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革命老报人

Admin 发表于2015-02-05 14:40:08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王传安尚在小学读书。1938年初,日寇占领济南后继续南侵,共产党领导群众发动游击战争,泰肥山区成为泰西地区的抗日根据地。1939年,北虎门村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并相继建立了各种抗日群众团体,他被选为村里第一任儿童团长,带领儿童从事抗日活动。1940年,日寇加紧“扫荡”、“蚕食”、“治安强化”运动,泰西地区形势日渐恶化。共产党员李学善接受党的指示,与王传安共同组建游击队,并介绍他加入了共产党。“五一”前后,游击队扩大到70余人,李学善同志任队长,他任指导员。游击队一面袭击敌人,一面掩护泰西军分区后勤机关和军工厂。当年秋,游击队奉命整编,王传安调到泰西军分区机关做缮写员工作。1941年夏,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阶段。分区机关先撤往大峰山区,后又西渡黄河,在长清西部地区活动,1943年初,泰西一分区和运东四分区合并为冀鲁豫一分区。王传安先任文印股长,后改任宣传干事。这时敌伪据点林立,封锁沟纵横交错,部队行军作战频繁,斗争环境极端艰苦。此间他经历了“精兵简政”,小部队活动和反“清剿”、反“蚕食”斗争,参加了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及1944年春夏秋攻势作战和1945年大反攻作战,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抗战胜利后不久,王传安调分区新编三团任宣传股长。1947年初,该团被编入冀鲁豫军区独立一旅第三团。同年刘邓大军实施战略反攻,独立旅先行渡过黄河,进行了扫清郓城外围之敌的作战。羊山战役时,王传安所在团在万福河一线阻击敌人援军,战斗中艰苦顽强,曾受到刘、邓嘉奖。同年,野战军十一纵队组建,独立旅编为纵队所属三十一旅,三团改九十三团,为掩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蒋管区的作战,王传安所在团先后在陇海线南北辗转与蒋军主力新五军周旋作战。华东野战军转入中原地区作战后,十一纵划归华野指挥,参加了沙土集战役、睢杞战役、济南战役和解放战争决战阶段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后,纵队回归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
    1949年,解放军统一整编,十一纵与冀鲁豫军区部队合并,组建为第二十一野战军五兵团十七军,王传安调军文工团任政治委员,其间,参加了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解放贵州。1950年他带文工团参加了安顺地区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发动群众等工作。
    1951年王传安调兵团政治部任教育科长。1952年兵团撤销后留贵州军区任宣传科长。这期间,王传安参加了清匪净化贵州工作及民主运动、“三反”运动和部队整编复员、文化进军及部队训练等工作。1958年王传安调入昆明军区政治部工作,恰逢军区理论刊物《国防杂志》创刊,他任副总编辑。1960年调政治工作研究室任主任。1962年任政治部副秘书长,仍负责政治工作研究室工作,主要调查研究边防建设和部队民族工作。1965年调国防战士报社任社长,政治部党委成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因云南地处边疆,为保持稳定,曾实行过一段军事管制。《云南日报》被造反派查封,为保报纸出版,他被派到《云南日报》担任军管总代表,后报纸再次被造反派查封,军代表返回部队。
    1973年,王传安担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部党委成员、副书记,系昆明军区党委委员,先后分管宣传、文化、报纸、组织和政治工作。除1978年到高等军事学院学习一年外,一直在此岗位工作到1985年。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王传安于1986年离休,定居昆明。
                                                                                 (文/安全华)
浏览:82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