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元先传略

Admin 发表于2015-02-04 19:27:25
    郝元先才16岁就参加了革命,任村支部书记、自卫队长,组织民兵打日本鬼子。在敌人眼皮底下活动,从没想过怕死,因为每天都有人牺牲,习惯了。老人记得,有一天部队正在休息,忽然有人喊:“鬼子进村了”。于是部队紧急集合,往附近山头上冲去。当时郝元先正害黑热病,跑到半山腰,实在跑不动了,敌人就在离他20多米的山坎上,子弹在他身边砰砰作响。紧急之中,他一个打滚就翻到山沟,坐在水井边,脱下小褂子,把枪支和文件包在一起,埋进土里,准备敌人来抓时就跳井。幸好战斗进行的时间不长,一会儿,敌人嚷嚷着翻过山坎走了。郝元先倚在一棵树上连病带累,鼻孔流血不止,再也无法动弹了。过后,幸亏村里的老乡把他救下山来。半夜里,郝元先几个人又折回山头,去取出掩埋的枪支。返回村时正好碰上专署的保卫队潘队长,他头上中了2枪,正艰难地从山上往村里爬。大家立即把他救下,送到后方医院。也算他命大,后来竟又活了过来。
    1947年,刘、邓大军转外线作战,攻打羊山集。郝元先作为教导员,组织了县里几百副担架,浩浩荡荡支援前线。一路上,敌人飞机拦截扫射,死伤了不少老乡。夜里刚过了黄河住下,飞机又来了,扔下的炸弹炸中两辆拉手榴弹的牛车,噼噼叭叭炸成一片。老乡们惊慌得四处躲藏,好不容易才把大家集中稳定下来。
1949年5月1日,南下大军渡过长江,郝元先被分配到浙江遂安五区任区委书记。那是一个偏僻山区,当时农村里成分非常复杂,有70%左右的青壮年不是三青团就是国民党,土匪和国民党的散兵游勇藏在山里,不时出来捣乱。郝元先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民兵打击土匪,建立新政权。幸好他有在老区搞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工作局面很快打开,小股土匪根本不敢来碰他们五六个山东汉子。一天区委正在开会,一老乡来报,有一小队土匪伪装成解放军,绑了几个民兵。当时因离事发地点还有三四里路,郝元先马上停止开会,组织大家赶往救援。郝元先借了辆自行车抢先赶去,当离出事地点还有五六十米时,对方突然朝他打过一阵排枪,他急忙翻身下车,大声喊道:“不准开枪!”因听到他是北方口音,对方就停了下来,后来才知道是一场误会。当时由于他们群众发动工作做得较好,《浙江日报》还作了专题报道。
    说起战争年代的事,老人滔滔不绝。然而提到近年的工作,老人家打住了话头,指着照片上的战友说:“你们看,他们一些人早已牺牲了,有的现在也不在了,而我子孙满堂,幸福美满,享受着天伦之乐,我还有什么可说的。”说罢,老人家走到书桌前,提起笔,蘸满墨汁,在一幅未完成的山水画上,又运气勾勒起来。那笔下的棵棵松树,郁郁葱葱,苍劲有力,透露着生命的活力和不屈的精神。老人家在泰山出生,在泰山长大,在泰山脚下闹革命,又从泰山走向浙江的大山。他一生爱山,一生离不开山,是大山养育了他。离休后他开始练书画,最多的主题画就是山以及与山相拥的青松。他画的山都是巍峨高耸,云雾缭绕;他画的松都是挺拔苍劲,气宇轩昂。绘画时,大山深处不忘画上几幢新房,山路上不忘添上几辆飞驰的汽车。他说:“如今山里人生活好了,深山里也有现代化了。”这山、这松,这山里生活的新气象,隐喻了老一辈的风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人自古就崇仰泰山,作为泰山儿女就更为之自豪。泰山已成为中国精神的象征,泰山松自然就成了国人品格的象征。郝元先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文/李  萍)

郝元先2.jpeg

 1949年5月,郝元先(前排左一)与战友摄于浙江省淳安县。

浏览:117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长潮海宁潮
    长潮海宁潮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