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一看,这又密实、又高大、又坚固的木桩墙可以挡住沙河西边的八路军过河来了,自觉的有了安全感,就高枕无忧地睡觉了,做着他们如何在中国享受的美梦去了。
就在这天夜里,县委书记王延春(解放后任湖南省委代书记)把沙河东岸几个村庄的干部召集起来开会说:“------日寇用他们手中的武器,逼着群众为他们砍树造墙,这足以说明他们表面气势凶凶,实际很害怕我们中国人,尤其害怕我们的武装力量,八路军和游击队给他们出其不意地袭击。这会敌人感到安全了,咱们就不让他们安全。今晚就给他把墙拆掉!你们回去串联乡亲们,告诉他们谁拆掉的木桩归谁。为了不使群众受连累,拆下的木桩不要弄回家去让他们拆掉后就地挖坑深埋,这样,一则省时间,二则不单风险。如果敌人发现了就说是八路军干的。但必须干得利索,不能给敌人留下埋树桩的痕迹。叫小日本也知道咱们中国的老百姓也不是好欺负的!”
干部们一听就来劲了,异口同声地说:“好!太好了!”
王延春又说:“你们回去告诉大家,县大队已把炮楼子包围了,你们就放心大胆的干它一夜吧!”
干部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立即回村做了传达。群众听了这一命令,精神大振,顷刻之间,有劳动力的都群起出动,就地挖沟,把自己刨出来的树桩埋在沟里,用沙子填平,经过一夜的风吹沙打,露不出一点痕迹。
这事干的真利索,大家觉得可也出了口闷气。
敌人一觉醒来,大为惊讶,费了很大劲才修起的封锁墙,怎么一夜之间,连一根树桩的影子都不见了?他们干瞪着双眼吼叫“八路军的干活!------”
封锁墙一倒,老百姓可乐了,他们赶上毛驴,驮上公粮,甩着响鞭,又畅通无阻地奔向沙河西边的抗日根据地,给自己的亲人——八路军送去了。《烽火岁月》——作者 张今慧 宋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