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泰山儿女》第一卷一篇介绍宋筱蓬老人的文章里,作者提到爷爷李杰武对宋筱蓬的救命之恩,只可惜爷爷的名字被错写成“李捷五”,但至少姓名读音还是对的。
爷爷李杰武
根据泰安组织史记载,爷爷自1941年7月至1941年10月任泰西县八区副区长,1941年10月接替被捕牺牲的周茂泉任八区区长,一直到1946年1月。随着泰西区划调整,1946年1月至1946年7月爷爷任五区(马庄)区长兼区中队中队长,1946年7月至1946年10月任三区(边家院)区长兼区中队中队长,之后爷爷和时任县长韩革非(韩守惠)带头参军,加入冀鲁豫军区。
泰西县委书记邹靖国叛变发生在1942年1月,随后泰西党组织遭受毁灭性打击,1942年3月县委决定将大部分干部撤到比较安全的黄河西地区。泰西县委只留下孙照寰带领下的四个领导单元,爷爷李杰武、于希瑞、韩守典(徐冰航)和曲宝庆组成第四领导单元,坚持爷爷常说的“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敌后斗争。
下面是介绍宋筱蓬文章的节选:
“1941年秋冬,日寇进一步增强“强化治安”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清剿”、“合围”、“篦梳式扫荡”,形势急剧恶化,泰安(西)根据地全部被日寇占领,县委书记邹靖国叛变,充当了特务,不少干部悲观失望,少数革命队伍中的投机分子投降日寇充当特务,群众恐慌万状。这时中共泰西地委提出:实行精简隐蔽、保存力量的方针,并要求避免刺激敌人。
代理县委书记孙照寰,组织宋筱蓬与仅能联系上的几个科长宋香山、刘鲁夫,以宋王庄的县地下交通站聂登魁家、上官庄支书石殿义为依托,以雨山前一个山洞为联络点开展工作,昼伏夜出,分别到各区组织干部撤离,安排少数干部隐蔽,坚持工作。
宋筱蓬到八区与区长李杰武、县公安局局长韩革非、书记韩守典取得联系,组织10余人撤离,在东庄镇与李大海联系时,李要求到第二天再走,实际上他已叛变投敌,计划当夜把宋筱蓬送给日寇邀功。幸亏区长李杰武得到情报,连夜把宋筱蓬叫走,一口气跑了5公里,到石墙村住下,才得以脱险,在九区找到县政府干部张焕民等人撤离。”
泰西县的八区就是我们老家所在的区,爷爷人缘好、耳目多、消息灵通,能得到情报是很偶然也很合情理的事情。
也许两位老人有缘,爷爷身为第二野战军南下贵州,转业到地方。宋筱蓬随南下西进干部支队,也来到贵州,改革开放后宋筱蓬曾任贵州省副省长。不知道两位老战友生前在贵州是否相遇过、是否曾知道彼此的讯息?
参阅:
1、《难忘艰苦的岁月--宋筱蓬》 文:吴绪伦,《中华泰山儿女》第一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5317a90100bb3c.html)
2、《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泰安市郊区组织史资料》(1926-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