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富善回忆东野七纵:二、共商攻城大计 加紧攻城准备

Chief 发表于2016-10-29 18:05:22
东总为了攻打天津,组建了天津前线指挥部,由刘亚楼参谋长统一指挥。1949年新年前夕,天津前线指挥部在杨柳青召开作战会议,刘亚楼传达了中央军委调整战役部署、先打天津的指示,研究了天津地形特点和敌军分布情况,确定了攻占天津的作战方针和具体部署。

天津市区地形复杂,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12.5公里,5条河把市区分割为许多片段,形成广阔绵延的洼地和水网地带,障碍大兵团的展开,易守难攻。早在1947年,国民党军天津城防司令部就征调大批人力物力增修城防,在市里和外围修筑许多碉堡,形成隐、密、低碉堡群,构成坚固的城防阵地。环绕全市挖了一道深4米、宽10米、总长45公里的护城河,经常保持3米水深。护城河内岸筑有土墙,每隔30到50米有碉堡一座,墙上架有电网。护城河外还有几道铁丝网和鹿砦,周围埋设数以万计的地雷。并将城外周围的丰桩烧毁,开拓射界。天津守敌有正规军两个军、10个师,连同特种部队和地方部队共约13万余人。敌62军在城西半部,86军守城东半部,43师在西部及西南,184师在南。

天津前线指挥部根据天津市区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和敌兵力部署南面弱、北面强的特点,决定采取东西对进、拦腰切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的作战方针。赋予我纵的任务是:会同8纵于津东之民族门、民权门一带并肩突破,由东向西攻击,在金汤桥与西面的主攻部队会师。东面主攻部队,由我纵司令员邓华和我统一指挥。

根据杨柳青会议精神,我纵与8纵领导同志以及有关人员,在军粮城我纵指挥部共商津东方向攻城计划,进一步研究中央军委《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天津前指的作战部署,认真分析津东方向敌军分布和地形特点,共商攻城作战计划,区分任务,明确分界线,研究作战的指挥和协同问题。会议要求,针对敌情、地形特点,抓紧做好思想、组织和战术技术、物资等一切准备。

为了贯彻两个会议精神,纵队召集各师干部开会,强调打好天津这一仗,是加速解放华北的关键,打下了天津,就等于把敌人的脖子勒住,北平的敌军再也不能从海上逃走了。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各师的任务和要求。按照纵队的统一部署,各师、团、连召开政工会、干部会、军人大会进行战前思想动员,反复阐明攻克天津对于解放北平进而解放全华北的意义,深入进行城市政策纪律教育,要求部队勇猛作战,认真执行政策纪律,加强内部团结,在战斗中争创“天津连”、“天津英雄”和“执行政策纪律模范连”,做到军政双胜利。一经动员教育,部队中掀起了争当主攻团、尖刀连、突击排,争取战场立功、入党的热潮。主攻团之间也提出挑战应战,看谁首先把红旗插上天津城,看谁执行政策纪律好。与此同时,广泛开展战前练兵,抓紧构筑工事,不顾天寒地冻,不怕敌人炮火威胁,夜间突击构筑掩体,挖交通壕。19师57团即挖交通壕5000多米,55团把交通壕一直挖到敌副防御设施前,为攻城突破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排除地雷和克服护城河障碍,广泛发动群众,参照锦州攻坚战和强渡女儿河的经验,大家想办法,研究战术技术动作,提出利用跳板、苇子、秫秸等通过护城河,用炮轰、爆破、耙雷杆扒等手段排雷,增强了部队扫清外围、突破城防的信心。

 (攻克东局子 激战天津城——平津战役中的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


浏览:78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林济东
    林济东
  • 漂流者
    漂流者
  • 何家砚疃
    何家砚疃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