动”中荣立三等功1次。在任宁阳县委副书记期间,参加了1962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的7000人大会,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1964年至1982年,许希亮在任章丘县委副书记、新泰县委书记期间,他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跋山涉水,调查研究,深知中国的农村若不治掉穷山恶水,就不能摘掉穷帽子,就不能走共同富裕的路子。为此,他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苦干巧干实干,兴水利、造良田、植树木、办企业,开始了为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而打响的的治理山河的战斗。十数年间,他带领县委一班人住窝棚、桥洞,吃玉米粥、白菜汤、地瓜干子,挡风沐雨,战严寒斗酷暑,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与机关干部同甘共苦,与民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被誉为“人民的好书记”。在章丘县委工作期间,他带领全县人民修大小水库10座,总蓄水量4500万立方,扩大水浇地面积2.2万亩。在新泰县委工作的12年间,他带领89万人民兴建蓄水工程127座,总蓄水量1.3亿立方;兴建扬水站220座,扩大农业灌溉面积36.58万亩;改造山岭50座,兴建排防洪工程15处,建设稳产高产田56.5万亩;治理河道45条总长271公里;修石护坡27.1万米,缩河造地3.96万亩,修公路403公里。彻底改变了新泰的农业生产条件,使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每亩增产粮食200斤,年增粮食1.23亿斤,水利发电950万千瓦时,为城市供水3000万立方,综合经济效益每年达1.6亿元。受到了中央、省、市的表扬,中央肯定了他总结提出的“统一规划,集中会战,轮流治理,逐年找平”的经验。为此,他三次晋京出席全国农业学大寨及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会议。198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等中央领导,带领中央7个部、21个省、市、自治区的主要领导同志165人,在省市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新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当他汇报完工作后,李先念副主席高兴地说:“头戴帽(指河流上游修水库)、缩河道,两边把地造。这个办法好,富有创造性,可以向全国推广。”在此期间,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国家农林部部长杨立功,国家水利部部长钱正英与美国农业专家韩丁等,先后到新泰视察并指导工作,对新泰县的治山治水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许希亮在新泰任职期间,在一手抓兴修水利的同时,利用天时地利狠抓了工业、教育和计划生育工作,使新泰县出现了多业并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先后组建了小港、高佐、四槐树、汶河、韩庄、楼德、尚庄煤矿和化肥厂、毛纺厂、啤酒厂、柠檬酸厂、第二染织厂、水利机械厂等25个厂矿企业,固定资产9.4亿元,年产值7.2亿元,利润37548万元,安排就业2.1万人。1982年6月28日,全国中小学校舍维修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新泰召开,于会代表参观了新泰后,给予了高度评价。1981年,许希亮荣获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称号,被选为山东省第三届第三、四次党代表。
    1984年至1987年,许希亮在菏泽地区任地委副书记期间,在地委统一领导下,他和其他同志一道,发动全区人民造林600万亩,植树3000万株。他个人荣获山东省绿化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到21世纪初,菏泽市林业已实现经济效益35亿元,成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地区。造林先进的成武县委书记李育才被提拔为国家林业部副部长,许希亮本人被评为全省造林先进工作者。
                                                                                 (文/崔西明)
浏览:130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