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在团部任侦作参谋,因为曾在原迁(安)遵(化)兴(隆)抗日联合县的游击大队和以后的六区队工作过,在兴隆数年,情况比较熟悉。团首长让我带一个班和12辆马车,立即启程赴兴隆。
驻防兴隆县的满洲军头目黄方刚,已被提升为日伪热河省西南防区指挥部司令,但他经过冀东40军分区司令员舒行争取,开始考虑和平解放兴隆,命令全境所有武装力量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听候命令。在这样的形势下,派出部队到30多个讨伐队的老窝 —— 兴隆,接起义官兵的家属,是一次极具风险的行动。但我暗下决心,困难再大也要完成任务 。我与遵化城西的民主政府协调 ,凑齐了12辆马车,取道堡子店、出鲇鱼关,经八挂岭、牛圈子、石庙子,用两天时间到达兴隆县城。
傍晚前,我只身前往设在横街子南路东大院二层楼的满洲军指挥部,在办公室里见到了黄方刚,面交了团部的介绍信,黄方刚看完信,沉思片刻即叫来副官 ,命令安排我们的食宿,协助我们接走孙德胜队的全部家属,这时我心里才踏实下来。
次日,12户家属听到我告诉她们有关遵化和亲人的好消息,人人欢喜若狂,奔走相告,渴望早日赶到遵化与亲人团聚。我趁热打铁地说: “ 既然你们都希望快一些赶到遵化,就加紧收拾东西,配合我们争取明早启程。 ” 这些家属都比较贫困,什么也不肯丢弃,连劈柴都要装上,我十分为难,就恳求那位副官帮忙,结果在中央、东关两村又找到两辆马车,我向车主说了不少好话 ,答应按天数给小米做报酬,回来给开具证明,保证去回平安。这样,用14辆马车装了12家人员和物资,次早启程。两天后到达我团驻地东留村,让她们合家团聚。团党委的这一决策稳妥可靠 ,9月2日,兴隆县和平解放,黄方刚编入我军任旅长。
由于团里对这些起义官兵的善后工作做得及时、细致,使他们对共产党的军队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的分队长(警长、排级) 、中队长(警尉、连级)、大队长(警佐、营级)分别安排了副排、副连、副营的职务,都没有怨言,改编进行得十分顺利。
1945年最后几个月,我们团参加攻打遵化县城,,1946年上半年,我团在驻地保卫冀东区党委召开“土地工作会议”。在遵化广大农村,迅猛掀起的 “ 复仇、清算 ” 运动,全国战局已明朗,国民党蒋介石定会派兵进占遵化。团首长与起义官兵推心置腹地谈心,客观地暗示了上述的估计,并耐心地说明我们的队伍绝对不能驻在城内,要驻在城外准备流动作战。这些官兵颇受感动,也通情达理地表示要劝说家属返回原籍。后来有9户返回热河,3户原籍虽在东北,也设法迁了回去。总之,这些家属并没有给部队带来累赘。
1947年,分到土地的青年纷纷报名参军,17团扩编成两个团。另一个团为军分区司令部直属团,我仍在17团,不久即挺进东北,进辽宁在锦州西部参加战斗,先后参加了攻打锦州的战役 。我作为营长,亲眼见到那些起义官兵大部分表现不错。后来听说直属团在牛家岭、瓦子庄参加了歼灭反动地主武装“红眼队”战斗;在三屯营阻击从XX县下火车、从迁安扑过来的一个中央军先头部队的疯狂进攻。1948年初,又去兴隆县两次攻打承德的保安团和伙会刘茂亭盘踞的鹰手营子据点,团里的起义官兵表现也很好。通过这件事使我深刻感觉到我党的英明伟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威力无比。
(徐占东口述闻成整理 徐建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