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回忆在武城时期的战斗工作经历(下)

立十广 发表于2016-08-26 19:09:25
1942年底,因环境残酷和生活困难,党政军机构都进行了精简,主力部队也以连为单位采取分散活动。黄光震、周发田同志带领十九团经常在武城一带活动,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对武城的 工作帮助很大。当时中央的方针是:隐蔽精干,积蓄力量,迎接胜利。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是好的,反法西斯的斗争节节胜利。那年的口号是:“今年打败德国,明年打败日本”,国际形势越有利我们,全党上下抗日斗争情绪越高涨。在这一段和敌人政治上的斗争是建联保与反建联保的斗争,也是争夺基层政权的斗争,敌人想通过乡、保甲家制,限制我们的活动,我们也针锋相对,无论如何也不能他们搞起来,我们宣传谁当伪乡长,就是甘愿当汉奸,就杀谁,实际只杀了瓦子庄乡的一个伪乡长,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这样村里的人都不敢当伪乡长,敌人委派到谁, 他们就躲藏起来。敌人费了好大的劲,才把离城近的村子搞起来,离城远的地方还是我们的天下。
当时在经济上,我们党的政策是保护民族工商业,对商业、商贩、作坊收税,对走私的没收。当时德州设有棉花收购市场,对棉花布贩子搞上税或罚款,严重的没收,但也有个别干部乱没收, 犯了错误。在教育上,重视小学教育和教员管理。1942年4月29日,日军对我冀南运西根据地大扫荡。以前和1943年以后都办得很好,让农村教员吃公粮,并在乔上村办了一个“抗高”,培养了不少部,小学教员里面也出了不少人材。
1943年至1943年是灾荒年,群众生活非常困难,部队也实行定量供给,战士只能喝稀饭,吃野菜。敌人经常出来扫荡抢粮,我们抗日武装出动阻击敌人,保护群众夏收秋收,同时宣传动员群众快打快藏。那时县委开会吃的是高粱、玉米掺上菜的窝窝头,吃花饼就算好一点的了。后来,我们也搞生产自救,县委机关自 己种地。因为武城靠近运河,收成较好,相比之下还算富裕县,曾调了几万斤粮食给区党委。
1944年,抗日形势好转,日寇开始向铁路沿线收缩,边远据点已经撤离,敌人士气低落,人心惶惶。1943年秋季收成很好,1944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群众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这年春天,地委召开全区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毛主席:“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势力,打击顽固势力”的指示精神。会后,我们放手发动群众,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向敌人展开了有力进攻。在分区周发田司令指挥下,我们采用挖地道送黑包炸药的战术,拔掉了武官寨据点,把敌人的气焰打了下去。另一方面,发动群众开展反霸、减租、减息,开群众斗争大会,分了恶霸地主的浮财,镇压了汉奸和那些与日伪有联系并作恶多端的人,群众情绪极为高涨。
通过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人民群众在政治上有了地位,经济上得到利益,革命情绪很高。后来武城县参军人数最多,这跟以上工作开展的好有直接联系。1945年6月,武城城外的据点都被拔掉了,城内敌人也很恐慌。7月,我们的部队收复了县城,全县境解放,县委、县府随之迁进了城内,住在河西街。
1945年7月至8月,根据党中央要组织野战军准备反攻,夺取全国的最后胜利的指示,在军分区司令员周发田、政委刘华清领导下,新组建立了运河支队,下辖武城、故城、枣强县大队;每个大队四个连,共十二个连,李开道任支队长,我任政委。不久,运河支队改编为晋冀鲁豫二纵六旅十八团。武城县大队改编为三营,著名战斗英雄邱少云生前即在该营九连。
1945年7月至8月,我随运河支队南下离开武城。抗战八年,我在武城工作了七年,在那极其残酷的斗争岁月里,我与武城的广大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亲如一家,结下了深的友谊。有许多亲密的战友和同志为了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谁在收藏
浏览:127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袁秀珍
    袁秀珍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