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明回忆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吉南军分区

Chief 发表于2016-10-29 22:29:06
1946年7月,吉林军区永吉军分区兼二十四旅改编为吉南军分区兼二十四旅,转战在吉林省南部地区,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直到1948年敌我形势起了根本变化,部队编入主力为止。当时我先后任永吉军分区、吉南军分区司令员兼二十四旅旅长。现根据我的记忆,将这段历史情况回忆记述如下。

1946年4月14日,苏联红军撤出长春。在这之前,被国民党收编的敌伪“铁石部队”以及各种名目的“地下军”、“先遣军”等共2万余人,已抢占了长春。为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阴谋,保卫东北人民抗日的胜利果实,东北局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作出了攻打长春的决定。14日下午2时,当运送苏军的最后一列火车开出长春后,我军驻北满、西满部分主力和吉辽军区部队共1.9万余人,在吉辽军区司令员周保中、政委林枫的指挥下,向盘踞在长春的国民党杂牌军发起攻击。二十四旅七十团和七十一团奉命参加了这场战斗。经过5天4夜的激战,于4月18日解放了长春。这场战斗,共歼敌2万余,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日伪时期遗留的军用物资,如服装、猪牛皮、药品、纸张、缝纫机等,事后向吉林市整整发了一列车,补充了省委机关和二十四旅的物资装备。

在我军解放长春的同一天,即1946年4月18日,国民党军队也以10个师的兵力向我控制的四平发动猛攻。我军集中13个师的兵力奋起保卫四平。5月中旬,我旅接受增援四平的命令,部队开到公主岭一线布防,担负防御任务。这时,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决定撤出四平,随后又做出放弃松花江以南地区,撤到松花江以北,深入发动群众,建设巩固根据地,扩大武装力量,待机反攻的决定。5月18日,我保卫四平主力部队撤出四平城。在撤退中,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二十四旅押运几百万发弹药撤到长春。部队到长春后,分驻在城郊赶修防御工事,准备为保卫长春而战。但很快又接到紧急撤到九台的命令。四平是长春的大门,四平一撤,长春自然也难保住。我部撤至九台后,利用饮马河防守敌人,三天后又奉命撤到土门岭,后到吉林市。5月25日,吉辽省委在吉林市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决定分两路撤退。一路是省委和吉林市党政机关向东过松花江,奔蛟河,撤至敦化、延吉;另一路是吉林分省委(即原永吉地委)和所辖部队向北撤,经由乌拉街直奔舒兰。我部按省委的决定,于5月28日撤出吉林市。当日凌晨,我们把吉林通往舒兰、拉法的松花江大桥炸掉,待所有人员撤完之后,又炸掉了江南大桥。军分区供给部长倪兴中为了多抢出一些战备物资,组织了不少车辆,加上人拉肩扛,终于赶在炸桥之前,抢运出不少布匹、服装、保证了部队的单装。

部队撤出吉林后,经乌拉街、舒兰、黑林子,最后到达黑龙江省的五常县。由于连续行军400余里,部队不只疲劳而且非战斗性减员也较多,因此到五常后进行了1O天休整。在休整期间,曾派部队参加了在一面坡以北的剿匪作战任务。

1946年6月中旬,部队奉命挺进吉南。先是由五常乘大车到蛟河县的新站,然后徒步行军至蛟河县城,在这动员和轻装之后,于6月下旬进入吉南地区。

7月,中共吉南地委、专署、军分区正式建成。吉南地区辖桦甸、磐石、伊通、双阳、永吉(永南)5个县。吉南军分区下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和卫生部。司令员王效明,政委由吉南地委书记杨尚奎兼任,二十四旅政委邓飞兼军分区第二政委,副司令员蒋克诚、冯精华(不久调吉林军区任参谋处长),副政委张百春(1947年2月接邓飞任二十四旅政委),参谋长康干生,副参谋长熊志坚,政治部主任宋景华,供给部部长倪兴中,政委刘韵秋,卫生部只有政委周交臣。

军分区下辖七十、七十一、七十二、3个团,七十团团长刘健民,政委刘春光,七十一团团长齐连升,政委夏荩卿(1947年牺牲),后由张开进接替。七十二团团长颜德明,政委段竞。此外,还有桦甸县保安团,团长杨上坤,政委汪小川;磐石县大队(后扩编为警卫团),大队长朱光烈,政委雷鸣玉;桦南游击大队,大队长赵青山,政委黄霖。以及天岗游击队、伊双武工队等。军分区机关原驻陈木匠沟,因离前沿太近,以后迁驻老牛沟和老金厂。

当时永吉(永南)、伊通、双阳3县全部和磐石大部以及桦甸松花江以西地区均被国民党军占据。驻在桦甸江西的是国民军新六军二〇七师部队,隔江与我驻红石砬子一带部队对峙,两岸距离二三百米,双方说话都可听见。有时敌军士兵到江边洗马、饮马,都事先喊话同我方打招呼,然后他们光着上身牵马到江边,我们的战士也“宽大为怀”,给予“方便”。敌二〇七师一个连长还曾写一封信给我们,信的大意是:抗战胜利了,有什么“地盘”好争的,都是中国人,国共两党应当和睦相处,不要再打了,如果还要打,你们打吧,我准备回南方老家去了。从这封信可以看出,国民党军队的强烈厌战情绪。这封信由我分区政治部,又转送到吉林军区政治部。7月初,为了开辟江西敌后根据地,吉南地委和军分区决定,由军分区副司令员冯精华率领七十团、七十一团渡江,挺进桦南地区和磐(石)桦(甸)辉(南)边界地区,开展剿匪斗争,扩大活动范围。部队选在红石砬子一带渡江。松花江在这里处于峡谷之间,水流湍急,江面虽然不宽,但也需要驾船渡过。先头部队找到两只小船,每次只能摆渡一个班,渡江速度非常慢,大部队都集结在江边等待。当七十团渡江时,突然枪声大作,原来是我先头渡过江的一个连,抢占有利地形后,同搜索前进的敌军一个排遭遇。敌军向江东岸打了几发六O炮就仓惶逃走了。七十一团和桦南游击队在江西开辟了以靖宇县五区(那尔轰)为中心的桦南根据地。七十团在磐、桦、辉边界地区剿灭土匪后,因国民党军向南满集结,辉发城、中央堡一带被其占领,七十团、七十一团又先后返回江东根据地,加强江防守备。

1946年秋冬季,是吉南地区最艰苦的时期。我们控制的桦甸江东,大约只60个自然屯,人口不过两万,在地广人稀的大山区,突然增加3千多人的部队,再加上吉南党、政机关,以及邻县撤退人员,给养供给就成了最大难题。一是穿的困难。夏季好过,冬天快到了,指战员们还是一身单衣。好在军分区供给部王玉贵在撤退时丢弃了自己的全部行装,把保存在二十四旅军械所的900多件棉背心和700多件棉大衣抢运到小丰满,装了两只木船,沿着松花湖运到蛟河,后又转运到桦甸江东。供给部发动家属、妇女把背心缝上两只棉袖子,做成一批棉上衣。二十四旅政委邓飞和供给部政委刘韵秋带人专程去延吉买回一批日伪时期的军大衣和一部分布疋。这些布疋宽、窄面都有,带色的很少。战士们到树林里刮了一些黄菠萝树皮,加上黄色炸药作染料,把白布染成黄色,制成部分冬装。就是这样,冬装仍未全部解决,到11月底棉裤还未发齐。腊月(农历12月)天,气温下降到零下30多度,战士两个人一条毯子或一件大衣,一个人出哨穿走了,另一个人就冻得无法睡觉。有的小战士下岗回来冻得直哭。十几岁的孩子,如果在和平环境里,也许正在依偎着父母撒娇呢!而那时却在为人民解放而出生入死,受冻挨饿。二是吃的也十分困难。从进入吉南地区。几乎顿顿是包米面,有时连包米面都断了,号召部队开展生产自救,并且教育部队干部、战士团结互助,共度难关。

这一年的冬季,天气奇寒,生活艰苦,部队大量减员,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全旅3个团只好撤销营的建制,每个团缩编为5个连。七十团主要活动在红石砬子一带,七十一团、七十二团坚守在小红石砬子和鸭绿沟一带。当然,我们也经常派小部队深入敌占区活动。一次军分区侦察科副科长王凯带侦察小分队到吉林附近的小丰满活动,炸毁了一座输电塔,造成敌占区吉林市一度停电。在返回驻地途中,他们还顺便捣毁了一个镇警察所,俘敌10余名。

1946年冬季的最大战事是配合主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部署,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我主力部队南北配合,从12月份开始进行了4个月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这是东北人民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后期,即将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为了配合“四保临江”作战,按东总和吉林军区的部署,吉南军分区组成了精干的指挥机构,由蒋克诚副司令员指挥。部队踏着积雪,冒着严寒,由老牛沟和老金厂出发,在龙王庙(今白山镇)渡过松花江,进抵靖宇县境内的那尔轰。部队以那尔轰为基地,派部队配合辉南县大队和李红光支队袭击了辉南镇,七十一团轻装插入敌后,袭击了取柴河至磐石县城间的敌护路部队。为防止敌人增援,配合南满主力作战,还派七十团在沈吉路的烟筒山南北地区执行破路任务,将部分铁路和双河镇铁桥炸毁,一度使敌的运输中断。这次深入敌后破路,部队是经过轻装的,连重机枪都没带,只有团长齐连升带了一匹马,所以行军、作战方便、迅速。当部队完成破路任务,在磐石县东南的萝卜窖沟驻扎准备吃晚饭时,被追赶的敌军发现,双方发生了激战。敌人是5个团的兵力合围,而我们只是1个团,久战对我不利。我部趁黑夜,从敌人包围的空隙中钻了出来,一昼夜强行军140余华里,才摆脱了敌军,渡过辉发河。当时辉发河尚没完全封冻,战士们只好脱掉棉裤趟过刺骨的河水,涉过对岸时不少战士冻得两腿失去知觉走不了路了。

吉南地区是接敌边沿区,吉林军区非常关心。为了加强吉南的对敌斗争,吉林军区调警备二旅进驻吉南地区。1947年初,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吉林军分区司令周保中将军冒雪从敦化到吉南视察,看望我分区指战员。他在接见部分连以上干部时,鼓励大家要艰苦奋斗,经受考验,积极参加战斗,消灭敌人,收复失地。同时还告诫大家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不要因为环境艰苦想去同敌人硬拼。他说:“慷慨赴死易,从容守节难”,要在困境中坚持下去,最后战胜敌人。吉林军区副政委唐天际也从后方赶来看望二十四旅指战员,他在接见连以上干部的讲话申,介绍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况,指出我军作战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并要学会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军区首长的关怀和指示对部队指战员教育、鼓舞很大。

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不断取得胜利形势的鼓舞下,吉南部队也开始了主动出击。1947年1月8日,七十二团和军分区警卫营在警二旅一个团的配合下向国民党桦树林子守敌六十军一八二师五四六团一部和敌保安队3个中队,发起攻击。经9小时激战,毙伤160余人,俘敌200余人,收复了桦树林子及江西的牡丹砬子。桦树林子是1946年7月中旬被国民党军占领的,这次拔掉了敌军在桦甸江东的唯一据点。收复桦树林子的战斗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分区指战员的战斗热情,激发了胜利的信心。1947年农历正月初三(1月24日),分区所属部队乘胜向江西国民党军队驻守的吕大房子发起攻击,不仅全歼守敌,而且还歼灭由桦甸增援吕大房子之敌五四四团第八连,毙伤敌30余名,俘敌130名,并缴获一批武器弹药。此后,我军陆续收复横道河子、常山屯和桦甸城东的公郎头、大勃吉等敌军据点。桦甸江西国民党军队占据的地方不断缩小,我军控制地区逐渐扩大。我军抓紧时间进行整训,士气高昂,指战员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

吉南地区是吉林军区后方通往吉林、长春前线的通道,重要的物资补给线。夏季攻势前夕,根据省委和吉林军区的指示,吉南军分区部队配合地方政府在交通线上建立了兵站。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群众积极筹粮备草,出战勤,组织担架队,到处呈现着繁忙的备战景象。

1947年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强大的夏季攻势开始了。主要作战地区大多在吉林、长春附近的外围地带。第六纵队和独立三师、独立四师,从东西拉法、新站地区向西出击,拔掉了敌军在吉林外围的天岗、江密峰、老爷岭、尤家屯的据点后,又西渡松花江,向桦甸、磐石、海龙方向进击。吉南军分区部队在夏季攻势中,配合主力部队,向桦甸县城逼近。5月31日,分区教导队在桦甸县城东的大勃吉附近山头防守,敌军一架P51战斗机飞临防区上空,当敌机俯冲飞行到山头上空时,教导队的战士们架起轻机枪瞄准敌机扫射,敌机中弹起火,拉着黑烟一头扎下,掉在县城附近。敌飞行员匆忙跳伞,被城内守敌抢救回去。同日,分区警卫营一连和教导队,以及桦甸县保安团逼近县城。国民党桦甸县长邓世松预感到末日来临,当夜率保安队、政府人员和逃亡地主等,弃城向西逃窜。6月1日,在磐桦公路北的顶山屯,被我七十二团拦截阻击,毙敌30余人,俘敌160余人,敌桦甸县警察局长和其他大、小官吏被活捉,还截下数百名逃亡地主、商人等。被国民党军占领整整一年的桦甸县城解放了。军分区机关和桦甸县党政机关驻进桦甸县城。进城后,军分区接收了敌军械修理所。军分区供给部利用矿山小火车轴作原料制造了“六〇”炮炮筒,仿制出60余门“六〇”迫击炮,并试放成功。这批追击炮在以后的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七十二团在围困长春的战斗中,以30多门自制追击炮轰得敌两个团狼狈不堪,抱头鼠窜。

5月31日,磐石县城解放,6月上旬,军分区机关由桦甸进入磐石。接着,军分区部队攻打磐石重镇烟筒山,吉林军分区司令员周保中和我从磐石亲至前线指挥。战斗持续了4个多小时,终于打退了从双阳赶来增援的敌一个团,全歼守敌,解放了烟筒山。6月中旬,部队由烟筒山出发北进,配合曹里怀指挥的独立三师攻打双阳县城,一举获胜。至此,我军已收复吉南的桦甸、磐石、双阳、伊通及永吉的部分地区。7月上旬,我军主力部队从四平转移后,敌军又重占双阳、伊通县城。

1947年10月1日我军又发动了秋季攻势,吉南军分区部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再次收复双阳、伊通县城,同期,我军连续攻克九台、农安、德惠等县,使长春、吉林之敌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随着战争的发展,吉南部队的建制也不断变动。早在1946年底,二十四旅初建时以刘健民为团长的七十团和以颜德明为团长的七十二团因减员过多合并改编成一个团,称七十团,颜德明为团长。七十二团番号由桦甸保安团改编后顶替。1947年2月新编七十团改编成东满独立师七团,颜德明任团长。1947年7、8月份,以桦甸县大队为基础扩编为七十三团,团长邱云辉,政委刘幼清,副团长兼参谋长尉茂有。磐石警卫团,改编为七十四团,团长肖纯先,政委雷鸣玉(磐石县委书记兼),副政委李华,副团长罗林。这时,吉南军分区辖4个团,总兵力已达4000多人

1947年秋,部队整编之后,在永吉县的双河镇召开了旅直及各团干部会议,部署了收复吉林市的战斗计划。会后,七十四团驻烟筒山、双河镇一带,七十一团驻伊通,分区直属队、七十三团及永南县大队向口前方向进逼,七十二团放在吉林与小丰满间的孤店子,防备小丰满守敌逃回吉林。10月,我军一部奉命东调,从石井沟、大小三家子进击吉林北站,同时以骑兵营攻打棋盘街,阻击由吉林增援之敌。同时。七十三团配合六纵十七师攻打口前。经9小时战斗,全歼驻守口前的敌一八二师3个营(其中1个步兵营、1个工兵营和1个辎重营),共1700人。

冬季攻势期间,吉南军分区部队主要活动在吉林、长春外围,打击敌军出来抢粮的小股敌人,并防备吉林孤城的敌六十军向长春逃跑。

1948年3月8日晚,驻守吉林的国民党六十军,由吉林向长春撤退。我七十二团奉命在永吉县岔路河一带截击,俘敌及其家属近千人。3月9日,吉林市解放。

同年5月,吉林军区撤销了吉南军分区。奉东北军区命令,以吉南军分区七十三团为基础,扩编成独立十一师。师长王效明,政委宋景华,副师长李德山,参谋长康干生,政治部主任王海清。七十三团编为独十一师一团,原七十二团、七十四团留给了地方部队。原七十一团早在年初已改编为独立六师第十八团。至此,吉南军分区从建立到撤销,大约经历两年多时间,胜利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她的使命。

回忆坚持吉南游击战争这段沧桑岁月,感慨很多,使我重新想起了浴血的战斗、艰难的生活、敌人的凶残、百姓的穷困,但更多的是怀念那些为战争胜利而血洒疆场、献出生命的战友,其中有我们七十一团政委夏荩卿。他是南方人,从关里来到东北,1947年3月在桦甸集厂子战斗中负重伤而牺牲,把最后一滴血洒在吉南的土地上。愿他们的英名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李金荣 王宇整理)


浏览:3991次

上一篇:王效明传略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