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不久,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命令我率新四军第3师主力一部,到淮南津浦路西,与新四军第2师的部队会合,阻止国民党桂系部队东进。在回师苏北的途中,9月13日经过华中局驻地时,得知苏联红军已占领东北,我军少部分部队也已进入东北。我就请当时任华中局书记的饶漱石给中央发电报,建议中央立即派大部队到东北去,不管苏联红军同意与否,要—F决心进军东北。饶漱石当时不同意发这个电报。我便以自己的名义起草了一封电报,向中央提出了我对当前局势及军事方针的意见和建议。这封电报说:“蒋介石同我党谈判毫无诚意,只是以和平谈判作欺骗人民、麻痹我军和拖延时间之手段。而在军事上,敌人以大军积极进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并以必要兵力控制我军可接近之山脉……估计顽军……到适当时机,和平压力无效后,即以大军向我进攻,以收各个击破之效。我军数量虽大,但精干坚强之主力不多,占领地区大;我主力分散各大战略根据地,除山东外,突击力量均欠强大,均很薄弱,各根据地内均有敌顽之据点,控制有铁路及大城市;各根据地联系做得不好,很难独立长期支持大规模战争。根据上述情况,目前我们的方针约有下面三二个:(一)以极大让步取得和平(削弱军队与地区到极大限度);(二)有利基础上让步,长期和平谈判,争取和平,保持力量;(三)有决心的主动的放弃一些地区(游击坚持),集中主力进行决战,创造联系一大片的大战略根据地(有铁路和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游击战争,逼迫蒋介石向我让步,取得和平。我们若执行第一项方针,将走希腊路线,造成严重失败(蒋永远不会放弃我军我党);第二项方针,目前很少有实现可能,时间延长,对我极端不利;因此,我们应采取第三项,政治上仍进行谈判,而军事上应集中主力进行决战,在决战胜利之下,取得联系一片的大战略根据地,有利进行长期斗争。军事部署上,我建议:(一)东北既能派队伍进去,应尽量多派,至少应有5万人,能去10万人为最好。并派有威望的军队领导人去主持工作,迅速创造总根据地,支援关内战争。(二)以晋、绥、察三地为关内第一战略根据地,应集中10万主力,进行消灭傅作义、阎锡山、胡宗南之决战,达到控制整个察、绥与西北部和太行山全部。(三)以山东为关内第二战略根据地,应集中15万兵力……进行决战,达到控制整个山东。(四)其他各地区,则成为二大战略根据地之卫星,力求争取局部决战之胜利,不可能时,即以游击战争长期周旋。为执行上述方针,建议山东应调3万到5万人去东北,华中应调3万到6万人去山东;在河南及平原主力的一部应调山西;江南(新四军)1个师主力应调回江北。一师为新四军之坚强部队,目前向顽作战毫无希望,若被截断,会被迫打游击。以坚强主力打游击,极为不利,故应迅速北调。”电报最后说:“我对各方面材料了解甚少,可能有片面之处。但我认为,目前我党若没有联系一片的大战略根据地,就不会有大的胜利;没有大规模决战的胜利,就不会有联系一片的大战略根据地。故集中兵力决战,当为当前之急。如依靠谈判或国际干涉,均带有极大危险性。”
这封电报于9月14日经华中局电台发出后,我即离开华中局驻地,率部回师攻下淮阴和淮安两座县城,歼灭伪军1个师又1个旅。9月22日,当我进入刚刚解放了的淮安城时,只见满城军民载歌载舞,欢腾雀跃,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之中。历经战争创伤的人民群众渴望和平,需要休养生息,这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可是,我心中清楚,国民党反动派无论如何不会允许我根据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过八年浴血奋战建立起来的根据地,很快又将成为我们与国民党反动派争夺的战场,已经付出了重大代价的根据地军民,还将作出新的牺牲,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正面临着一场新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