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沂蒙山到泰山

Admin 发表于2015-02-04 17:56:56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只上过3年小学,读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的薛允志,在当时已被看作是“小知识分子”了,所以因年龄小在抗联当过一段通信员后,接下来便是在区、县当秘书。
    1946年沂水县试建团组织,薛允志1949年去了沂南县团委,任宣传部长、县青委委员,这时才刚刚20岁。战争年代的人成熟得快,20岁的允志俨然像个大人了。就在这一年,他奉调到鲁中南团校(在临沂)任指导员,那是他生平头一次进城。不久后,任鲁中南团委组织干事,组织部长是李子超,书记由谷牧同志兼任。
    1950年春,奉中央命令,大区撤销,泰山地委(即一地委,驻莱芜)与泰西地委(即7地委,驻肥城)合并。薛允志调东平县。不久,又从事老行当——青年团,先后任团地委干事、部长、常委。后下放到泰宁县(徂阳县前身)任副书记、书记。
    50年代是个大改组、大调整的年代。新中国建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1954年,薛允志任共青团泰安地委组织部长。然后到泰安市(县级市)任团委书记。1958年政区大变动,薛允志担任了共青团济南市委副书记、济南市委整风办公室副主任。
    1961年恢复泰安地委,薛允志回泰安任团地委书记。泰安,他的第二故乡,他又回来了!60年代,阶级斗争重于科学技术,先于生产。人人都脱不开这大潮的裹挟。薛允志上长清、上泰安郊区,搞“四清”、学大寨、贯彻“十条”。接着,薛允志便入了“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干校。这样,薛书记便暂得安宁。“五七大队”到莱芜插队,薛允志担任大队长。插队生活直到1971年的“林彪事件”后结束。到泰安,进了地革委政治部任群工组长,部党的核心组成员。
    1971年,“红卫兵”不吃香了。上级指示恢复团组织,泰安地区在章丘搞试点。薛允志从这时起又干起老行当——筹备建立地区团委。到1973年,改任地区贫协主任。“文革”后期,政治部撤销,建立生产指挥部,部里设工交办(经委前身),薛允志任工交办主任,后升任地革委副主任。这时候,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翌年,去党校学习近一年。薛允志在党校学习期间,地革委撤销,恢复泰安地区行政公署,薛为副专员。1979年去西藏任中共日喀则地委副书记。第二年10月又回泰安,仍任副专员。1985年,成立人大筹备组,张海涛任组长,薛允志任副组长,后任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1993年离休。
    70岁称为“古稀”。如今人长寿,你看薛允志,说话铿锵,思维敏捷,像个“老少年”。采访结束,祝我们的薛书记——允志同志,如同他前半生大多数时间所从事的事业——青年工作——那般充满活力,青春常驻!
                                                                                   (文/鲁 风)
浏览:133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