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春节,时任中共东平县委书记孙明(前数第二排右三)与中共东平县委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泰安的老共产党员孙明同志,是在年过九旬后于1998年5月逝世的。虽然他已与我们永别了,可是凡熟悉他的同志都仍然时时想着他的好思想、好作风。我们这些曾在“泰北行署”时期跟随他战斗过的同志,更是反复地忆及孙明同志貌似平凡的光辉形象以及他以身作则给我们的亲切教导。
那是在抗日战争进行了3年之后,当时日寇加强了对其侵占地区的控制,泰安是敌人在山东的屯兵要地,是严加控制的地区。而我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则很薄弱。为加强对敌斗争,除津浦铁路以西早已“另立门户”外,1940年冬,经上级研究决定,自1941年1月起,大致以当时敌人控制的“泰(安)新(泰)”公路为界,把公路以北的汶阳、岱东、岱峰、黄山、祝山等几个区从泰安县划出,成立一个新的县级单位——泰北行署区,归泰山地委领导、原泰安县委政府工作部长、县参议长孙明任泰北行署主任,兼管泰北党政、军事和抗日群众团体的工作。孙明满怀信心地率领着包括我们几个人在内的一部分青年,投入了创建泰北抗日游击区的斗争。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泰北人民的抗日热情迅速高涨起来。
尽管由于工作的需要,以后我们相继分别到其他岗位工作去了,可是对于他的优良思想和作风始终难以忘怀,而且日久弥深,特别难忘的有以下几点:
他对党的事业信念坚定、无限忠诚。他的群众观念很强。他深切地理解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当工作尚未开展到泰北北部山区的时候,孙明就完全相信泰北人民与其他地区一样,蕴蓄着满腔对敌人的仇恨。当时,日寇利用泰(安)莱(芜)原有的会道门硬拳道的迷信落后本质,诱使这个会门成为敌人破坏抗战的工具。在日寇、汉奸支持下,硬拳道由东向西逐村强迫搞“坛”。凡设了“坛”的村子,不但抗日活动无法开展,而且村民需耗费大量钱、粮,而那时群众又无力抗拒,所以甚为苦恼。这时孙明提出:“咱们何不自己设‘坛’呢?”此言一出,山口南北迅速出现了一批各村自办的“硬拳道坛”。在这里,抗日人员照旧来往,抗日活动依然如前,且基本不需花费钱财,群众都很高兴,并且十分感激理解他们疾苦的孙主任。这样一来,无疑筑成了一条无形的堤防,阻住了由敌人做后台的硬拳道的西侵。
对于青年干部,孙明爱护备至。当时他已过而立之年,我们则还都是不满20岁或刚到20岁的毛头青年,抗日革命热情虽高,但根本谈不上工作经验,连党的历史也知之甚少。而孙明以他特有的老共产党员的亲切眼光看待我们这些青年。在他看来,这些小伙子有的少年老成,有的特别勇敢,有的沉着稳重,有的聪明,有的能干……总之,都有各自的可爱之处。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把自己的自卫手枪交给一个外来青年使用,而他自己却赤手空拳在敌人据点空隙中活动。他不但经常带领我们接触各类人物,随时随地向我们讲解革命理论、介绍党的历史,还特别注意搜集党的读物供青年干部阅读。1941年5月间,经他特别安排,我们利用新购置的一台打印机,翻印了500本毛泽东著的《新民主主义论》,全县干部、教师人手一册,还有部分秘密输送到敌占区,供那里的爱国人士学习。一个非正式的县级单位,在那种特别困难的条件下能够这样做,可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可见孙明同志的远见卓识。
(文/王润斋 徐毅民 王永坚 方 正)