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纵队率3个师由张家口出发,经沙河、清河,进到万寿山、海淀、清华园一带,直逼西直门、德胜门。30日,全部到达指定位置:10师占领东北旺、土井地区:纵队率11师占领海淀及其以北地区;12师占领海淀以南西苑机场附近地区;炮兵团占领青龙桥;独2师于1949年1月6日进至西苑以南丰台地区。
年1月19日接到平津前线司令部的指示,北平解放后,由我纵担负警备北平的任务,成立北平警备司令部,兵团程子华司令员任警备司令兼政委,彭明治、吴克华任副司令,莫文骅任副政委,刘道生任政治部主任。
为了完成警备北平的光荣任务,纵队党委召开党委会作出决议,明确指出:我纵是代表我党我军警备北平的,政策纪律执行的好坏,不仅是我们4纵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全党、全军在国际国内的声誉。要求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扬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搞好军民关系,对北平的工商业、市政文化建设、名胜古迹、仓库物资以及一切公共建筑等,“只许看管,不许动用;只许保护,不许破坏;空手进去,空手出来”。
纵队党委会结束后,全纵上下进行政策纪律教育。首先,由纵队领导对团以上干部进行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接着,各师、团层层动员,召开党员代表会、士兵代表会,认真传达贯彻纵队党委会精神,组织干部战士学习我党城市政策、“入城八项守则”和平津前线司令部关于警备北平城市纪律的指示,以及“警备须知”。学习结束时,各部队又普遍进行“点验”,使这次政策纪律教育搞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扎实深入。
各部队还狠抓了军容风纪的整顿和各项物资准备。10师宣传队、民运队、后勤医务部门下到班排进行宣传,帮助战士们拆洗棉衣棉被。师里为了统:—背包带的颜色,还买来白布,扯成背包带分给战士。为了入城后在膳宿方面不惊扰居民,减少群众负担,后勤供应人员紧张工作,备齐了进城后的生活用具,备足了进城后3天的干粮。此外,还抓紧时间进行了风纪礼节和队列训练,调整了个别部队的装备,以求军容整齐划一。
1月22日,傅作义将军宣布接受我党提出的和平谈判八项条件和平津前线司令部关于和平解放北平的建议。30日,驻守城内的25万国民党军队,按我军指定的驻区,撤离北平。31日,我军接了北平的防务。
1月31日晨6时,我纵最先入城的10师由我率领进西直门,沿西直门大街,经新街口、平安里、西四、北海,进到东城,师部设在旃坛寺。12时,北平城门上,由我军戴“平警”臂章的战士站岗,红旗在城头上飘扬。2月1日、2日,我11师、12师相继入城,。11师进德胜门,经新街口、西四、西单,进入西城,师部驻绒线胡同;12师进复兴门,沿西长安街,经天安门、前门,进到外城,师部驻财经学校。纵队部驻报子胡同。
北平的正月,正是“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时节。进城后的第2天早上,纵队领导同志曾到各警备区域看望部队。当时目睹的情景,实在使人感动。在西直门内,战士们顶着一条条难以御寒的棉被,或穿着一件很薄的大衣,挤在老乡的门道里、屋檐下,冻得嘴唇发紫,也没有一个人去叫老乡的门。驻在德胜门的部队,也露宿在街头。驻扎在鼓楼上的部队更加艰苦,窗子没有糊,,屋里没有生火,铺上没有铺干草,北风一吹,真可谓“透心凉”。驻地附近的群众,见子弟兵冷得无法入睡,心里很不安,多次来请,或派小孩来叫,邀请战士们到家里取暖,但战士们坚持不进民房,不干扰群众。
解放军不进民房的消息很快传开了,不少人跑到有部队的地方去看,有人惊讶得目瞪口呆。部队开饭,吃的是高粱面掺玉米面蒸的馍,还带着冰渣,咸菜是干豆荚和腌茄子、腌萝卜,喝的是“扎牙根”的冷水。他们怕牲口啃树皮,用自己的雨衣包起拴牲口的树干,怕牲口拉粪影响卫生,每匹马屁股后头挂了个布做的粪兜……
北平市委、军管会、市人民政府十分关怀进城部队的生活。经过他们多方努力,部队住房问题很快解决了。
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和古都北平的安全,是警卫工作的首要任务。北平和平解放后,国民党军流散官兵达5万人,散兵游勇充斥街头,混居民间,有的抢劫敲诈,有的强奸杀人,破坏社会治安。我纵进城后,首先划分了警备区域,周密地布置了警戒巡逻,共选定警戒点237处,部署兵力28个连又1个排。在公安机关和地方党的配合下,以武装力量镇压散匪及潜伏匪特的活动。两个月警备工作中,全纵共破获偷盗、抢劫、暗杀等扰乱社会治安的案件46起,逮捕了40人,收容登记处理散兵15434人,其中有敌军官6000余人。同时,还协助公安机关清匪肃特。当时北平的社会情况极为复杂,仅敌保密局(军统)特务组织就有3土个,特务使用的电台达300部以上。这些特务,在其头子郑介民的指使下作了充分的潜伏准备,有的冒充民主党派,有的乘改编之机混入我军内部,有的则组织地下武装,企图暴乱。我们动员布置全纵在各警备区内广泛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敌特潜伏活动情况。先后协助公安机关破获特务案件4起,抓获特务50人,其中有国防部二厅北平、天津等地潜伏小组,“华北剿共情报组”及“国防部保密局华北特别站”等特务组织,并给公安部门提供特务组织重要线索10余起。这样就迅速安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北平人民的安全。
10师驻地旃坛寺东侧和北海公园相连的那条路上,垃圾堆得很高,甚至超过了北海的围墙。风一吹,尘土到处飞扬。我们动员部队,利用休息时间把垃圾清除掉。一连几个星期天,部队派出大批干部战士,并配备了大卡车、骡马车,开展了一场清扫垃圾的大会战。干部战士人人挥锹抡镐,人推车拉,很快把16万吨垃圾清除出去。事后,北平有的群众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住了共产党的兵,每天缸满院净;住了国民党的兵,每天捣乱起哄。”
在执行警备任务过程中,我们共接管了108个仓库。这些仓库星罗棋布,海运仓、北新仓、天坛、太庙……各个区都有。仓库里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成堆的军需装备,似山出大米白面。布匹库里,绫罗绸缎使人眼花缭乱。汽车库里,大汽车、小轿车排列成行。当时社会秩序还很混乱,散兵游勇未肃清,流氓盗窃犯也蠢蠢欲动,负责执勤的战士又多是三两个人一组,每个班看守几个点。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工作的威力和长期养成的政策纪律观念就充分表现出来了。
34团驻区内有座面粉仓库,里面全是“洋面”。一天,来了两个人说是军管会的,要拉面粉。站岗的战士见他们的证明上没有公章,就严加盘问,并告诉他们,没有公章,这里的面粉一斤也不能拉。来人马上换了一副笑脸,一边掏出“哈德门”烟卷,一边说:“小弟兄,洋面是公家的,分到你头上能有几两?你通融一下,别人又不知道,咱亏待不了你。”我们的战士警告他们说:“人民战士不吃你们这一套,只要我们站岗,你就休想动用人民的东西!”10师警卫l连负责看管被服仓库,负责管理仓库的同志们见他们昼夜值勤十分辛苦,要发给他们每人一件衣服,一条皮带,一根背包带。警卫连婉言谢绝了。
部队自觉的政策纪律观念,还表现在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上。在颐和园值勤的34团1连,把他们保护文物的决心书贴到墙上、大门上,请群众监督。他们十分珍惜园里的一草一木,每天都要认真巡逻。一个在颐和园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工人激动地伸着大拇指说:“你们是天底下顶好的军队,真象爱护眼珠儿一样爱护颐和园。”
30团负责守卫团城、北海、故宫、景山、太庙、六国饭店等重要地方。团长乐军和政委周之同、主任蔡虹江,几乎每天都去执勤点上检查。守卫故宫的部队交接班十分仔细,有时发现墙上多了一个钉子眼,都要查清是谁钉的。兄弟单位的同志想看看故宫是个啥模样,就跑来找他们,值勤的同志婉言相劝,始终没放—个人随便进故宫。
由于全纵上下一齐努力和北平的军政、军民相互支援,我纵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受到北平各界群众的热情赞誉,许多知名人士和群众代表,纷纷向纵队各师赠送锦旗、牌匾,称赞我军“秋毫无犯”,是“仁义之师”。当年北平各界群众赠送的“仁义之师”大旗,至今还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1949年4月14日,我纵完成了警备北平的光荣任务,告别古都,向江南进军,踏上了新的征途。
(转战平绥路 挥师护古都——莫文骅回忆记平津战役中的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