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军人何久明的故事(四)整编在霸县

何宝延 发表于2016-12-05 23:14:54
——作者:何宝延

      河北省霸县如今的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区位优越、发展迅猛的省辖县级市。

      昔日的霸州有宋人称:“ 此固三关之锁钥,实则冀中之机枢 ” ,史有“ 帝阙下临通万国,行人至此望燕山 ”的记载。

      平津战役胜利告捷大军南下之前在此整编休整必有它的吉祥圣和之意。

      1949年1月17日46军136师407团也是父亲何久明所在团转进河北霸县岔河集“安营扎寨”整编休整,住在了齐家。

      霸州市距离天津宝坻区155公里,驱车历时两个半小时,五十四年后何久明老人在儿女的陪同下2000年3月踏上了寻亲之路,由于年久人老古稀村落变迁,在当地民政公安部门的帮助下走进了岔河集村庄。村外的小草拱出了土,村里的树绿了,春天来了一派绿色生机,一阵微风轻吻着脸颊,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熙熙攘攘地人群,春耕大忙的气味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说着来到了齐家。齐家大哥(村长) 、大姐 、大姐夫 、大叔 、大婶还有岔河集村韩书记 ,“ 全家 ”都来了。这是惊人感人肺腑的一幕,“   来晚了  、 不在了、都变了   ”一切再也不是从前 。父亲沧桑之惜我来晚了!当年患病和我朝夕相处苦口婆心关心照顾我的大妈、嫂子亲人啊!他们不在了!当年的房子,院子生活环境都变了。家人们相互拥抱热泪盈眶,忙把远来的“客人”迎进屋,骨子里的亲情拉开了话匣子。

      当年,平津战役解放了家乡 , 解放军来村整编老百姓都高兴地不得了,大军进村时敲锣打鼓喜迎亲人,我军发扬了爱护群众利益的光荣传统。一到宿营地,就不顾疲劳,放下背包抢着为老百姓打扫院子、挑水、干零活。老百姓把最好的房子,最好的铺盖,最好吃的年糕山芋让给亲人 ,烧炕、热水、洗衣、缝被。真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人。

      部队认真进行整编休整,严肃纪律整顿军容。贯彻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要向中南,华南进军,以配合各野战军解放全国。确实做到了“五不走”;借物不还不走,损物不赔不走,有了过失不道歉不走,水不满缸不走,不作好宣传不走。给老百姓留下了良好的影响。

      父亲身为团干事,在团部领导下通过宣传表扬抓素材,通过素材树标兵,多名官兵积极要求入党,军民鱼水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由于父亲在攻打天津时腿部 、头部负伤,加之劳累又患上了肠炎高烧不退,严重脱水,造成体力透支,热心的官兵都来看他 ,繁忙的工作这可急坏了父亲,更急坏了齐大妈一家人,他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寒冬腊月,家人给他烧热了炕头,大妈给他端水喂药,大嫂给他端来热的面汤,还特意为他杀鸡熬汤,大哥为他端屎端尿,大妈守他身边睡,给他穿衣盖被 ,生怕他冷着冻着,过年好吃的东西都记着让父亲吃,向亲儿子一样精心爱护。开始父亲还总是尴尬不好意思,大妈就唠叨他, “ 娘生的儿子还避讳娘! ” ,骂他几次臭小子老实了。战士们逗他“你比首长生活的都好啊”。就这样一个多月的养伤治病大妈一家人付出的辛苦太多了,使得父亲按时康复归队。南下出发部队首长亲自看望了大妈,父亲牢记大妈的嘱咐,含着热泪踏上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征程。

      大家彼此谈论着当年的趣味风声, 彼此揭发着当年的“ 打闹丑事 ”,怀念着大妈、大嫂---,这蕴育着真情与大爱。而今齐家已是美好生活儿孙满堂。也是对逝人的一种告慰吧。

      是啊,逝去的美好,只能留给回忆,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再也回不来了。翻过那些苍凉的扉页,时间却无情的松开了我们的手,原来完美已渐渐老去。

      时间过的好快啊,天边隐去了最后一抹夕阳,一缕缕绵缠的炊烟,从四处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风融溶在一起。在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此时的乡村象一幅展开的长卷,让它永久记录了人们的欢乐、迷茫、幸福和怀念。

       后记:父亲已逝,后人与霸州家人的亲情永远传承。 


浏览:58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