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寰回忆抚顺解放之战:一、转兵夺大桥

Chief 发表于2016-10-29 19:59:00
(赵东寰时任独立10师师长,1955年少将)

在1948年9月至11月初的辽沈战役中,我是东北军区独立第十师师长,归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指挥。一兵团司令员是肖劲光,政委是肖华。

我们这个师在战役的第一阶段,同第十二纵队和另外5个独立师,负责围困长春之敌—国民党的新七军和六十军。

10月15日,我军攻克锦州,关死了东北的大门。10月17日,守长春的六十军,在军长曾泽生率领下举行起义,我师进入市区接替他们的防务,并作为我军的先头部队,准备在新七军拒绝受降谈判后立即发起攻击。

由于大势所趋,大军压境,10月19日,新七军及国民党其他守城部队,终于在东北“剿总”副司令兼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的率领下,全部向我投诚,长春遂告解放。

辽沈战役进入了第二阶段。

肖劲光、肖华首长遵照“野司”指示,立即召集6个独立师和第十二纵队的领导干部,部署了新的作战任务,命令十二纵队全力向鞍山挺进,截断沈阳敌人向海上逃跑的退路,命令6个独立师除留长春一个师外,都向沈阳东南开进,夺取工业重镇本溪市。我们独立十师为前锋,23日出发,给全军开辟道路。


转兵夺大桥

我们这个师,辖3个团: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十团,原来属辽吉军区。在康平战斗中歼灭过敌人两个团;解放法库时又歼灭了敌人两个团。归一兵团指挥后,曾连续4次受到嘉奖。全师指战员经过围困长春,战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斗志也愈来愈旺盛。一接到南下打本溪的命令,部队边走边动员,互相督促着:“快!快!慢了就打不上大仗了!”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东北就这一仗了,打好解放东北的最后一仗!”

我们以强行军速度,日夜兼程。公主岭、四平、昌图、开原……转眼之间,一座座城市留在了身后。8天走了 600多里,30日到了章党,竟被一条东西走向的宽阔的浑河挡住了去路。

侦察部队报告,河水深1.3米至1.5米左右,岸边结有薄冰,徒涉困难,附近无桥、无船。

我赶到前面一问,侦察参谋说,在抚顺市区有三座桥,一座是铁路桥,两座是公路桥,均有敌人把守。部队停进待命了!

怎么办?我们的任务是去打本溪,但桥在敌人手里,不打下抚顺,我们就不能过桥。此时这里已是冬天气候,指战员穿的还都是单衣。徒涉水势必要冻伤大批指战员,增加非战斗减员;2,水这样深,火炮、车辆、物资、弹药过不去;3,后续部队还有几万人,需要过桥。架桥?起码要用三、四天时间才能搞得起。这样劳师费时,必定延误战机,不可能迅速拿下本溪,夺取鞍山。

办法只有转兵打抚顺,但是上级没有这个部署……

我们师当时没有政委,我是党委书记,于是立即召开了师党委扩大会,与副政委蔡明、副师长邓忠仁、参谋长王玉峰、政治部主任江腾蛟,走在先头的二十八团团长段志清、政委杜西书等同志,共同讨论、研究方案。经过我反复说明,大家权衡利弊后,一致认为:用徒涉、架桥的时间打下抚顺,绰绰有余,拿下抚顺比拿下本溪对沈阳之敌威胁更大。因为沈阳的电、煤依赖抚顺供给,一打抚顺,震慑沈阳,会更有力地配合我军在辽西歼灭廖耀湘兵团。战机不可失!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指挥从可以依据客观情况灵活地执行命令的原则,师党委同意我的意见,决定:边打边向兵团请示报告。

向兵团发出特急电报之际,确定了把攻城的突击任务交给二十八团。他们求战心切,又善于打攻坚战,完成任务是有把握的。段志清、杜西书两个同志回团部署时,二十九团团长赵炳安、政委汪砺锋等和三十团的干部也赶到了师前指。二十九团作战机动灵活,善于打纵深,打巷战。他们这次的任务是,二十八团攻下河北市区后,立刻接上去打河南市区。后卫的三十团作师的预备队,同时派出几个分队在城北面、城西面袭击敌人。这两个团的同志和师党委的想法完全一致,对作战方案和分工谁也没有二话。全师上下都集中到了一个目标上:6个钟头拿下抚顺来。


浏览:127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