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老兵徐芳的故事

红通印记 发表于2016-12-05 21:43:30
徐芳1928年生人,1947年5月从黑龙江省望奎县参加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解放战争中参加过四战四平,长春外围,辽沈战役。东北解放以后,他随军入关参加了平津战役,广西剿匪。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徐芳刚参军时在担架连,主要工作是抢救伤员。从农村到军营,从耕地到战场,徐芳在转换身份中快速地适应了角色,在担架连,他以热心救护,周到服务得到伤员的赞扬。徐芳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办事认真,脾气倔强,遇事好刨根问底。他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赏识。领导们认为他会是一个很有战斗力的好兵。于是,徐芳在担架连工作两个月后,被调到了七连侦查班,他梦寐以求地领到了一支枪。

当上侦查员后,领导告诉他要学好打枪,因为侦查员经常深入敌后,如果枪法不准,容易吃亏。徐芳记住了领导的嘱咐,他入魔一般地练上了射击。那时虽然手里有子弹,但是不允许训练用。徐芳只能拿着枪练瞄准和射击技术。他夜间练眼神,白天练瞄准。趴地上瞄,跪一条腿瞄,站着瞄,走着瞄,跑步回身瞄。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枪好使了,上战场他做到了人枪合一,想打哪就能够打到哪。也许是因为枪法准,徐芳从解放东北打到抗美援朝,又从抗美援朝打到越南战场,数百次战斗中他冲锋在前,枪林弹雨中他摸爬滚打,然而,徐芳竟然没有负过一次伤。现在看来,这应该和他是神枪手有关。

徐芳在部队练成了神枪手,他能够双手打手枪,一只手打步枪,边打机枪边换弹夹。技术上的过硬本领,让徐芳蹬上了立功授奖台。

1948年12月20日,人民解放军第38军113师经过20多天的入关行军,进至天津外围宝坻一带,奉命参加平津战役。对于天津攻坚,东野制定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的作战方针,命令38军与39军并肩由小西营门、和平门自西向东实施主要突击。

1949年1月14日拂晓,晨雾笼罩着天津,小西营门城墙上碉堡林立,暗堡重叠,敌人的火力点能够交叉扫射。城墙底下是三米深、十米宽的护城河,河岸布满了铁丝网、鹿柴、地雷。徐芳和他的战友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来到了天津城外,西北风刮得战士们的脸火辣辣的疼,一身棉衣早已被寒风打透了,行军中感觉还不是太冷,可等待冲锋时真是冻得牙齿都打架了。

上午10点钟,大雾散尽,天津城展现在战士们眼前。解放军攻城的大炮响了,徐芳所在的七连跟着潮水般的队伍向天津城涌去,敌人碉堡、暗堡里的机枪不停地扫射着,不少战友倒下了。徐芳跟着连队冲到一座暗堡前被暗堡里的机枪打的上不去了,徐芳来了倔强劲儿,他骂到:“他妈的,点死你机枪手,我叫你再打。”他离开队伍躲到暗堡前方的一堵断墙里瞄上了机枪眼,“叭”一枪,敌人的一挺机枪哑巴了。他调换了一个位置又瞄了起来,“叭”又一枪,连队进攻前沿的两挺机枪都哑巴了,瞬间,战友们冲了上去。

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339团的勇士们如同猛虎下山般冲进敌群,霎时间,枪声、炮声、爆炸声,号声、喊声、怒吼声交织在一起,吓得敌人丑态百出,有慌不择路逃跑的,有跪地求饶的,也有不知死的在负隅顽抗。头脑机敏的徐芳冲锋路上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他猛然间看到路边一个敌人抱起机枪刚要扫射时,他眼明手快一枪把那家伙打倒了。这一仗,徐芳的神枪手出名了,他荣立了一次大功。

神枪手在战场上的功效是显而易见的,战友们都想当神枪手,大家虚心地请徐芳传授射击的秘方,徐芳把自己练射击的经验毫不保留地告诉战友们,他的成功,带动了身边的战友,也带动了整个连队。战友们的推崇没有使徐芳骄傲,他在帮助战友学习军事技术中更加爱上了自己手中的枪,只要一闲下来,他保准在练枪。

天津战役后,徐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的理想更远大了。众所周知,扛机枪行军要比扛步枪累得多,而且机枪手在战斗中安全系数是很低的,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敌人首先要打击的是机枪手。这是因为机枪对敌人的杀伤力强。党组织对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使徐芳进一步认识到共产党员在战场上应该发挥的带头作用,在南下的路上,徐芳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觉悟向领导提出了申请,为了在战场上多杀敌,他要求调到机枪班去。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徐芳来到了机枪班,他又开始了机枪射击的训练,很快他掌握了机枪的性能,练就了一手好枪法。行军途中徐芳总是扛着机枪走,一到宿营地,战友们保准看到他在练习射击。在以后的战斗中,徐芳发挥出了更大的杀敌作用。部队从天津到达广西后,奉命参加了剿匪行动。徐芳在与匪徒的战斗中再次荣立大功。

1950年10月22日黄昏,志愿军第38军113师在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投入到炮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场。徐芳跟随部队在朝鲜参加了第一、二、三、四、五次战役,作战中他荣立三等功两次。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前夕,徐芳随军回国。

1954年部队为培养徐芳,派他到部队速成学校参加学习一年。没有读过书的徐芳此后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战后的徐芳时刻保持着军人的警惕性,不忘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当排长,他们排的军事技能数第一,他当连长,全连士兵射击水平达到全优。当部队为他配上手枪以后,他练出了双手射击,命中率达优的好成绩。

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生活安逸的和平年代,人们的价值观取向在发生着变化。享受到生活幸福的人,谁会愿意再去上战场?1965年,已经37岁,是三个孩子父亲的徐芳面临着是留在国内享福还是出国上战场的选择。出国参战需要具有过硬本领的人,徐芳因自身军事技术高超,且会带兵,具备出国参战的资格,但他年龄大,又不太适合要求,按条件他有理由留下,但是,他以党员的姿态,军人的素质义无反顾地跟着部队走了。如今徐芳的老伴说起这件事还记忆犹新,她说:“老徐走时没告诉我是去打仗,他到北京后给我邮回来一架缝纫机,告诉我在家带好孩子,多帮战士们补补衣服。”徐芳一走四年没有回家,从1965年8月到1969年7月,他在越南参战四年。

徐芳军旅生涯22年,共计荣立大功两次,三等功四次。1969年9月,徐芳从38军转业到通化地区物资局工作。

红色印记—通化老兵英雄故事联播(三十八):徐芳

转业后的徐芳,不以功臣自居,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服从组织安排,能上能下,先后做过行政管理工作,当过返城知青的带头人,做过业务员。离休以后,他依然关心单位发展,多次给领导提合理化建议。他是离休老干部,从不给单位找麻烦。如今,已经87岁的徐老在老伴的陪伴下生活的很幸福,虽然战争中炮火震得他耳朵听力不好,但是,他每天都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虽然听不着,但是他看着祖国的巨变开心。每逢节假日,他会期盼儿孙们回家看他,当孩子们从各自的小家聚集到他这个大家里欢聚一堂时,他会有孩子般灿烂的笑脸,每当孩子们离家时,他都会嘱咐晚辈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日子来的不易,要懂得珍惜。” 我想,这不只是他对自己孩子的嘱咐,也是他对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殷切希望。我们祝福徐老安康。

作者:孙艳华

通化公益空间《红色印记》项目组面向社会征集通化老兵故事。

联系人:孙女士。联系电话:13843597481。


浏览:182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