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3月,我与震寰率领回支四大队住在位于新海县小山村的一个村庄。该村分前后村。午饭后,情报站高站长报告说,韩村与小山村的日军一个小队,伪军200余人正向我驻地方向“扫荡”。
接到情报后,我们立即进行了研究,决定让一大队埋伏。在前村,四大队埋伏在后村,打一个伏击战。
不到半小时,敌人果然来了,伪军在前,日军在后。按照部署,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内时,四大队同时向敌猛烈开火。敌人顿时被打得晕头转向,乱作一团,拚命往回逃窜。我回支乘胜追击,“扫荡”之敌溃不成军。
在追击逃敌时,四大队政委刘华带领的一个班表现得特别机智勇敢。他们击毙了七、八个敌人,并在击毙敌机枪射手之后,与敌展开了争夺歪把子机枪的激烈战斗。我们终于获得了胜利。
赵高庄子战打得十分出色,缴获歪把子机枪一挺,步枪数支,毙敌数人。
收编伪军一个中队
1944年3月下旬,我们在山高家寨村休整。一天,正当我们进行战斗总结时,突然,村长派人报告说:刘佩臣一个伪中队40余人因不满日军的暴行和刘佩臣的虐待,携带两挺机枪,一个掷弹筒,30余支步枪和数支手枪已偷偷逃到了盐山桂甲村。该部班长张凤祥是回支烈士张凤亭的族弟,不愿离开家乡,愿在家乡参加抗日部队。
我与震寰、文林对这一情况作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尽管对他们跑出来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但我们一致认为,如果他们真心为抗日,可在惠民境内向我军投诚,为何舍近求远,跑到数百里之外来呢?但又考虑,既然他们已经脱离日伪军,就有争取的可能。加之此地南北都是我解放区,张凤祥还可作内应,争取的条件十分有利。只要方式方法对头,向他们讲明我军的政策,争取他们是很有希望的。而如用武力解决,距敌较近,又靠近公路,于我不利。经处反复研究,我们最后决定采取争取的方针。
一天傍晚,我们派人把张凤祥找来面谈。他当即表示愿做我们的内应,并向我们介绍了该部情况:中队长姓李,是平谷县人,为人爽直,善于团结;三排长李连杰是天津人,当过土匪,心毒手辣,但讲义气,他和李中队长是结拜兄弟,是该部的核心人物。该部不是刘佩臣的嫡系,常与刘闹磨擦。刘想利用作战机会消灭他们,他们对此有所觉察,因此,想到天津拉势力,待机行事。
听了张的介绍,我们更坚定了争取的信心。张回去后积极活动,第 二天就派人说事情成功了,要我方速派人前往谈判。
当天下午3时许,我回支派文林带丁玉奇前往。谈判开门见山。张文林说:“我代表八路军回民支队,对你们的行动表示支持,我想与大家共同商量今后的问题。”李中队长说:“我们原来的想法不成熟,经过这几天的考虑,我们同意参加抗日。但有些事情还很担心过去的事,人民群众会不会谅解;我们的编制是否会拆散,回家有困难的能否给以资助等。”对李中队长提出的问题,张文林作了答复:“你们选择正确道路,人民会原谅你们的过错,过去的事慨不追究,参加抗日一视同仁,保持建制,有条件还会给你们补充人员和枪支弹药;回家有困难的发给路费。”
谈判圆满结束。就这样,这支伪军先改为回支独立大队,任命李为大队长,李连杰、张凤祥为副大队长。解放战争开始,又改编为回支二营五连,张凤祥,张金祥分别为正副连长。
在我党的领导下,这支部队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转战冀鲁边区和东北三省,屡建战功,成为一支非常有战斗力、深得人民欢迎的连队。
曹庄子伏击战 花寨子战斗
从1944年4月开始,斗争形势明显好转。群众抗日情绪十分高涨;伪军、伪组织也开始为自己留后路,积极与我军联系,尽量为我们提供方便。我军抓住有利时机,接连打了不少胜仗。曹庄子伏击战和花寨子战斗是规模比较大的两次。
曹庄子是我们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子。它位于羊二庄与小山两个据点中间,是两地伪军来往的必经之路。
一天上午,情报站报告说,羊二庄据点的40名伪军,带一挺机枪,大约下午3时许路经曹庄子,从小山返回羊二庄。听到这一情况,支队领导决定由参谋长何仕兴同志率五大队埋伏在曹庄子,打个伏击战,其余部队在大赵村作接应。
下午3 时许,伪军果然来了。进入埋伏圈,我五大队就集中火力,向敌人猛烈射击。伪军狼狈逃窜。这次战斗,缴敌意大利机枪一挺,步枪20余支。
群众听到这一消息十分高兴。晚上,群众送来礼品表示祝贺。不久,小山据点就撤掉了。
黄骅县花寨子战斗是回支一次闻名边区的重要战斗。1944年8月,回支住在黄骅县的大赵村。一天,侦察员报告说,韩村的敌人出来抢粮,只有一个伪中队和10余个鬼子。我们决定消灭这股敌人。
我和震寰率一、五大队提前赶到花寨子,埋伏在道沟内。这时,侦察员又跑来报告说,敌绕道齐庄走了。我与震寰立即谈应付这突变的情况。就在这时,侦察员又来报告说,敌人又不改道了。我们抓紧作了战斗部署。
下午四时许,战斗打响了。实际来了500多敌人,其中有100多鬼子。回支大队在南北沟内截击敌人,伪军都吓得逃跑了。鬼子以武士道精神同我们展开了肉搏战。直到天黑,敌人才弃尸逃跑。这是回支与敌人硬拚,进行白刃格斗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我军虽伤亡30余人,而敌人的伤亡则更大。
花寨子战斗在边区引起很大反响,战后,群众纷纷送肉、送面慰劳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