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朋友们:
受中共海宁市委的邀请和委托,我作为当年50年前解放和接管海宁的老同志,非常高兴能参加今天召开的“海宁解放50周年庆祝大会”,并给大家讲讲50年前的那段历史。
一、 益都集中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辽沈战役刚结束,淮海战役就打响了。
这是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我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围歼了蒋军黄维兵团和孙元良兵团。
战场正向蒋管区迅速发展,大片大片的国土正在解放。新区的工作成堆成山,急待干部去解决。
华东局根据中共中央的通知精神,立即从老解放区的地、县、区各级组织中成套地抽调干部,要求他们中的第一批干部必须在年底前赶到益都——中共中央华东局所在地。
在山东老解放区里,以县委领导同志宋杰之(前地委秘书长)为首,率领泰西县的一批干部迅速向泰西地委报到;肥城、长清等其他地区的同志也都跋山涉水准时集中到益都待命。
我们首先被分配到中共华东局党校学习。
华东局的领导陈毅、张鼎臣、曾山等向大家讲了目前形势与任务,讲解了党的新区政策,强调了进城的纪律,要求大家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同时警惕狼(美帝)、狗(蒋贼)、蛇(美女蛇等资产阶级糖衣炮弹)。
我们在党校度过了一九四九年元旦,又过了春节。
鉴于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国内和平协议,党中央、毛主席发出号召: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
有着丰富斗争经验、又经过学习提高了的干部们,被编为第三野战军纵队,随军南下。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们的任务是:到江南广大新区去开辟工作。
在临城(现名薛城),我们与从老区抽调的第二批干部和一些青年学生会师,于是干部纵队重新调整改组。其中主要由泰西、肥城、长清三县干部组成的第八大队第七中队,后来被分配到海宁县。
二、 随军南下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凌晨,我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摧毁了敌人苦心经营的江防工事,强渡成功。大军南下,只三天便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二十二年反动统治的覆灭。
我们第三野战军干部纵队曾在南下途中,于临城驻下待命,我们在这里调整组织,学习政策,进行思想动员。
“同志们,在旧社会,山东人民每当穷得活不下去而外出逃荒时,总是‘闯关东’——到东北去,而怕到江南。认为江南话听不懂、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蚊子、长虫(蛇)多”等等。这是浙江出生而在胶东从事革命工作的金涛同志给大家开会作报告时讲的话。他介绍了江南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和语言称呼上的差异,说得大家乐呵呵的,解除了思想上的顾虑。
为便于行军和适应天气转暖的南方情况,部队给每人发了两套单军装,并让大家进行“轻装”——将原穿棉衣中的棉絮抽出。第八大队到达淮阴的六安闸口,又再次“轻装”,卸下大部分冬衣,步行到瓜洲,于四月二十七日渡江南下。
蒋介石不甘心灭亡。在我们行军途中,飞机成天在头顶上盘旋,扫射轰炸。于是有时我们不得不日息夜行或日夜行军。
江南的雨夜行军,对山东老区干部来说是新课题。这正是梅雨季节,河叉多,路面滑,加上行军人多,踩踏得泥泞不堪。许多人摔倒又爬起,忍受了极大的困难与疲劳。在丹阳,我们猛赶了一夜,满以为走了百儿八十里,哪知天亮一看,原来迷了路,兜了个老大圈子,才只走了十几里呢!
我们于五月初到了湖州(当时是嘉兴地委驻地),嘉兴地委书记钱敏同志给我们作报告,介绍情况,整顿思想,明确任务,还统一安排理发洗澡,休整了十多天。
以第七中队为主,又抽调补充了少数其他方面的干部,共六十六人,被分配接管海宁县。
地委宣布了中共海宁县委成员名单
县委书记宋杰之、县长曾永源、组织部长梁超、宣传部长李坚、民运部长刘健民、公安局长刘中流。当时他们的年纪都在三十至三十二岁之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五月十七日晨,中共海宁县委率领第七中队的干部从湖州出发。我们乘了一只木船,一面摇橹,一面拉纤。这一路上,县委领导不断告诫大家提高警惕,提防匪特袭击,随时准备战斗。幸好当时大军压境,匪特未敢轻动。傍晚时分,船到长安镇。
晚上,当地伪镇长等闻悉到驻地“拜望”。县长曾永源出面接见,嘱他们老实待命,准备移交。
在长安镇住了一宿。次日——五月十八日中午,我们背着背包,穿着黄绿色军装,佩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符号,精神抖擞地进入海宁城(今盐官镇,当时伪县府所在地)。
三、 人民政府成立
在我们到达盐官之前,由中共海宁地下党负责人唐为平到杭州联络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三军六十七师一九九团于五月七日下午一时到盐官驻防,实行了军事管制。海宁正式解放。
五月二十日,海宁县人民政府在盐官正式成立,同时开始接管伪政权。
徐志远和高毓海、胡良温等三人,被派往斜桥接管县地籍整理处。他们首先在那里解除了当地自卫队的武装,将机枪、冲锋枪、步枪、短枪等一大批枪械弹药,当夜用船装运到盐官。然后,清点接收了全县的清文地籍图册资料,为以后在征收农业税中反黑地,贯彻合理负担提供了部分可靠资料。再次,组织旧人员开展学习政治,学唱革命歌曲等,以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并对他们进行了解和考察以决定去留。
张海涛和王绪生、于广俊、赵相义、张殿选等同志接管了财政科和田粮处。
范子甫和孙传江接管了建设科及农业推广所。范子甫以后又接管了县政府秘书科,并偕同文教科长沙国华去长安接管了励志农校。范还协助县委刘健民接管了伪地方法院等机构。
刘中流和高传祯、宋广学、葛富苍等同志接管了伪警察局。
其他几十人都分头接管了各科室。
县委宣传部长李坚和公安局长刘中流,组织伪机关的旧公职人员学习,向他们阐述了党的政策。除反动有据或劣迹昭著者外,愿留者欢迎,一律留用;愿走者,听便,发给遣散费。相当多的人(特别是青年)都表示愿意留下工作,改造自己,为人民服务。
全县划成二十四个乡镇,分硖石、袁花、两仓、盐官、斜桥、长安、许村七个区。我担任了许村区的区委书记兼区中队指导员。
五月三十一日,我们打起背包,带着武器,根据县委指示,带上宣传党的政策的油印资料,分头奔赴各区接管,成立区、乡人民政府。
六月初,中共海宁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同迁硖石办公。轮船在塘桥头靠岸时,受到硖石镇各界人民的热烈欢迎。
同志们,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南下干部,在这以后就在海宁扎下了根,一干就是三十年,直到一九七九年调往长兴。今天,再一次踏上海宁这块故土,看到海宁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心中感到无比激动。五十年了,真是旧貌换新颜啊!
在座的同志们现在都正是年富力强,又逢大好时光,在这举国上下都在奋勇向上的大好潮流中,我祝愿海宁人民在中共海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红旗,团结拼搏,勇于创新,发扬“猛进如潮,敬业奉献”的海宁精神,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中取得更大更新的成绩!
谢谢大家!
一九九九年五月七日于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