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下半年,我教导六旅十六团政治委员陈德和副团长杜步舟去分局党校学习。当时师部驻在陇海铁路北面滨海区营南县朱范村,他俩就住在肖华同志那里。次日师政委罗荣桓同志接见他俩,说你们是从最艰苦地方来的,辛苦了。罗政委听罢他们报告后,告诉他们待两天胡服同志准备接见。胡服同志就是刘少奇同志用的笔名。
这天,师部开小型座谈会,刘少奇同志、罗、肖、陈等首长都出席了会议,也吸收陈德、杜步舟参加。肖华同志作了介绍。刘少奇同志问候了他们。陈、杜向少奇同志汇报了边区艰苦奋战情况。少奇指示:冀鲁边南临济南,北抵天津,西胁津浦路,东据渤海岸,战略地位很重要,是我们将来大反攻的前哨阵地,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坚持下去。如何坚持呢?依我看:一、主力部队至少拿出三分之一力量到清河区整训,这样有利于分散隐蔽活动,更重要的是保存力量,以 利将来反攻。二、部队要换便衣,划分小分队活动,搞地道战。形势变了,斗争形式也要随着变化。三、开展政治攻势,争取和瓦解伪军。
这一指示,师部也电发给冀鲁边军区,当时研究落实:
第一、立即转移主力,将十六、十八团主要兵力和部分县大队,改编为军区独立团,连同区党委党校,迁到清河军区的老鹤嘴义和庄一带整训,十六团司、政机关与一军分区合并,精简机关。
第二、留在边区的部队,化成无数小股成立武工队, 分散开来隐蔽活动,保护人民利益。
第三、择定儿个基础好的县、区、村,开展地道活动。这样,终于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到1943年,形势逐渐好起来。敌人的囚笼没有困死我们,反而形成对敌人的反包围。
正当边区以新的战斗姿态,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准备迎接更大胜利的时候,发生了军区司令员兼边区行政委员会主任邢仁甫及其同伙谋杀副司令员黄弊等人,公开叛变投敌的事件。邢仁甫等人叛变投敌,一
度造成军心民心的混乱,给边区的抗日斗争带来了很大损失。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冀鲁边区党委采取了一
系列紧急措施:及时令刘贤权代理军区司令员;张耀曾代理边区行政委员会主任;并发出了《告全区同胞书》,揭露了邢仁甫叛变投敌的真相,较快的稳定了军心、民心、孤立了敌人,巩固和发展了边区抗日斗争的大好形势。
1944年1月,根据抗日斗争山东分局决定,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冀鲁边区党委与清河区党委合并为渤海区党委;冀鲁边军区与清河军区合并成渤海军区。 英雄的冀鲁边军民在渤海区党委的领导下,继续开展抗日斗争。
在冀鲁边区存在的时间里,党组织从小到大,直到发展成为领导一个战略区的区党委,使只有几百名党员,几百武装,几个县的小游击根据地,发展成拥有25,000名党员,20, 000人的武装,活动区域达24个县、600万人口的重要战略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鲁边区人民浴血奋战, 先后粉碎了敌军万人以上的大“扫荡”5次;粉碎了3000余人的 “扫荡” 10余次丢粉碎了敌人5 次 “治安强化”运动,牵制、消灭了大量日伪军。为保卫边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争取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环境恶劣,斗争残酷,在这几年的时间里, 冀鲁边区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的革命干部、革命群众成千上万,仅团以上干部就上百名。
在党的领导下,光荣的冀鲁边区抗日军民艰苦奋斗,终于度过了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作者:李启华)
浏览:13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