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们这个小组驻在流坡坞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全组10来个人,多数是在职的女干部,且是有孩子的妈妈,也有没有工作的起义军官家属,还有高研班学员的家属。家属中只有一个是贫下中农,还有一个从上海地下党转来的纺织女工。这些同志文化程度高低不齐,有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也有文盲。她们来自五湖四海,集中在一起学习,都带有不同想法。多数同志是愿意学习的,但也有些同志生活上怕艰苦,学习上顾虑重重。有的对学习抱观望态度,发言很少,怕挨整,怕亮相,有的认为要她们参加家属队学习 是贬低了自己,不满意,发牢骚,满不在乎。小组里也有些积极分子,但她们都是出身在城市里的学生。在小组里有种传说:“读书人家有钱,不然怎么会上学”。这种说法,给这些同志压力很大,产生了顾虑,怕说多了给抓小辫子。最后 只剩下了杨云珍同志,她既是红军,又是支部委员,大家默默地看着她的举动。我们小组就是抱着各种不同态度和疑虑开始学习的。
经过学习讨论,大家虽一般地弄明白了土改政策和目的,但对联系实际,难度却很大。由理论学习转入查整阶段,小 组学习又变得冷冷清清了。课余时间大家尽量避免接触,回到屋里神情紧张。怎样把学习推进一步呢?我作为小组长感到有些为难。最后还是杨云珍同志带头发言,才打开了这种学习的沉闷气氛。
有天上午,杨云珍从党支部开会回来,在小组会上她心情沉重地说,我很想把我的情况向小组谈谈。我是四川人,家庭出身并不好,大哥是大地主的走狗,在“民团”任团总,干过许多坏事,被工农革命军抓去杀了,接着父亲被捕,也下不落明。我心中害怕,便逃了出来,在山上挖野菜时遇见并参加了红军,不久,就参加了长征。
那时,我年龄还小,有时还生病,过草地时,不是红军中的大哥大姐帮助我,我早就没命了。红军对我好,教育我干革命,我在党和红军教育下成了一名干部。我决心干一辈子革命,以报答党、红军对我的教养。讲到这里,云珍大姐眼泪夺眶而出哭起来了。我们听了她的发言,很受感动,震动也大。这么个老红军、共产党员能带头大胆勇敢地暴露自 己,很值得学习,同时认识到无论谁生长在旧社会,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愿暴露自己的思想是错误的。就这样,在杨云珍同志的启发推动下,小组学习慢慢活跃起来。讨论中, 大家打开了思想闸门,情绪激动,气氛热烈,争先发言,各种顾虑都迎刃而解了。
在联系实际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个起义军官家属,她在会上沉默寡言,而在会后却常常痛苦流泪,思想斗争很激烈。经过同志间相互谈心和杨云珍同志的耐心诱导,她慢慢地痛苦地谈了自己的身世。在旧社会,爱人起义之前,她过着不是人过的生活,为了生活,被迫卖身,受尽人间折磨。她的丈夫同情她的苦难,帮助她脱离了魔窟。但她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又怕丈夫因此而遗弃她。带着这个 思想包袱来队学习后,一直心事重重,疑虑多端,怕暴露出来,让人瞧不起,给丈夫增加累赘。这位起义军官家属对自 己在旧社会痛苦身世的诉说,把小组会的学习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在事实面前,大家认识到暴露自己的思想不是什么丑事,这是旧社会给我们造成的苦难,只有大胆勇敢控诉旧社会的黑暗,才能看清旧世界,推倒旧世界。
这种热烈的学习气氛,鼓励了贫下中农出身的同志,纷纷起来控诉旧社会给她们带来的痛苦。在农村,广大农民受尽 地主剥削压迫,没吃没穿,饿死人是常事。在城市里,工人阶级受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少吃少穿也是常事。这些出身苦的同志,经过学习提高了觉悟,认识到不革命不行,只有靠共产党的领导,将革命进行到底,才能过上翻身的日子。有一个国民党将官的女儿,随丈夫起义过来时,自己还有“跟错”了的想法。经过回忆揭批和同志们的启发,提高了觉悟,认识到自己的父亲是跟国民党反动派干事,自 己随丈夫起义,路走对了。她对革命、对小家庭的看法,都起了变化,原来认为自己洁白高贵,现在感到不劳而食、脱离群众剥削人民是可耻的,不光彩的。并表示要决心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杨云珍同志不仅在学习中给大家做好样子,而且在生活 上也十分关心体贴同志,使大家通过她感受到了党的温暖。记得小组在紧张学习中,连续发生了两件事情:第一件由于伙食不好,营养不够,吃奶的孩子没有奶吃,就有叫苦的,影响了学习。杨云珍同志不是指手划脚,而是悄悄地从流坡坞背了一桶豆腐,煮了一锅,给喂奶的妈妈增加营养。这在当时正如雪里送炭,给人印象很深。第二件事是伙房每周给大家吃一顿白面馒头,有一个贫下中农出身的同志除了吃,又多拿了几个,放在寝室里,结果给人发现。大家认为贫下 中农这样做很不对,要求处理。杨云珍同志对这个问题处理能实事求是,她说,拿是不对的,是缺点,改了就好,不用大惊小怪。这样,不仅使这个同志受到教育,而且大家听了也很服气。
杨云珍同志对同志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帮助,作风上实事求是,对我们影响很深。我觉得能自觉革命的人,才会有这种品德,有了这种品德,才能团结人影响人。离开这点,都是空话。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杨云珍同志模范作用的影响和带动下,参加家属队学习的全组同志,没有一个掉队的,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受到党支部的好评。
浏览:29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