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石挺回忆黎明前的《黎明报》(上)

黎明之歌 发表于2016-09-05 10:50:43
“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新春会交还给你。”(海涅)

经过七年的艰苦奋,在抗战胜利的前夕,由中共渤海二地委主办的 《黎明报》,于1944年5月创刊出版了。

《黎明报》是一张5日刊的石印报,八开,四版。它的前身是以“鲁北文化供应社”的名义出版的《大家看画报》。


一、“树仙庙”地下的印刷所

在1941年,第二专员公署孙子权专员,就责令我(当时我任专署秘书兼文书股长)想法不惜高价从敌占区购买石印机,以便印刷重要文件和当时亟需的抗日小学课本等。

1942年麦收前,平原县第八区五杨庄一位姓杨的商人,从日伪军占领的平原县城内买出一架旧石印机。将石印机拆卸开以后,装在一辆骡马大车上,上面覆盖着干大粪,混出东门、东关和火车站等多层日伪军岗哨后,直接运到抗日根据地。几个月前,已经找到两位印刷工人,一位是平原八区麻家寨王法周,一位是是平原六区刘屯孙只 x x(名字已记不清)。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七七事变”前,在平原县城内大同书局学石印。石印机运到根据地的前几天,就在平原第五区的王定杆庄修建好地下印刷所。

王定杆庄,是平(原)陵(县)两县交界的一个村庄。位于陵县县城东南15华里,原属陵县第一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后,划归平原第五区。这个村虽属抗日根据地,其实距离日伪军据点并不远。除陵县县城内有数量较多的日伪军以外,这个村的东北方向、相距10华里的凤凰店,有日军一个班,伪军一个小队;在王定杆庄正南不足20华里的何家寺,也有日伪军据点。总之,敌人可以随时袭扰这个村庄。

但是,有村干部和群众的支持,专署领导还是同意将“地下印刷所”安设在这个村里。

“地下印刷所”的伪装是极其巧妙的:这个村有道“土围墙”环绕着。“地下印刷所”就设在村南面,紧靠围墙的地下深处。这里有一户姓王的,就老俩口,勤劳、善良,少言寡语。石印机就隐藏在他家靠近围墙的南房后边。他家来往人很少,容易保密;附近处也没有什人,便于我们修建“地下印刷所”。白天就可以掘土动工,先挖掘一个长方形的深土坑,有一间房那么大。够了尺寸以后,象盖房一样,

排列上擦,铺上苇席,最后加土,和地面一样平,人站在上面,毫无察觉。挖出来的土,有的做成土坯,有的在夜间丢出围墙外,总之是不露出半点痕迹。在地下印刷室的上面,还按照当地的民俗,修了一个小“树仙庙”,实际上是“地下印刷所”通风的气眼,让写有“树仙老爷之神位”的牌位遮蔽着。

“地下印刷所”修建得比较宽大,除石印机外还有存放纸张、油墨的地方。三四个人在里面工作还挺宽绰。 进入“地下印刷所”的入口, 设计更为巧妙、隐蔽,是在这家的西邻的南房里一个粮食囤底下。这家也姓王,是个木工,人们叫他“二木匠”。只有一位同志住在他家, 以便印刷工人来这院里进入“地下印刷所”工作。如有敌情,就用一个木板盖在囤底的开口上,再堆放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就是敌人搜查,也不会发现。同时,还设计的“洞内有洞”,就是在这个“地下印刷所”内,又挖了一个洞,储放印刷用品,洞口也伪装得极为隐蔽。地下室内有一盏点煤油的大吊灯,如同白昼。石印机经常是日夜开动,大部分时间是赶印抗日小学课本。印好的书页,运到另一个村庄或另一个较远的院子里装订成书。

约在这年中秋节前后,凤凰店据点的日伪军进袭了王定杆庄。把村长(姓陈)拷打得很厉害,逼问机器埋藏在什么地方。显然是坏人告密,但是什么机器,敌特并不清楚。陈村长坚决不承认,敌伪军也无从搜查,只好抢掠些别的东西返回据点。根据这种情况,石印机再不能继续安置在这个村里了。经过几天的物色和周密计划,决定将印机迁移距王定杆庄西北五华里的“联五庄”之一的苗庄。进入冬季以后,又从苗庄移至仅距陵县县城十二华里的董庄。这是一个逃亡大地主的空院,地下室设在原是存放粮食的一座西房里。洞口经过伪装后, 再将一个大粮食囤(空囤)压在洞口上。只要没有人告密,敌人进入这座院子后,也不会察觉。

1943年元旦,我军(115师教导第六旅17团)在张机庄彻底消灭了伪顽军曹五旅一个团以后,平(原)、禹(禹)、临(邑)、陵(县)四县交界的这片敌后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得到巩固。我们的这个“地下印刷所”也活跃起来。

但是,时隔不久,整个渤海二分区的形势恶化了。农历腊月十二这天,日寇用“拉网战术”向这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袭击。我二营从营长到士兵全部牺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腊月十二大扫荡”。敌人紧接着在整个二分区大量增设据点,挖“封锁沟”,修公路,把这片根据地分割成许多小块。

我们安设“地下印刷所”的这一带,从陵县城到临邑城挖了“封锁沟”,大约每10华里修一个“岗楼”,有伪军驻守。在有“地下印刷所”的董庄东北方向的斜庙村安了伪军据点。据点外就是“封锁沟”,距董庄仅有五华里;东南方向的马腰务安了日伪据点,西南方向的刘智茅庄也安了伪军据点,都距董庄10华里左右。敌伪军借我主力部队分散活动或转入外线的情况,四处骚扰,十分嚣张。这块充满歌声的根据地,一时被敌人控制了许多村庄,呈现出了黎明前的“一阵黑”。我们的“地下印刷所”也封闭起来,不能开工了。并且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和专署领导失去了联系。


浏览:72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