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石挺回忆黎明前的《黎明报》(中)

黎明之歌 发表于2016-09-05 10:50:22
二、改为二地委宣传部领导

1943年初夏,由原来专署领导的“地下印刷所”,改为二地委宣传部领导。当时地委书记是郝炬,组织部长是李萍,宣传部长是关锋。   

归二地委宣传部领导后,主要是编印抗日宣传品。当时由于各级党委机关绝对保密,因此编印宣传品的公开名义为“鲁北文化供应社”。社长由关锋兼任,编辑主任由宣传部宣传科长张梦生兼任,我为印刷所负责人兼编辑副主任。经过一个时期的积极筹备,决定创刊 《大家看画报》,十日刊、八开、四版。原平原县九区区长李少英任编辑,原二军分区政治部宣传干事刘尚忠任美术编辑。

经过我军几个月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平、禹、临、陵一带抗日根据地,我们又重新掌握起来。《大家看画报》主要是向广大群众宣传抗战道理和我军抗日战争的胜利消息。因图文并茂,文字浅显生动,深受抗日军民欢迎。

另外,还经常编印一些专为瓦解伪军的宣传品。为了便于送入伪军据点,多半是采用旧唱本的形式,如《小寡妇上坟》、《王二姐思夫》等。借用一些小故事,向伪军宣传抗日道理,进行瓦解、争取工作。

比较起作用的是向伪军宣传我抗日政府对伪军制定的“黑红点”制度:伪军做了一件有利于抗日军民的事,在他的名下记一个红点;反之,如果做了一件侵害抗日军民利益的坏事,就记一个黑点。根据黑红点的多少,作为日后对伪军如何处理的尺度。按照当地的民俗,如春节、中秋节、“十月一”等节日,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发给伪军“通行证”,凭“通行证”可以回家过节、扫墓,和家中人团聚。据有关单位统计,1943年下半年至1944年上半年的一年时间内,整个二军分区共瓦解伪军600余人。这当然和做伪军家属工作以及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分不开的。

向日本士兵散发宣传,如在“樱花节”前夕,就印了大量有关宣传品送到敌军据点附近。这些宣传品主要是由1940年德县徽王庄战斗时,俘获的日本士兵(机枪射手)小岛设计的,以“日本反战同盟” 的名义,争取日本士兵。

经过1943年整个一年时间的艰苦奋战,渤海二分区又恢复了一年前的局面。1943年末的一个夜晚,从陵县县城到临邑县的“封锁沟”旁的伪军岗楼,全部被我军攻克、焚毁,胜利的曙光照亮黑夜的天空,更照亮了抗日军民喜悦、兴奋的笑脸。

“鲁北文化供应社”建立不久,就配备了一部电台,是从军分区调来的。电台台长是许坚同志,开始就他一个人工作,收报、译电。后来找到两个十二三岁的小学生学习译电。电台的安置设计巧妙、隐蔽,最早是安设在张机庄(在陵县城东南20华里)的一个富农的西院里。这个西院里只有三间北房,满院是稠密、高大的白杨树,电台上的天线就附在树上,是很难发现的。这院的北面是个水湾,是一个大地主专为养鱼的。把每天收到的发自延安新华社的新闻稿,编成名为《电迅》的油印小册子,送各单位负责同志参阅。配合当时的“整风”学习,还编印了一种叫《整风电台》的油印刊物,定期出版。在这个期刊里,除刊载一些整风文件以外,还结合各级党组织整风的实际情况,有表扬、有批评,对当时的整风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促进作用。

到1944年上半年,整个渤海二军分区这片抗日根据地,从敌人的“分割”而接连成一大片。除陵县、平原、临邑、禹城几座县城尚有敌伪军外,县城以外的敌伪军据点没有几个了。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新局面、新情况,鲁北文化供应社的同志按照地委领导的意见, 积极筹备 《黎明报》的出版工作。


浏览:41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