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国纪念文集:永记首长的革命传统作风/徐达(下)

Chief 发表于2016-08-05 21:54:16
    老许同志非常重视、热爱和忠于党给予他的职务,日日夜夜奋不顾身地工作、工作、工作,却没有一点部长的自豪、自傲、自荣、自贵、自恃、高于人们之上的官气,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人民的儿子和勤务员的地位。在他的领导下,不论是负责干部、一般干部、交通员、通信员、炊事员、饲养员都是自觉地服从组织、接受本职、认真负责,几十年如一日。从实际上认识到革命队伍中只有职务分工的不同,而没有高低尊卑之别,决没有买官、争官、摆官、窃官、舞权的念头,一些有旧社会封建残余意识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私心杂念的人也自然地被革命洪炉的这种精神熔化了。特别是许多外勤工作者,有的是忠诚勇敢的共产党员,有的是对共产党满怀敬慕愿为革命献身的爱国志士,他们长期地深人虎穴,只身奋战,拼搏在火线上和敌人的虎口里,工作最困难、最艰险,时刻都有坐牢和杀头的危险。他们为了革命牺牲自己的自由、爱好、感情、妻子、家庭以及个人的一切,完全自觉地服从革命的需要。他们享受不到任何做官的权利和荣誉,不幸被捕后还要忍受各种非人的酷刑和摧残,甚至在精神上还须忍受从各方面来的怀疑和误解,牺牲后也得隐姓埋名,连个公开的英雄烈士的光荣称号也得不到,只有组织上了解。他们这样不顾个人一切得失地奋战拼搏是为了什么呢?惟一目的是为了祖国、民族、人民的独立、自由、生存和幸福,为了社会主义的实现,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些词句背起来是容易的,但是做起来确实很难很难。
    许建国同志以身作则地教育我们要对工作极其严肃、认真负责,要埋头苦干,一点也不允许虚夸。在当时的情况下,文件不多,也不能开什么大中型会议。他精心地认真地阅读研究中央和分局的决议、指示、文件、电报,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贯彻执行或做出处理,决不拖延,并且要一次一次地倾听下面负责人的汇报,仔细地分析敌我和主客观情况,做到切实地知己知彼。他还要和下级亲自研究确定工作部署,有时为了不同的意见而互相争论得面红耳赤。他就是这样尊重下级的民主,并鼓励发扬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要他们对自己唯唯诺诺、惟命是从、毕恭毕敬、逢迎附和。他也从来不自以为是,强迫命令。他不喜欢下级报喜不报忧,也不允许任何迁就敷衍马虎,总是认真地指出尚存在的问题、缺点和新的矛盾,充分估计困难,指出战胜困难的方法。在工作中如果发现缺点或错误,不论原因缘于自己或别人,从不掩盖迁就,总是及时地指出、批评和纠正。他的爽直、诚恳地自我批评使大家深深感动,大家也都把他对自己的批评看成是教育和爱护,诚恳地接受并感到愉快舒畅,从无怨言。在敌我尖锐的斗争中,情况变化极为复杂,是难免出现意外事故和失败的,有时我们能从他的突然变化的情绪上看出他内心的沉痛和压力,但是他从来不推脱责任,总是严肃认真地接受教训、总结经验,对自己、对下级的工作更加严格地要求。所以在他领导下的干部和战士都有很强的自觉性、责任感,能够兢兢业业、谨慎谦虚、埋头苦干、勇于开创地做好本职工作。
    许建国同志模范地执行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他非常注意精兵简政,反对机构庞大臃肿。他认真而谨慎地选择每一个干部组成精干的战斗队伍,不允许多一个低效的混时混事的人。他严格执行“任人唯贤”、“因才致用”的政策,决不计“亲”和“私”。当时社会部有许多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一二.九”学生运动时期的或从苏联回来的、从延安来的、从敌占区回来的德才兼备的干部和知识分子,都受到他的尊重、信任和爱护。他依靠这些同志组成领导核心和骨干,如钟子云、甘霖、纪慕罕、郭北辰、苏毅然、纪铁凡、林扬等同志,还有曾被塑为“地下尖兵”组织领导者的“四才子”张友恒、李振远、陈叔亮、王应慈同志。像我们这些虽无专长但忠诚坚定、有觉悟、有志气的青年,也都得到放手使用,各尽所能,在战斗中得到锻炼和培养。有位老杨同志,出身农民,没有文化,身强力壮,忠实苦干,在“平时摇马达、战时扛马达”的沉重工作中做出杰出的贡献,受到全机关的称赞和尊敬。那时,在干部工作中的惟一法宝是政治工作,考核干部不靠考试、不凭分数、不看文凭、不讲关系,而是看在实际斗争和工作中的表现和贡献。领导和群众在一起的民主鉴定会成为考核干部的主要形式。几年中我没听到过哪位同志受了处分,这很奇怪,我想也可能像对待事故的预防一样,把造成处分的因素防止在平时的严格纪律和政治教育之中了。那时没有物质奖励,对精神奖励也是极其严肃和珍惜的,但是他好像对每个人的成绩都心中有数,谁的优点和成绩都会自然地受到重视和尊敬。也很奇怪,当时的革命积极性是什么力量推动的呢?我不反对现代的奖惩政策和经济的作用,但是我认为不能以此来代替一切,过去的革命法宝是不应丢掉的。
    1942年中央号召敌后党政军民也要学南泥湾学“三五九”旅,搞大生产,自力更生,亲自动手,丰衣足食,并提出机关、部队一年内实现每人每天三钱油三钱盐、每个礼拜二两肉的奋斗目标。这本来不是社会部的主要任务,但他非常认真,没做什么大的动员报告,却亲自组织全机关的男同志上山开荒种粮,女同志和病人代炊事员做饭送水,在不侵占老乡耕地条件下,利用每一平方尺的空地见缝插针,种窝瓜、蓖麻籽等。女同志还要抓紧工作时间纺线,方林和我除担任伙房主力外,还每天提前两小时起床推磨做豆浆,为全机关改善营养。他自己没上山,却在院外用秸杆、树枝等围了个厕所,带头积肥。厕所建得整洁,吸引大家都奔到他的厕所。他自己定期一勺一勺地掏粪,大家都自动地去参加,有些刚从城市回来脱下旗袍的女同志也挽起袖子积极参加,不嫌脏不嫌臭,这是一堂极好的实践课。结果,这个知识分子干部较多、缺乏体力劳动习惯的机关,却提前超额完成了生产指标。
    1942年中央做出“整顿三风”的决定,他认真地参加了分局和中央领导层的整风学习,内容我们不知,只知他很注意征求和倾听机关同志对他的意见,回来后亲自领导机关各级干部进行整风学习,根据各单位不同特点联系实际整改。我们资料室全体同志一遍一遍地逐段逐句地学习毛主席的整风著作,深刻地领会精神实质,联系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思想、作风逐条对照检查,反省自诊,互相交心,座谈交流,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称为“治病救人”,反反复复,一次次地深化和提高认识,直至透视人生观、挖掘思想根源、历史根源、阶级根源、社会根源,做出自我整改计划。认真执行党的正确路线,不可忘记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些都成为我一生中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工作中的法宝。一些党外干部也都自动地积极地参加整风,热心地帮助同志和向领导提意见,后来他们大多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可笑的是,我们的房东老乡母女常听我们谈论整风,竟发生了一场争论,母亲批评女儿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女儿反过来批评母亲官僚主义、家长制作风,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可见整风影响的深度。
    离开这位敬爱的老首长和往日的生活已经50多年了。解放后,虽然许建国同志先后到天津、上海市担任领导职务,到国外担任大使;但是除组织分配给他的居室和必要的衣物外,他自己几十年来仍然是什么贵重的衣物和陈设都没有,也见不到任何从国外带回的耀眼的洋玩意儿,十年浩劫更给他扫荡一空。这样光明无私的人也未能逃出“四人帮”的魔掌和冤狱,敬爱的许建国同志在监狱中是怎样思想着和生活着,我们就难以想象了。冤案终被昭雪。遗憾的是,他没能见到新晴的太阳和太阳所照耀的一切。许建国同志的一生就是这样战斗的一生、光明的一生、高尚的一生。
    他过早地离去了,但他的共产主义革命家的品德、精神、理想和光辉的形象,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们将变成无数的优良种子被革命的后来人一代一代地传播下去。
    (2002年8月)
    (徐达离休前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党委副书记。)
浏览:110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