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骅回忆英雄塔山(一)移师北宁线

Chief 发表于2016-10-30 14:41:25
1948年春,南北满已打通,根据东北战场的形势发展,东北局决定撤销辽东军区。不久,我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 纵队政治委员、党委书记,纵队司令员、党委副书记是吴克华同志。我于同年5 月到达鞍山任职。4 纵队的老底子,是抗战初期以115 师先后派去的两批老红军为骨干组成的胶东天福山起义的游击队。曾驰骋胶东地区,以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打得日本鬼子胆颤心惊。“八·一五”日军投降以后,又奉命横渡渤海,挺进东北,转战于长白山下、辽河两岸,以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同兄弟部队一道,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解放了辽东广大地区。在刚刚结束的新式整军运动中,又专门学习了“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战术和技术,是一支富有朝气和战斗力的部队。当时,东北战场形势和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已发生重大变化。

东北蒋军遭我夏、秋、冬季攻势沉重打击后,完全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其存下的48万军队,龟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座互不相连的孤城内。其地区狭小,没有回旋的余地,仅赖辽西走廊这一狭长地带,保持锦州与关内的交通联系。其补给困难,有的靠空投接济。长春守敌为我久困,是撤是守,蒋介石举棋未定,处于无计可施、被动挨打的局面。而东北我军主力部队已达70多万,加上地方部队30万,达百万大军,数量上已占优势;在武器装备上,由于缴获了大量日军枪炮弹药和国民党的美械装备,我军装备加强,弹药充足;部队经过近半年的以阶级教育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大练兵,部队的军政素质有很大提高;解放区已连成一片,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前,兵力雄厚,给养充足,后方更加巩固。

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从9月12 日开始以来,我第4 纵队便奉命从鞍山、台安地区出发,直插北宁线。

一连几天急行军,以神速迅猛的动作,于9 月15 日协同9 纵,突然包围了锦北重镇义县。随后奉命将攻城任务移交给3 纵、2 纵和炮纵一部,旋即挥师南下。首战月亮山,再战砬子山,连战皆捷,一刀斩断兴(城)、锦(西)、葫(芦岛)敌之联系;又以两小时攻克兴城,切断关内同锦州的铁路交通。

这时,部队己先后赶到锦州附近,迅即形成重兵包围锦州的态势。与此同时,配合我东北部队的作战行动,华北部队和冀察热辽部队,在打下昌黎城后,分别西进和东进,掐断北宁线,以实现毛泽东同志“切断华北与东北敌人联系”的部署。10 月4 日,我纵队正在兴城附近,利用战斗空隙,开全纵第二届士兵代表大会,总结战斗经验,表彰功臣模范。全纵指战员战斗情绪旺盛,准备经绥中直逼山海关。忽然,机要人员匆匆送来一份急电,上级命令我第4 纵队、11 纵队、热河独立第4 、6 师,统归第二兵团指挥,阻击锦西、葫芦岛向锦州增援之敌。要我“四纵在塔山、高桥地区布防”,坚守阵地,阻敌7 至10 天的时间,掩护主力攻克锦州。又说,打下锦州不成问题,关键的是四纵队能否守住塔山!任务的突然转换,我们毫无思想准备。当即,我们召开纵队党委常委会议,莫文骅、吴克华、胡奇才、欧阳文、李福泽参加,对上级的命令、意图和要求,进行详细的讨论,分析了面临的敌情、地形和部队因任务改变可能产生的思想问题,以及由于时间紧急而要求我纵队在军事行动上和政治动员方面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参谋人员摆开地图,我们几位纵队负责同志都围拢上来,吴克华司令员指点着塔山、高桥一带,用红笔在地图上重重地划了一个圈圈。我移目望去,只见地图上锦西、锦州两座重镇南北相对,塔山堡就虎踞在中间,张着嘴巴,衔着由锦西北上锦州的公路和铁路。塔山,好一个两锦的咽喉!“只要我们守住塔山,挡住援锦敌人的去路,锦州的敌人就没指望啦!”我默默地思考着上级的意图和我纵队担负的艰巨任务。“政委啊,任务再艰巨,也要坚决完成,可是部队要求攻城的呼声正高,这180 度的急转弯,做好思想工作可是当务之急啊!”吴克华同志在会上对我说。“对呀!这次守塔山,敌情严重,任务重大,虽然保卫本溪时打过一次防御战,而这样大规模的防御战,在我们纵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前首要的是搞好政治动员,打通思想。只要我们把塔山阻击战的重要性、艰巨性讲清楚,思想问题也不难解决。”我满怀信心地说。会议统一了党委的思想,确定立即从师以上干部着手,在全纵队迅速开展塔山守备战的战斗动员。


浏览:117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风向标
    风向标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