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华.原名李连秀,一九○五年二月出生于泰安市马庄乡漕河涯村—个富裕家庭。他兄弟四人,正华是老大.由于家庭条件较好,他自七岁始先后读私塾和小学十二年,在文学上造诣较深。学习之余兼攻中医。青年时代,他勤奋好学,生活俭朴,性格耿直,待人处事富有正义感,勇于同反动势力和封建迷信抗争,在当地群众中颇有影响。旧社会,反动统治阶级利用神汉,巫婆,兴妖作怪,大肆宣扬封建迷信,愚弄欺诈乡民。不少愚昧无知的百姓,为降妖驱邪,逢凶化吉,不惜忍饥挨饿,修庙塑神,烧香拜佛,念经求神。人们屡屡上当受骗,引祸招灾.甚至家被人亡。
早年,每到夏季漕河里水势凶猛,危害乡民。老辈人怕大水淹没村庄,在村头修了个镇武庙。一九二七年春,村民在闲谈时说:“咱村没被水淹掉,就是靠镇武庙神保护住的。”李正华听了后。认为封建迷信,压根不信镇武神的能耐。一天晚上,他同本村周茂泉等几个年轻人,把神像推倒,扔进了清河里。第二天。全村大哗。认为李正华得罪了神灵,闯了大祸,村子将会遭受灾难。不少人惊恐不安。可到了六月,漕河村没有被水淹没,村民们安定了,从此结束了敬奉镇武神的历史。
一年,正华的弟弟连芳生了个疔疮,病情较重。祖母和母亲从王家大坡请来一个巫婆给连芳“治病”。这时碰巧正华从外面回家,看到巫婆正在烧香念咒、装神弄鬼,当即脱下鞋子向巫婆打去,吓得巫婆又哭又叫。正华不顾祖母和母亲的责骂,轰走了巫婆。请来了中医给弟弟治好了病。
一九二八年春,北伐军到达泰安,深受大军阀张宗昌残害的泰安人民热烈欢迎新军,李正华心情非常兴奋,满怀救国救民的激情,带领青年、儿童唱革命歌曲,呼吁打倒列强除军阀,宣传成立农会。抵制日货。他努力摆脱封建势力的羁绊,在家乡一带第一个剪掉了辫子。
二、为民纾难,教书行医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象恶狼一样扑向中国。国民党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统治,地主、老财作威作福,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目睹残酷的现实,年轻正直的李正华,心中积满忧愤和不平。他常常思索着“为什么社会这样不公平!”他认为。要救国救民,让穷苦人摆脱贫穷落后的命运,就得识字,学文化,启发民众的觉悟。因此,他决心为贫穷人家的孩子办学堂。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正华于一九三二年在本村办起了 “民众小学”。他自己办学,自任教师免费招收贫民子女入学,教孩子们识字、算账、唱歌。由于他教学认真平等待人,讲课通俗,说理透彻,深受学生欢迎,乡亲们都很满意。为了不使穷苦学生辍学,对家境贫困的学生他常慨解义囊,得到许多人的好评。在他的悉心努力下”贫民小学 越办越好。就连本村那个官办小学校长的子女也到“民众小学”来读书。
在教学期间。李正华除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外,还不失时机的在学生中揭露社会的黑暗,分析劳苦大众贫困的原因。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给同学们讲:“日本鬼子侵占朝鲜后.一个日本学生硬逼着一名朝鲜学生趴在地上给他当马骑,爬的慢了还要用鞭子抽打,这就是当亡国奴的下场。”他还告诉学生:日寇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肆意残害中国人民的罪行,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义愤和爱国热情。在不少青年学生中埋下了闹翻身求解放的革命种子。
生长在农村的李正华,亲眼看到广大劳苦人民饥寒交迫,农村缺医少药,老百胜有病得不到治疗,他心里非常难过。一九三五年,他凭着急难救人的热情和自己对医学的爱好,请人帮忙在本村开了一个小药铺。教学之余,他刻苦钻研医书,自己采挖中草药,热情为乡亲们治病。每当贫苦农民救医求药,他常是分文不取,深受当地百姓拥护。
李正华身兼教学、行医两付重担.他夙兴在寐,忘我工作.利用行医的机会,四处奔走,广泛接触群众,体察民间疾苦,倾听穷苦人民的呼声,抨击社会黑暗。宣传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用啦家常的方式讲述革命道理,宣传教育群众,赢得了广大劳苦民众的尊敬和信赖。在校内外团结教育了一大批热血青年,在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发展革命力量奠定了可靠的思想基础。
三、山河破碎,奋起抗日
一九三○年春,中共山东临时省委遭严重破坏。泰安党组织与上级失去联系,大部分共产党员被迫隐蔽活动。李家大坡村老共产党员张杰同志(一九二六年入党),也在家乡一带以教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李正华和张杰因亲戚和同行关系经常接触,在交往中志同道合而结成挚友。李正华思想敏锐,他向往革命,追求真理,在彼此的思想交流和真理的探索中,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认清了国民党祸国殃民的反动本质, 懂得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在全国革命群众运动的影响和地下党组织的教育下,李正华思想进步很快。一九三二年十二月,经张杰(张伯样)同志介绍,李正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百倍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华北大片国士遭到日寇蹂躏。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李正华义愤填膺。他毅然辞去小学教师的职务,把自己苦心经营的小药铺托付给灌庄村老中医范照丰先生操办。他全心全意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当地积极宣传抗日。联络进步青年和学生,秘密组织抗日武装。先后发动组织了张敬堂、苏启蒙、王锦,周骥、李继云等热血青年,李正华号召大家说:“日本人想吞没中国,叫我们当亡国奴,我们坚决不答应!大家要为抗日出人、出钱、出枪,协力奋斗,保家卫国!” 在他的带领下,大伙齐心协力,筹集资金,枪支弹药,建立起一支五十余人的抗日游击队。
一九三八年一月,张北华、.远静沧、崔子明等人领导发动了泰面武装起义,组织建立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革命星火的点燃对李正华影响鼓舞很大,他所渴望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抗日的日子终于到来了。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三日,李正华和张杰亲自带领游击队员十七人到夏张镇参加了人民抗敌自卫团,自卫团领导决定:将李正华带来的队伍和武冠英同志在边院一带组织的游击队,合编为自卫团第五大队,任命李正华为第五大队大队长。从此,李正华同志在党的领导下踏上了武装抗日的征途。
一九三八年三月底、自卫团侦察到津浦铁路线上日军的军需列车日夜不断地向南开进,公路上汽车、马车也忙着向南运送物资,当时由于敌后游击队没有报纸、电台,不了解前线的具体情况。仅从敌人运输动向上估计可能要打大仗。为了配合前线的战斗,自卫团决定在北集坡车站附近的黑虎泉破击津浦铁路。切断敌人的运输线,打击日本侵略军。
黑虎泉是个丘陵地带,地形复杂,铁路穿过的山峡岩壁陡峭,是破坏交通,伏击敌人的有利地点,自卫团决定由崔子明、李正华、马醒民负责指挥战斗,带领熟悉地形的本地战士六十余人,带着扳手、手榴弹、土炸药等东西,半夜时分埋伏在铁路两旁的山顶上。几名队员从山顶小路下到山峡,用板子把道轨螺丝拧下,拔掉道钉,埋上炸弹,把铁轨放回原处。破路工作搞好后,队员回到山顶埋伏,忍受着初春夜晚的寒冷,耐心地等待着敌人军车的到来。
拂晓时分,一列满载军用物资的火车从泰安向南开来。火车越过山口高坡,向南急驰而下,走到铁轨被破坏的山峡里,火车头“轰”的一声出了轨,撞在路边石壁上,后边的车厢爬上了前边的车厢,象一条受伤的蟒蛇一样翘起了头,拱起了腰,鬼子有的撞死,有的挤死。火车出轨后李正华带领队员一跃而起,步枪手榴弹、土炸弹一起向车上打去,火车被炸起火,三十多名押运列车的鬼子一个个被抗日战士的枪弹送回了“老家”。在敌人增投部队赶到之前,我军安全撤出战斗,无一伤亡地胜利归来。这次破击战切断津浦铁路达一周之久,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台儿庄歼灭日寇的会战。
一九三八年四月六日,在道郎阻击日寇的战斗中,李正华带领五大队在起驾庄、北大圈一带公路上破坏公路石桥,断敌后援,迫使敌人汽车停在公路上。我自卫团战士利用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增援部队,打垮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冲锋,有力地支援了在道郎的部队顺利的战斗。直到黄昏敌人退回泰城时,他们才撤出战斗。
四、出谋献策 破敌锄奸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下旬,我泰西起义各部队齐聚长清县大峰山区。根据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纵队第六支队。自卫团五大队编为特务营。李正华同志任营长。六支队成立后,在平阴、东阿.东平等地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建立抗日群众团体,摧毁了地方土顽的反动统治。搞垮了旧政权的反动基础。
一九三九年三月,八路军—一五师到达泰西.这时的李正华同志因东平夏薛镇战斗中受重伤,在家乡漕河涯村养伤。一天,六八六团侦察参谋梁奉州同志带领当地几名侦察员到泰安三、八区侦察时,找李正华同志研究敌情。正华同志说:“敌人在遭河涯村东南不远的石墙村安了据点,并在据点周围建立‘爱护村’,各‘爱护村’设报告员每天向敌人报告我们的活动情况。对我们威协很大,对群众骚扰严重,我们要设法拔除它。”为了侦察敌情,摘掉据点,李正华派当地侦察员苏学秀同志打进敌人据点当报告员,摸清了敌人活动情况,并画了敌据点地形图。
六月上旬,梁参谋带领侦察员在李正华家和正华同志一起研究布署了拔除石墙据点的计划。决定:“出其不意”,趁鬼子午后洗澡时消灭他们。在李正华的策划、指挥下,我侦察员苏学秀、于汇涵二人以报告员的身份先进入据点作内应,梁参谋带人从四面靠近据点,于汇涵、苏学秀二人进入据点后,才知外出修路的鬼子还没有回据点,他们二人生怕在据点里待的时间长了引起敌人怀疑,于是开枪打死了受理报告的鬼子,缴获一些子弹和一个皮包,为了避免我军伤亡,趁外出敌人还没赶回,即在梁参谋带领下撤离了据点。当外出鬼子得知据点被袭的消息后,这伙强盗没敢回据点就跑到了大汶口。他们从大汶口带着两汽车鬼子返回石墙,机枪、小炮乱打一阵以后,就把据点里的东西收拾起来缩回汶口去了,从此石墙敌据点被除掉了。_
同年秋,在李正华同志的策划、指挥下,泰安三 八两区武装夜袭汶庄伪区公所。炸死投敌汉奸、伪区长赵德轩、俘虏伪区队员三十多人,缴获枪支三十余条。既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又武装了抗日队伍,鼓舞了广大人民。
五、机智果敢,英勇杀敌
李正华伤愈后,。返抗日前线指挥战斗_一九三九年任泰安(西)县自卫队司令。年底,泰安(西)县独立团、夏张区中队等地方武装整编为县独立营,李正华任副营长。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李正华善于抓住有利战机。指挥我军机智、果断的打击消灭敌人。打了多次漂亮仗。
一九四○年二月十四日,据可靠情报了解,日军将有—辆军用汽车载十五名日军,上午从泰城开往夏张。下午返回。县独立营为配合四支队反“扫荡”,决定在无梁殿截击敌人。是日凌晨,李正华率部队到无梁殿勘察地形。日军汽车开往夏张后,我部队即在李副营长布置下埋伏在无梁殿村东头公路两侧。下午时左右,日军汽车进入我伏击圈李正华指挥独立营战士迅猛出击。步枪、手榴弹—齐向敌车打去,敌人当即死伤过半,我独立营战士冒着敌人的枪弹,奋勇杀敌,经一小时浴血奋战击毙日军十四人缴获步枪十四支。战斗结束后,我军烧掉汽车,带着战利品即凯旋而归。
李正华同志指挥作战,能灵活运用我军的游击战术,善于与敌人周旋,总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从不被动挨打,他常说:“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不论敌人从四面来,还是从八方来,只要知己知彼,机动灵活,说打就打,说走就走,就能战胜敌人。”
一九四○年秋。李正华带独立营部分战士活动在家乡马庄一带。根据侦察所知,夏张、边院、东向等据点里忽然增加了大批敌人。李正华细心分析敌情,他告诉战士,看来敌人要合围我们,我们要尽快避敌转移。果然不出所料,敌人正纠集强大兵力,在骑兵的配合下,气势汹汹地从四面向我军扑来。李正华沉着巧妙地指挥部队避开了敌人的正面进攻,将我军马蹄用布包起来,从敌骑兵和步兵的间隙里迅速穿过泰肥公路向北转移。部队原打算在下官庄休息,李正华同志分析说,“我们虽然安全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可是敌人发觉后还会来追赶,我们要做好战斗准备,继续转移!”当敌人赶到下官庄时,李正华已带领部队突出包围圈,摆脱了敌人尾追,胜利地回到了我军二起楼根据地。
同年十月,他和独立营政委安春华带独立营一、三连驻二起楼村,侦知驻姜家庄日伪军到鱼池以南山区“扫荡”。李正华和安政委分析敌情后,布置三连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伏击,断敌退路,一连进行截击。敌人被伏击后抢占了馍馍山,被我军包围。战斗中我班长武清进光荣牺牲,一名战士受伤。李正华怒火中烧,凭借有利地形,展开火力,向敌人猛攻。他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经激烈冲杀,带领我军攻上山头,歼灭日军左左木小队,打死敌军十多名。尾随日军后面的伪军四十余人迫于我军的强大攻势,在其队长郑英杰的带动下交械投降。我独立营战士随即带反正伪军越过泰肥公路直奔姜家庄敌据点,将留守日军打死,收容军用物资,捣毁敌据点。此次战斗共缴获捷克式机枪一挺,掷弹筒一个。步枪五十余支,望远镜、钢盔、服装等军用物资一批。在李正华副营长的指挥下,此次馍馍山截击和拔除姜庄据点的战斗,其迅猛、果断、战果辉煌。创泰西抗日史之先例。
六、壮烈殉国,名留青史
李正华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教高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在对敌斗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沉着刚毅,处事果断,发挥了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干。在他参加指挥过的“黑虎泉战斗”、“无梁殿战斗”、”镆馍山战斗”、“漕河涯战斗”、”北集坡战斗”等大小数十次战斗中,几乎每战必胜,是我泰西抗日队伍中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有很高的群众观点,爱护战士,关心人民疾苦,能很好地团结同志一道工作、战斗,是我党的—位很好的政治工作者。他在部队里和群众中都享有很高的威望。一九四○年底,泰安(西〕县独立营奉命升级,编为军分区基干三营,原独立营营长栗森同志调山东分局党校学习,独立营升级后,县委决定各区队升级重新组成县独立营。由李正华任独立营营长。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二日,李正华去军分区司令部(住肥城虎门)开会返回部队〔部队驻泰安拉马洼)途中。带通讯员夜宿宋家庄李广善家中,拂晓遭敌人包围。为不因个人而连累老百姓遭殃,他决然带警卫员向村外冲去。在突围时,不幸在宋家庄西北步山脚下的一块麻地里身中敌弹,壮烈殉国。
浏览:17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