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石挺回忆黎明前的《黎明报》(下)

黎明之歌 发表于2016-09-05 10:49:58
三、《黎明报》在全面反攻的凯歌声中诞生

1944年5月,渤海二地委机关报《黎明报》在全面反攻的凯歌声中诞生了。开始编辑人员很少,几乎是一个编辑主管、一个版面。 地委宣传部长关锋主持一版;宣传部宣传科长张梦生分管二版;新调来的李泽民(即后来化名的李冰如)负责第三版;我任第四版副刊编辑兼印刷科科长。

这几个主要编辑全部是土生土长的,过去谁也没有在什么报社里工作过。开始,对新闻如何标题,怎么安排版面,都说不出其中的所以然来。仅是参看着别的报纸(包括汉奸报纸)的形式, 来研究《黎明报》的版面设计。从工作实践中,逐渐领悟出一些编排报纸的规律来,如标题占几栏,对重要新闻怎么作包括“引题”、“正题”、“副题”的三行题,新闻、通讯、文章分几栏好看,等等。至于新闻的编采工作,也是从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

《黎明报》的一版, 经常以新华社发的稿件占头条地位,包括从国际、国内到陕甘宁边区的重大事件。被敌人多年分割、封锁的抗日军民,能及时获得整个反法西斯阵营的胜利消息,是多么大的鼓舞啊!至于渤海二分区的每一个战役的胜利消息,当然更会通过这张报迅速传送给人们。

《黎明报》的工作人员,由开始几个人已经发展、扩大到几十个人,有编辑、校对,还有随军记者,报纸的发行也有专职人员了。为了把这张报纸进一步办好,曾派从军分区政治部调来的李资清同志到《渤海日报》 (渤海区党委机关报)学习,回《黎明报》后,任编辑主任。无论是报纸内容还是编排技术,都有显著变化。

1944年下半年,随着整个反法西斯阵营力量的增大,二军分区敌我力量的对比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敌人向抗日根据地的频繁扫荡,变为我军不断拔除敌伪军据点。之前,我二军分区的抗日部队只有三挺机枪,到1944年初秋,已发展 到40多挺机枪了。大部分敌伪据点被拔除后,并开始向日寇占领的县城进攻。1944年9月10日, 攻克临邑县城。《黎明报》以特派记者崔石挺的名义发出“我军兵不血刃攻克临邑县城”的头条新闻。这是我军分区部队向日寇反攻后, 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几天以后,《黎明报》被附近几个县城的日伪军合围袭击,遭受到了严重破坏。设在李家坊的地下印刷所被敌人发现,把石印机砸坏;在白庄的电台也被敌人搜出、破坏。李冰如、任君默、王汉三等同志被俘,谭(名字记不清了)同志牺牲。幸亏另一架石印机在别的村,《黎明报》仍能坚持出版。由于敌人连续扫荡,曾用油印出版了一期报纸。通过地下关系,从德县土桥一个伪军军官那里买到一台收音机,将它改装成收报机,使《黎明报》得以按期出版。

1944年底,《黎明报》负责人关锋调鲁南高级党校学习,由编辑主任李资清主持工作。这时的活动地区,主要在陵县东的张挂庄、杨冲霄庄等村。

1945年,反法西斯阵营的胜利消息,反映在每期《黎明报》的版面上。有重大消息,就出号外,及时传送给二分区的广大军民。如: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墨索利尼被枪毙,攻克柏林等等。1945年8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接受无条件投降前夕,延安新华社就发出预告,将有重大新闻发表,要各电台注意。8月13日夜,就收到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胜利消息,立即印出号外。《黎明报》社的全体同志眼里含着胜利喜悦的眼泪,带着成捆的号外向军民散发。

1945年10月,按照上级指示,《黎明报》停刊。有少数同志到渤海区党委机关报《渤海日报》工作,多数同志留二分区另行分配工作。


浏览:56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