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许建国同志从天津调到上海工作,任市常委、副市长兼市公安局长。刚到上海时,市政府安排他住在岳阳路145号,即现今的上海市老干部大学所在地,住房比较宽敞,还有一个大花园。他住进去不久就主动要调整住房。后来搬到荣昌路60号,那是一幢英式的三开间三层楼房。但他一直感到公家支付的房租太多,于心不忍。1957年他自己物色了康平路145号一幢两开间的三层楼房,5间房,面积不足100平方米,一家10余人住进去后很拥挤。其时,我已任他的秘书。由于房子小,我们秘书、驾驶员等只好另住别处。当时按规定副市长以上干部的宿舍,可以免收会客室或书房的房租,他则坚持要交房租,不要组织照顾。1958年“大跃进”时,上海市委决定领导干部搬到刚竣工的东庙二村,同工人住在一起。这个新村是“大跃进”的产物,造价较低,质量较差。许建国第一个搬入新村居住。这年春节,聂荣臻、徐向前两位元帅前来探望许建国,他正好不在,由我陪同两位元帅逐间参观。他们对许建国家的简朴十分赞赏,尤其是看到比较拥挤而简陋的小孩卧室时,连连说“狗窝、狗窝”。1959年初,党中央来电调许建国到外交部任驻外大使。为了不给上海加重负担,他连北京的住房还未落实,就带全家十来口人于2月底把家搬到北京,住进了公安部招待所里的两间房,不久就出任我国驻罗马尼亚大使。
深入街道里弄 关心居民生活
许建国在上海主管政法工作,民政也是他分管的范围。1956年冬天,许建国到静安别墅访间,来到一户住亭子间的居民家,没有男人,女的带了5个孩子,生活艰难,孩子冷得索索发抖。许建国摸摸孩子的腿,发现只穿着单裤,他十分激动,连连说不能让孩子挨冻,立即从身边摸出30元钱(这在当时相当于我近半个月的工资),交给了孩子的母亲,叫她马上为孩子添置御寒的棉衣。那时,我看到他是含着眼泪出门的。回到机关后,他要我把民政局长找来,布置他们检查工作,改进对困难户的救济办法。事后他还对自己的孩子讲了访问到的情况,告诫儿女们要过俭朴的生活。
主动降低级别 减少工资收入
许建国为人谦虚谨慎,不计名利,注重实干。他1954年11月被任命为公安部副部长,分管上海等地的公安工作,实际上仍在上海。1957年国家调整工资级别,公安部报请国务院批准将许建国的工资从行政六级调整为行政五级。当时在上海,只有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和原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盛王华(民主人士)是行政五级,市委书记处其他书记陈王显、曹荻秋、魏文伯都是行政六级,马天水是行政七级。许建国长期从事保卫工作,是我国保卫和情报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按他的革命资历,提为行政五级是相当的。但是许建国认为这一级别对他不妥。1958年中央决定降低高级干部工资时,他除了按规定降低工资外,还主动要求市委行政处将他的工资改按行政六级标准发。
(摘自《上海滩杂志》1997年第11期)
浏览:64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