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性和群众性相结合
《军大导报》是校党委和校政治部的机关报。从创刊(19 46年11年11日)开始,学校领导就指出:导报要成为学校的“推动机”和“广播台”,学员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对象,也是报纸的主要读者,要在办报过程中,把报纸的指导性和群众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大家经常听到领导的声音,看到学员生龙活虎的学习景象;要动员和组织广大学员认清形势,服从大局,学好本领,勇敢地奔赴前线。这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也是导报宣传报道的首要任务。学校成立不久,军区首长就向学校发出尽快培养一万名军政干部,满足前方需要的号召,《军大导报》反复宣传这一号召。报纸第二期公布了校首长告全体人员书,接着在1947年元旦公布了校首长贯彻军区首长号召的政治命令,对教职学员提出具体要求,把各类人员的思想集中到“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胜利”这共同目标上去。同时,还围绕这中心 口号,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地加强言论指导和典型报 道。在第二教学中,学校先后开展了立功创模运动和进步运 动,广泛调动教职学员的积极性,掀起紧张的练兵热潮。《军大导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用较大篇幅连续宣传报道了朱传春、雷保华、朱润山、梅开先、井彩、李宇光等不同类型学习模范的事迹和体会。大队四队学员朱传春出生在农民家庭,在根据地当过小学教师区行政助理,1944年县里表扬为模范小学教师,在山东大学学习时评为劳动模范,转 入军大后,在中队当了班长。他谦逊虚心,学习踏实刻苦。他所在的中队大多是知识青年,对学习军事技术,开始时不同程度地存有畏难情绪。但朱传春在数九寒天,却能经常到野外练卧射,不怕冷,不怕脏,时间久不叫累,练不好不气馁,练好了不自满,实弹射击。他第一个三枪命中28环。报社对他进行了专访,报上刊载了《一个老实人》的通讯和大队开展学习朱传春运动的报道,还接连发表了《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的社论和欧阳平主任撰写的《革命英雄主义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的专论,引导运动向纵深发展。接着,又宣 传了二大队二队学员“刺杀模范”雷保华的事迹。雷是1938年入伍的部队干部。入校前任特务员,入校后在军事队任副班长。他首次突刺一千余枪,突破了当时的水平。报社仲文同志马上对他进行了专访,发表了《一千零十七枪——访雷保华同志》的特写。还约请大队政委余伯由同志撰写了《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事》的专论。在雷保华同志带领下,千枪班、千枪队陆续涌现。政工队学员井彩同志,1941年入伍,在抗大四分校学习时,曾评为模范班长,在部队工作时评过模范指导员,来军大学习期间是模范班的副班长。他在学习劳动、互助爱民方面都走在前头,并善于动脑钻研,学习政 工业务,经常联系在部队工作的实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军大导报》以专栏介绍了他的心得体会,使广大学员深受教益。在宣传典型人物事迹的同时,导报还广泛反映《学好本领上前线》、《爬过山顶就是胜利》、《冰冻三尺厚,不落别人后,外面雪花飘,决心不动摇》、《刺刀不负苦练人》等勤学苦练的风貌;刊登《优秀射击手的心得》、《战术学习 中的互助活动》、《电网破坏法》、《怎样炸地堡》、《筑城学习小方法》等点滴体会。使学习竞赛活动既热火朝天,又扎扎地蓬勃发展。
为适应形式变化和群众需要,报纸还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增加历史理论、科学知识等辅助材料,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如潍县战役后,学校进入坊子,这是新解放的市镇,报社派人打前站突击采访。待大批教职学员进入新驻区时,报纸马上以整版篇幅刊载《潍坊的历史故事》,介绍潍坊的沿革和经济、政治、文化状况;还增辟《驻地介绍》的专栏,分别介绍火车站、发电厂和煤矿。这时,大队有个名叫刘荣的通信员因不懂电气常识不幸触电身亡,报纸迅即抓住这教训,进行科学知识宣传,登载了科学常识“玻璃泡为什么发亮啦?"“怎会触电的?”,“触电急救法”等,告戒大家要重视学习科学知识,千万别违背科学规律随便动手动脚。学校进入济南后,知识青年和起义。解放军官学员大量增加,教学内容上增加了时事教育的比重,增设了社会发展史等课程。报纸配合教学刊登问题解答:《正统和气节》、《向人民放下武器是不是失节》,问题研究:《阶级斗争可以调和吗》《欲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吗》、《中国是大贫小贫吗》等; 刊载资料:《四大家族的财产》、《蒋政府财政赤字庞大惊人》等,发表起义和解放军官对国民党军队的控诉,象《斑斑血痕士兵泪》、《逃出活地狱,把心献给共产党》等,帮助大家提高识别能力,促进了学习的深化。(作者:吴烨 黎鲁 仲文 陶稼耘)
浏览:98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