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元生平简介

南下之路 发表于2016-12-24 00:25:46
张战元,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大社村人。1920年2月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父亲张连保是个忠厚老实农民,母亲阎氏是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农家妇女,家境贫困,仅有几间土房与几亩薄地,全家人终年累月辛苦劳作,也难得温饱。

张战元同志自幼聪颖,好学上进,自幼上过三年私塾,10岁进入济源公立行阳小学学习,受到地下党员薛作楫校长进步思想的教育,学唱****列强、****军阀的革命歌曲,在“九、一八”****后,他写了一篇作文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图强的志向,受到了老师的称赞,在行阳小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使他初步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

1939年,他在地下党员张连山、卫占山教育影响下,参加了党的外围****——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与其他队员一起为张连山****游击队传递情报,掩护游击队到大社村做秘密工作,积极参加了一些秘密的****活动。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参加了农会****,被选为常委,在建立村政权时,又被全村群众选举为大社村第一任村长,并于同年12月28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担任村长后,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为完成1946年春季公粮任务,起早摸黑在田间地头精心管理,结果不但提前完成任务,还超额一千多斤公粮,被评为全区模范村党支部,被区上授予“领导有方”锦旗一面。

1946年6月,他被区上提拔担任区生产助理员,到康村领导群众抗旱,挖河修水利,他不怕苦不怕累,以身作则积极工作,奋战一个月顺利完成了任务。

1946年,国民党队伍反攻占领了济源城,经常出来抢粮,他和区干部一起带领民兵上山打游击,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斗争,胜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保护群众保护粮食的任务。

1947年7月,为了支持陈谢大军渡黄河,他回到大社村,协助村党支部为完成征兵任务,征集军粮、军鞋,****民兵担架队等支前任务做出了贡献。

1948年6月,他到地委参加整党整风回来后,从一区调任本县五区任副区长。1948年8月****上调他到太岳区党委参加土改训练班,由古大川同志布置土改工作,学习回来后,他到五区阎营村领导群众开展土改工作。

1949年3月,他响应党****“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积极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在南下路上他担任第六大队三中队五小队队长,与太行太岳区的四千名南下干部一起,顶风雪、冒严寒,渡黄河过长江,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半年多,途经八省二市,行军六千余里,于1949年9月底胜利到达了东海之滨的福建省霞浦县,他担任了霞浦县五区区长,在县委的领导下,他和区委的同志一起迅速开展工作,发动群众,征粮支前,剿匪反霸减租减息搞土改,为开辟新区组建新政权作了艰苦的努力。

1950年10月,他从省委党校学习结束回来后,调任福安地委****部干事,福鼎白淋区委书记,福鼎县委****部部长,期间,为新区开展土改运动,镇反、三反五反和抗美援朝、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为巩固和发展党的基层****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55年10月,他调到周宁县委工作后,历任县委副书记,书记,在工作中他团结同志积积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体察民情,他的足迹踏遍了周宁山区的山山水水,深入全县各个角落检查指导工作,连地处全县最偏僻的海拔二千多米的紫云山紫云村他也去了多次,每到一处,他总是先到田地后

进村,先访群众,后找干部,他对北方的农业技术很熟悉,但对周宁山区农业生产特点了解不多,在担任了分管农业的书记后,他下决心从外行变成内行,虚心地向老农请教,向农业技术人员请教,一年中有七八个月在基层下乡蹲点,经过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他很快熟悉了周宁山区农业生产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掌握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的农事安排情况,在茶叶生产体制和经营管理问题上,他通过纯池区包队召开老茶农座谈会,了解到茶叶是多年性作物,季节性很强,管得好就是宝,管不好就是草,根据茶叶生产的这些特点,在全县范围内制定出了按人按劳力分配产量、定上交任务,定年限实行分户经营的办法,极大地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使周宁县的茶叶最高年产量在五六十年代达到了一万二千多担的历史最高水平。在周宁担任县委主要领导的十年中,他经过长期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断地总结和提高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生产经验和经营管理方法,帮助和指导全县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产发展计划和措施,****城乡物资交流,活跃农村经济,总结提高粮食产量的经验,植树造林,高产地瓜,农田水利和山区小水电建设等工作中均取得一定成绩,曾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为改变周宁山区的落后面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65年10月,他调任福安专区中心支行行长,到银行工作后,他仍然保持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经常带领行里的业务骨干到各县行、乡镇营业所农村信用社、信用站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联系群众,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虚心地向同志们学习银行专业知识,并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翻阅了许多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书籍,学习了国务院及上级行制定的有关文件、政策与法规,对各项规章制度真正作到“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准确,执行得坚决”,20年来他辛勤地耕耘在闽东金融战线上,为闽东的工农业生产、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十年“文革”中,他虽然受到了迫害,但他仍然忍辱负重坚守在党和人民交给的工作岗位上,为保卫国家金库的安全,为维持在动乱时期银行工作最大限度的运转尽了自己的最大的努力。粉碎“四人帮”后,他以崭新的战斗姿态投入到全区金融系统的清理整顿工作中去,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带领宁德地区人行党委一班人为银行专业人员的归队问题,为配备具有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的领导班子,和新职工的培训工作,为人农两行的分家工作,干部的调动、家属工作生活的安排工作,他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和布置,他为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闽东金融事业新的腾飞,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于1985年1月7日因病与世长辞,终年65岁。

张站元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一生。


浏览:169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