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蛟潭庄乡东苇园村,位于平山县城西北约百余公里处。距离上次随父亲回乡是1963年,整整五十二年过去,当我的同宗兄弟刘同录打开尘封多年的祖屋时,映入眼帘的祖屋已是残垣断壁,记忆中的热闹场面荡然无存。我站在门口足足停留了几秒,一切都已经变了,不变的是祖屋的原址依旧,不变的是通往祖屋的山路依旧。
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平山,犹如一部厚厚的读本,从不缺少历史文化的沉淀。仅就抗战时期而言,随便走进一个村庄,你都可以听到这样或那样甚至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
我的父亲青少年时期就生长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在东苇园村乡亲们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我们村做官做得最大的。”“他年轻的时候习武、爬山,外号‘猴子’,附近的大山都被他征服过。”“他能打仗,会打仗,平山好多人都认识他。”“他还有一个外号叫‘黄毛’。”我知道,那是因为父亲的头发略呈浅黄色的缘故。这些传说是乡亲们从上一辈的老人那里得知的。此刻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是的,父亲的乳名叫金柱,他的姐姐金花,取这样美好的名字,是我的爷爷希望他的一对儿女能过上平安富裕的日子。然而,当日寇的铁蹄踏进中华大地时,山里人的梦想破灭了。和无数优秀的平山儿女一样,父亲毅然离开家园,汇入了抗日的洪流之中。
父亲短暂的人生中,其真正的精彩就浓缩在八年对日作战,他从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入伍,以后转战二分区,在1940年平山保卫麦收两次战斗及当年的百团大战中,在1941年反扫荡以及敌后反扫荡作战中,多次受到上级通令嘉奖并被授予‘模范指挥者’称号。时任晋察冀军区二分区34团团长的陈炎清将军多年以后多次对我提及:你爸爸打仗勇敢,是我们团的一员猛将,他当连长的那个连队是最能打的。(陈炎清本人就是一员猛将,目睹过将军几乎布满全身的枪伤和弹伤的人,没有不为之惊讶和赞叹。)
东苇园村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当年中央北方分局和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的领导人彭真、聂荣臻就曾住过我们村,日本鬼子扫荡时因为扑了空,恼羞成怒之下,竟放火烧毁了整个村子。
我的老嫂子已经九十多岁了,她曾经逃过日本鬼子烧杀,亲眼见证了近百年东苇园的变迁。
在位于村头不远处,我找到了爷爷的墓地。按照惯例,我跪在碑前为先人三磕头:爷爷,我回来了,我回来看您老人家来了,愿您一切安好。
如同五十二年前我随父亲回乡时的情景再现,五十二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驱车离开村子时,我再次听见了大山深处的轻唤:莫走啊,多住几天。我的热泪滚了出来:东苇园,我的家乡,我还会回来的。
途经上卸甲河村,我们在这个富有多个故事色彩的村庄停了下来,相传汉光武帝刘秀行军至此,曾卸下铠甲歇息.....。这里更是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救治八路军伤员的圣地。
慕名而至,我们走进这所简陋的战地医院时,恰逢白求恩大夫的亲友及近邻一行十多人来此瞻仰。我和李建国见此情景,不失时机地向外国友人讲述我俩的父亲曾经被白求恩大夫亲自医治枪伤的经过,当通过翻译说到;“我们两家人向白求恩的后人及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愿上帝保佑你们.....”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些加拿大友人已经在擦拭眼泪了。
还有比这更感人的吗?我们和加拿大友人在印有白求恩头像的‘中加国际友好慈善光明行’的旗帜下合影留念时,我相信,上世纪四十年代那段前辈们跨越国界共同抗击侵略者凝成的情结,在今天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他们的后辈有幸在白求恩大夫曾经战斗工作过的地方相逢,这难道不是上天刻意的安排吗?
浏览:6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