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遣入关
塔山阻击战结束后,东北野战军首长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于10月30日命令第4纵队与第11纵队等归东北2兵团指挥,组成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的先遣兵团,向北平近郊挺进。这是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部署东北野战军入关,配合华北部队歼灭华北之敌,预先布下的关键性的一着棋。
1948年10月31日,我纵部队从塔山阵地撤下来,没有休整和补充,即按兵团命令,由锦州以南的六官屯、女儿河、虹螺岘地区出发,按照11师、10师、12师的序列,经江家屯、六家子、喇嘛洞、干沟、马圈子;于11月8日开始从冷口入关,尔后沿建昌营、兴隆镇、遵化城南,夜行晓宿,于11月14日到达蓟县、玉田地区作短期休整。纵队部驻马伸桥,10师驻串格庄,11师驻别山镇,12师驻石门镇。在入关途中,辽南独立2师调归我纵建制。%
部队从阵地上撤下来即仓促出发,来不及思想动员,加上补充新战士和解放战士5000余人,因此思想比较混乱。有些东北籍战士存在家乡和地域观念,发生逃跑现象。纵队领导研究了这一情况,认为情况越紧急,政治工作越要跟上,在保密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让全体指战员理解部队行动的意义,使战士们自觉执行任务。途中,于11月5日,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欧阳文、参谋长李福泽等,联名向全纵队指战员发出了《东北全部解放后,部队向华北进军作战纵队首长告全纵指战员书》。针对部分东北籍战士存在不愿进关的思想,从天下穷人是一家,没有华北和全国的解放,就不可能巩固东北的胜利,看入关的重大意义,使战士懂得“保家保田”与进关作战的关系。同时,要求基层干部加强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部队连续行军和作战的特点,在行军中,与骨干一起,边走边研究部队的具体情况,统一认识,提出办法,然后由干部归纳布置,各班、排组织落实。宣传队不论男女同志,每天都出发在前,宿营在后,沿途写标语,设鼓动棚,说快板,喊口号等,鼓舞士气,在行军中起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还加强了互助工作、收容工作和改善行军中的伙食,使部队情绪高涨,问题迎刃而解。
部队从冷口进关后的第一站是建昌营。老区人民热烈迎送部队,组织秧歌队,点燃花灯和火把,道路两旁群众高举灯笼,为部队照路。路旁摆着茶水、花生、红枣、柿子、熟鸡蛋,小孩和老大娘忙着端水,还往战士口袋里塞吃的。地方干部带领年轻力壮的男女群众,冒着风雪,为东北大军进关修筑公路。群众送粮送草,让房子,腾热炕,对子弟兵象亲人一样。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援,鼓舞我们进关“打响第一炮”,完成上级赋予的艰巨任务。;
在蓟县、玉田地区,进行了约20天(11月14日至12月3日的短期休整。在此期间,纵队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了战备训练,布置了政治工作。在军事方面:总结了东北作战的经验,特别是塔山阻击战的经验;针对傅作义部队汽车多、骑兵多、能“快速袭击”的特点,加强了打骑兵的训练,除练卧、跪射外,还练立射。同时,组织人员调查了解傅作义部队的装备、编制和团以上主官姓名、指挥特点。在政治工作方面:提出“到华北打响第一炮”、“解放华北立大功”等口号。对冀东补充的3000多名战士和入关前补充的5000名战士,普遍进行诉苦教育,邀请冀东群众一起诉苦,使战士们得到更多阶级压迫的感性认识,使诉苦运动起到战斗动员的作用。
纵队于11月23日,在驻地马伸桥召开第四届士兵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和英模人物2000多名。会上,纵队首长从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对部队进行了深入的再动员。全体代表通过了三项决议:一、彻底歼灭蒋、傅军,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二、提高战术素养,巩固团结部队;三、执行政策,遵守纪律。,
会后,各部队开展了大练兵,按会议精神,从军事、政治、后勤、群众工作等方面,进行战前准备。12月初,迎来了进关后的第一个作战任务。
(转战平绥路 挥师护古都——莫文骅回忆记平津战役中的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