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经过长城的董家口时,我和纵队政委赖传珠停住吉普车,大步登上雄伟壮观的城门楼。我们站在城楼上,迎着刺骨的寒风,望着犹如巨龙似的绵延在崇山峻岭间的长城,望着行进的雄师劲旅,不禁心潮翻滚,感慨万千!
回想3年前,我随黄克诚同志奉中央之命,率新四军第3师从长城的冷口出关时,蒋介石是何等嚣张狂妄啊!他仗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特别是仗着有美帝国主义给他撑腰,曾气势汹汹地宣称,要在3个月至6个月内消灭人民解放军和解放区。
现在3年过去了,他不仅没能消灭解放军,自己的军队反而就要被消灭了。在短短的3年里,他仅在东北战场上就损失了一百多万军队。在刚刚结束的辽沈战役中,我东北野战军就歼灭了蒋军47万余,解放了东北全境。与此同时,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动的围歼蒋军徐州地区重兵集团的淮海战役也胜利地进入了第二阶段。历史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我军在东北和华东、中原的巨大胜利,使华北敌军战略上完全孤立。傅作义将其兵力集中于东起塘沽、西至张家口的500多公里的点线上,摆下了既想固守自保、又准备南逃西窜的架势。
对于已成“惊弓之鸟”的华北敌军,如果不抓住时机,就地歼灭,他们很有可能逃跑。而这多达60多万的蒋、傅军,不管跑到哪里,对于我军迅速解放全国都将是不利的。
所以,中央军委做出决定:东北野战军主力在辽沈战役后,必须不待休整迅速入关,完成对华北蒋、傅军之战略包围,在包围的态势下再进行休整,以加速全国胜利到来。当时,6纵队刚刚打完辽沈战役,撤到黑山地区集结休整。接到中央军委指示后,立即开展了“打到关里去,解放全华北,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平津之敌”的各项准备工作。
当时纵队的主要领导,除司令员洪学智、政委赖传珠外,还有副司令员杨国夫,副司令员兼16师师长李作鹏,副政委刘其人,参谋长黄一平和政治部主任邓飞。
我纵原来的建制是3个步兵师,1个炮兵团。军委和东野总部又拨给我们1个步兵师(独立第6师)。与此同时,还补入了大批翻身农民和解放战士。打完辽沈战役,尽管部队伤亡很大,但很快就补充上了。解放战士补进部队,先搞诉苦,让他们倒苦水,没几天就都教育转化过来了。6纵在辽阳地区缴获了很多山炮,成立炮兵团时,大部分是解放战士,我们只不过在每个班里配了班长、副班长,也就组织起来了。组织整顿后,每个步兵连190余人,步兵团3200至3500人,师有13400至1,3900人,全纵队共有63000多人,编制满员超员,兵强马壮,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军”。
部队的装备也进行了调整,每个步兵连有轻机枪9挺,正副班长及战斗组长装备冲锋枪;每个步兵团,除原有的追击炮外,又增加了3至5门92步兵;炮;师炮兵营则增加了3至5门化学迫击炮或重迫击炮;纵队炮兵团补充了大口径榴弹炮。旧式武器也都换成了新的,步兵大都换成了30步枪,其它装备也有改善。我们纵队把缴获的物资弹药拉了整整五六十个火车皮,除了纵队的野炮团外,东野总部又配属两个炮团归我纵使用。众多的汽车和由几匹骡马拉的炮车,在公路上一摆七八公里,十分威武。
在我们行进的路上,老乡们拿着花生、红枣、梨和鸡蛋,硬往战士们的衣袋和子弹袋里塞。他们看着用4匹马拉的大炮从面前经过时,兴奋地说:“这家伙一开腔,什么城墙也挡不住!”有了这家伙,傅作义想逃跑就难哩!”
部队经过的沿途,村村都集中了大量粮食、柴草、油、肉和蔬菜。修好了宽阔的公路,保障人马车辆畅行无阻。在部分路段的两侧,每隔数米就挖有防空掩体。地方同志提出:“大军打到哪里,路和桥梁就修到哪里。”
部队所走的路线,都是冀热辽老解放区。沿途村镇事先组织得很好,严密封锁消息,加上指战员自觉执行隐蔽入关的指示,昼伏夜行,蒋、傅军虽天天有飞机侦察,也未能发现我军行踪。经过20天的连续行军,行程400余公里,我纵左右两路,于12月12日到达河北蓟县集结地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